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校园《三岁缔造一生》正文
第四讲:婴幼儿个个都是“神童”

http://y.sina.com.cn 2005年07月25日 17:47 新浪校园

  人类要重新认识婴幼儿。他们迅速生长着的稚嫩的脑内,蕴藏着最易于开发的人类潜能。成熟的脑不能获得的素质,他们却可以获得;成人永远办不到的事,他们却可能办到。

  婴幼儿好比是一个人才素质的“富矿”,而且矿藏离地面很近,稍加发掘,地下的宝贝就会显露出来。我认为,如果说世界上真有天生的神童的话,那么出生正常、健康的婴幼儿个个都是“神童”。

  我说人类要重新认识婴幼儿,有人可能觉得好笑:谁不认识婴幼儿呢?不就是那个“小不点”吗?是的,但不能只看表面现象,应当研究和认识婴幼儿不同于成人的特征,然后才能实施0岁开始的育才工程。

  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人类为了生存,首先研究和认识自然,向自然索取生存的条件。以后社会产生了,社会现象越来越复杂,人们又用极大的精力研究和认识社会。直到科学发展到20世纪七八十年代,并且世界