新浪首页新浪校园《学期重于假期》正文
第六讲:培养孩子阅读兴趣和自学能力

http://y.sina.com.cn 2005年07月25日 19:33 新浪校园

  从小和书交朋友,一辈子爱阅读,博览群书,养成自学习惯,这是人生的一大要事、一大美事,也是成才的基本功之一。

  古今中外卓有贡献的人士,无不爱读书,并从读书中受益无穷。因此,他们留给后代许多关于读书的赠言。

  莎士比亚说:“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提出“知识就是力量”的大思想家培根说:“历史使人明智,诗歌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细,博学使人深沉,伦理之学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书籍是在时代的波涛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贵的货物运送给一代又一代。”

  高尔基则说:“我扑向书本,就像饥饿者扑向面包。”

  还有“书是知识的源泉”,“书是了解世界的窗口”,“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真是说不完的金玉良言!

  爱读书,善于读书,对人生的意义确实非常重大。

  第一,它使人不断丰富知识,扩大视野,如同结交了许多名人名家一样,从而让自己获得众多信息,走上一条跟上时代步伐的捷径。

  第二,它是锻炼思考能力,进入创造思维和提高人格修养的乐事,是一种高尚的享受。

  第三,它还是一种积极休息的健身方法。因为人脑有比较明确的区域定位,有的部分管人体运动,有的部分管手的操作,有的部分管数学计算,有的部分管音乐美术。读书和其他活动交替进行,能使大脑各部分得到轮流休息和保养,使身心舒适健康。

  第四,对孩子来说,阅读的最重要的意义是培养自学能力,提高理解能力,这是孩子学会依靠自身的力量争取全面发展和充分发展的必由之路。

  这里我要重点讲一讲通过读书培养孩子自学能力的重要性。不要以为自学只有没有条件上学、只能依靠自学成才的人才需要它,其实从根本上讲,一切成才者都靠自学,没有一人例外。即使是受过高等教育而成才的人,他们的能力主要也是通过校内校外的自学而发展起来的。正如著名法学家张友渔所说:“我进过中学、大学,看来好像是按部就班,是正规学校教育出来的,但实际上现在所掌握的一些知识和本领,主要还是靠自学得来的。”科学家周培源则说:“自学成才才是一条必由之路,不进学校必须自学,即使进了学校,教师也只能起指导、咨询和辅导作用;学生成才主要靠自己的主观努力。”

  今日世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知识呈几何级数增长,一个人要走上科技进步的前沿阵地,用有限的生命去掌握成倍增长的知识(寿命是不可能成倍增长的),惟有自学才是出路。即使在学校里取得了博士学位,学校能给予的知识技能也很有限,大约只占今后工作需要的10%~20%,绝大部分最新的科学技术及实际运用能力,还得靠自学、钻研、摸索去获取,不然经过一段时间后,他也会转化为孤陋寡闻的人。

  而有自学能力的人,一般都有很高的阅读水平。对一本书或一篇文章,既能一目十行地浏览一遍,了解全貌;又能“十目一行”地精读重点,深入钻研,掌握精髓,以致发展作者的思想。他既能针对自身的知识和智能结构,选择学习内容,培养广泛兴趣;又能通过自学发展中心兴趣,逐步形成自己的个性特长和专业特长。他还能通过学习钻研、操作实验,修正或超越书本知识,进入创造领域,建立新学说,提出新方法。此外,自学能力还极利于培养人的热情专注和自觉钻研精神,锻炼人的坚强意志,使人能耐得住寂寞……

  总之,自学是人才成长中内在的生命力和生长素的激发。难怪20多年来,我国通过早期教育和后续培养,已奇迹般地造就出1000多名少年大学生。他们获得充分发展的原因很多,而其中最重要的一条经验,便是从儿童期开始,培养起自学能力,从而能在中小学阶段连连跳级,最终出类拔萃地成长起来。所以少年大学生的可贵之处,远远不只是提前接受了高等教育,而在于他们在从幼年开始的整个成长期里学会了自学,创造性地建构了自身,而这正是最重要的人才素质。

  所以,教孩子读书,重在引导和指点孩子自学,这好比不给孩子黄金,而给他点石成金的手指。古人说:“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生受益无穷。”培养自学能力正是“教人以渔”的妙策。

  小学阶段就爱读书的孩子,到中学、大学阶段自学能力就特别强。例如有个孩子叫吕清,正上初二时,老师看他善于自学,大有潜力,就问他:“吕清,你考虑过没有,能不能初中期间就学完高中课程,明年参加高考?”吕清愣住了,这是压根儿也没想过的事,但经过思考他还是愿意试一试。

  老师为吕清制定了一套特别的学习方法:自学为主,个别辅导,重点听课,及时检测,不拘形式,讲究实效。吕清读过的课本页边,密密麻麻写满了小字,这是他抓住教材的精华部分写的内容重点和自我提示;为了节省时间,他锻炼自己思维的敏捷性,常用心算代替笔算;他能合理安排学习,用整块时间攻克主科,利用零星时间阅读其他教材,并像看故事书一般,注重随时记忆(而不是等考试时再强记)……看,他的自学本身就包含了自觉的创造意识。其实学习也是一门学问,叫“学习学”。

  由于是主动地自学,品清并没有觉得有太大的压力。在临考前紧张的日子里,还参加了一次4市联合数学竞赛,并获得了第一名。平时课余时间,常踢足球、下象棋、看电影。他用几个月时间就学完了初三课程,又花了一年自学了高中内容,最后以高考总分556.5分、数学单科97分的成绩脱颖而出,考上了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

  以上事例足以说明,自学能力有极大的效应。所谓自学,从本质上讲就是做学习的主人:自己想方法读书、思考、提问、记忆、练习;自己安排时间,处理学习任务的轻重缓急;自己查资料,找窍门,总结学习经验、教训和方法。所以自学本身就是创造力的培养和锻炼,善于自学的人将来也善于研究,善于工作,善于生活。但是传统教育思想却几乎完全忽视了培养孩子读书和自学的能力,并表现在以下方面:

  1. 只要求孩子课堂上好好听讲,忽视孩子听课时的思考、提问、发言,不要求记住重点内容并自己设法记笔记或在书上做记号。

  2. 只要求孩子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不鼓励孩子自己看教材、预习和复习,致使孩子不会读书,许多教科书实际上成了老师点题的习题册。离开老师的点题,再也不知道可以做些什么了,书便成为废纸。

  3. 只要求孩子准备考试,争取考出好成绩,甚至规定95分以上才算及格,忽视对孩子阅读兴趣的培养;家里一份报、一份杂志也不给孩子订阅,把孩子的知识面搞得非常狭窄。

  这样,我们常常看到一些孩子在假期里无所事事。当问他为什么不学习,不去做点有兴趣、有意义的事时,他会理直气壮地回答:“作业做完了!”或者说:“老师没布置!”孩子实际上成了作业的奴隶,哪里还是学习的主人,自己的主人呢?

  我也看到一代一代这样培养出来的“知识分子”,长大后虽然识字,但不少人一生不买书,也很难认真读完一本书;即使读,也只会翻翻消遣类的书和报刊。这样,怎能普遍提高人的素质,多出各行各业的创造型人才呢?

  当今世界“文盲”的含义正在转变,文盲不仅是指不识字的人,更是指那些不会自学的人;识字而不会自学,识字的意义就不大。

  那么长长的假期里,我们应当怎样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指导他们读书、自学呢?

  第一,要从培养兴趣开始,常带孩子上书店,选购他感兴趣的故事书、图画书,或给孩子借来有趣有益、适合他的阅读程度的好书。父母要常给孩子讲书上有趣的内容,并提出问题来讨论,要谈得有声有色,慢慢使孩子领会到,读书是一件有莫大快乐的美事,是与听故事、看电视同样有趣的享受。

  不仅要让孩子读各式各样情节生动的故事书,也要给他们新奇有趣的科学知识书,如《十万个为什么》、天体和动物趣闻等,并常常讨论,满足孩子的新奇感和求知欲。还要读一点学学做做、学学猜猜方面的书,让孩子把读书与动手、动脑结合起来,既丰富了生活,又能让孩子懂得书能指导实践和操作。例如按书上讲的方法做实验、种庄稼、饲养小动物等,就会使孩子特别快乐。

  鲁迅先生一贯主张“大可以看看本分以外的书,即课外书,不要只将课内的书抱住,即使和本业毫不相干的书,也要泛览”。他小时候就读《山海经》《水浒传》《西游记》等,10岁开始博览群书,书把他带进了一个十分丰富的精神世界。诗人臧克家也说:“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

  第二,家庭一定要建立起读书的氛围。文明家庭断然不可与书本无缘,不要只有看电视的氛围,更不能常有抽烟、喝酒、打麻将的氛围。

  家庭良好的读书氛围,表现在父母尽量为孩子作出榜样,经常买书读书,订阅报刊,并建设起自己的小书库(应当认识到家庭书库是一份最有意义的家产,可以世代相传)。家长学习时遇到有疑问的地方,一定要提问、讨论、查工具书,甚至向孩子请教,或者通过孩子向他的老师请教,这对孩子有非常好的影响。

  另一方面,要鼓励和帮助孩子建设自己的小家当,使他有自己的书桌、书柜、报刊架、大地图、地球仪、实验操作工具,订阅《少年报》《儿童时代》《小学生天地》等报刊;有条件的家庭要给孩子一个小房间,指导他把学习气氛制造得浓浓的,如张贴座右铭、名人图片,陈列自己的学习作品和奖品,设置实验角、电脑台等等。

  与孩子谈话时,不许说“你只知道玩,一点也不爱学习”,“这样简单的问题都不会”之类的话,而要说“你已经掌握了很难的知识了”,“这个问题很值得思考”等鼓励的话,以提高其自信心。

  此外,要常带孩子上书店、图书馆、阅览室,看博物馆、各种展览会,甚至拜名师、交朋友等。

  总之,读书学习的氛围,是时时刻刻教育、感染孩子学会自学的积极因素,不可不精心设计。

  第三,鼓励孩子认真、耐心地读教科书,完成假日作业。

  小学教科书是经过国家有关部门精选编著的,内容重要,结构严谨,语言规范,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反映了国家对不同年龄段孩子的教学要求。教科书不仅是教师教学的依据,更是教会孩子自学的主教材,即使在假日里也要适当指导孩子阅读,培养其自学能力,并按教科书要求完成作业。

  1. 教育孩子重视教科书,热爱教科书,认识到教科书不只是给老师用的,主要是给学生读的。不妨把爱因斯坦的一段话告诉孩子,并通俗、生动地讲给他听:“我们在学校里所学到的那些奇妙的东西,都是多少代人的工作成绩,都是世界上每一个国家里的热忱的努力和无尽的劳动所产生的。这一切都作为遗产交到你们手里,使你们领受它,尊重它,并且有朝一日又忠实地交给你们的孩子们。”爱因斯坦的话说明教科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亿万人民、无数学者和先哲们留下的最宝贵的遗产。作为一个学生,必须学会读教科书,得到最基本、最系统的知识,并学会如何学习。

  2. 指导孩子耐心地精读教科书,告诉他读书的方法。

  ①不论哪一学科的教材,开始都要学会朗读,要读得准确(不读错、不加字、不减字)、流利(一句一句读通顺,不慌张,不结巴)、有表情(读出句子的标点、停顿和语气,文艺故事类课文要读出表情);并从慢速朗读到快速朗读,锻炼眼睛捕捉文字的能力和立即读出句子的能力,这对提高理解能力、书面表达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以及加强记忆,好处都是极大的。

  朗读是最集中注意的阅读,能同时保证眼到、口到、心到,是阅读能力的基本功,务必要好好练习。我刚上师范学校时朗读不好,后来老师要我每天朗读15分钟,坚持了两三个月就过关了。我至今仍非常感谢这位恩师的指点。

  ②有了较好的朗读能力后,要学习默读。默读时,不出声音,不动嘴唇,理解读的内容,不囫囵吞枣。

  ③读任何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一定要学会查字典,命令自己及时记住,不允许混过去。

  ④不论读什么教材,遇到不懂的内容或想像不出来的地方,一定要提问,或画图来帮助理解。告诉孩子,越会提问的人越聪明,提问、思考和讨论本身比分数更重要。家长要大力表扬能提出疑问的孩子,并一起津津有味地思考这些问题。

  ⑤要在课文中找出最重要的话、结论性的话和公式,用红笔划杠,尽量透彻理解,并要背熟。语文课文中精彩的语句、段落甚至全篇也要熟读,并做到能背,能表演。

  ⑥中高年级孩子应慢慢学会在书页边写字、做记号,包括提问题、写评语、发感想、表示不同意见等,还要学着在日记本中写读书心得。在书页上做记号时,“?”表示疑问;“!”表示这里太感动人,要多读多想;“———”表示重点,必须熟记;“ ”表示要背熟的句子、段落,慢慢让孩子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

  ⑦做老师布置的假期作业遇到困难时,一定要把书中有关部分再读一读,实在读不懂的句子要请教别人,等读懂了课文,然后再坚持把习题做出来。要提倡请教他人如何读懂教科书,而不是直接问习题怎么做。

  ⑧告诉孩子一些熟记人名、地名、日期、事件的好方法,以引起孩子及时记住重要内容的兴趣,并常做看谁记得快、记得牢的游戏。

  ⑨给孩子介绍一些与各科教材有关的课外读物,如语文的有关作者传记故事,数学的有关趣味题目,自然的有关小实验和趣闻,地理的有关风光名胜,历史的有关故事书等。

  以上一些指导读书的方法,也可以用到课外阅渎的指导中去。

  第四,培养孩子良好的读书习惯。习惯是一种心理定势,是人的稳定的行为方式。读书只要养成习惯,就会成为生活的需要,如果不满足这种需要,人就会不舒服、不愉快;反之,就能获得愉快的心境,精神也会振奋起来。所以教育家叶圣陶有一段名言:“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化为习惯,只有熟练得成了习惯,好的态度才能随时随地表现,好的方法才能随时随地应用,好像自动化一样,一辈子受用不尽。”

  假期里培养孩子读书习惯的方法主要有:

  1. 每天都应定时、定点、定正确姿势读书(除整日的外出活动以外)。读书时间不要太长,每天1小时左右(包括做作业)。要端坐在自己明亮的书桌旁,书本离眼睛1尺,手指离笔尖1寸,胸部离桌边一拳,不允许东倒西歪地读书写字。孩子读书时,最好全家人都安静地坐到各人的座位上学习或工作,不说一句话,这样的气氛最利于养成孩子安静专注的性格。

  2. 要指导和表扬孩子多思考、多提问、多查资料(如《新华字典》《小学生词典》《成语词典》《小学生文库》《小学生知识手册》《小学生百事问》《小学生十万个为什么》等),遇到问题就记下来(用一个提问小本子),事后问老师和家长(一般不要让孩子时刻离位提问)。

  3. 要指导和表扬孩子分类放书,有规律地存放书籍、作业、笔记、文具,把桌面、抽屉、书包、书架整理得干干净净、有条有理,养成用过后就放回原处的好习惯。这个好习惯也有利于孩子学习、劳动和思维的条理性的养成。

  4. 指导孩子买书,并养成爱书的好习惯。孩子每半个月或一个月就应买一次书(从家长带他上书店到他独立上书店),要广泛地选购他喜爱的并适合他阅读的好书,让孩子永远和书交朋友。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孩子从幼儿园到高中毕业,他应当购置800本藏书,有些书是他经常爱读的,有些是供查阅的工具书。这样,孩子就有了自己的知识宝库,并养成了爱书、读书的美德。

  想想现实中的许多人(包括有些知识分子),能千百次地逛各类商店,不厌其烦地购物,但几乎从来不上书店购书;即使偶尔买来了一两本书,也只是躺着“睡觉”、做家庭的摆设。他们每天用工作、家务、娱乐、聊天挤掉了人生必需的阅读时间,几年内难得认真读完一本书。这样的人不仅学识贫乏、肤浅,难有思想深度,更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从事创造性的劳动。他们之所以不爱书,究其根源是从小没有与书籍交朋友,没有养成买书、爱书、读书的习惯。

  读书如同在海滩拾贝,又如在矿山探宝。有时一本好书犹如使人登上一座风光旖旎的山峦;有时一部优秀作品能引导人生的道路发生重要转折。不爱书不读书的人,一辈子也享受不了这样的生活乐趣,这实在是人生的一大缺憾。所以孩子爱书的美德务必要从小培养起,从而使他一生不离书籍,做一个好读者。而好书也将影响他人生的方向和质量。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国家:
省区:
城市:
类别:
学校:



Y-zone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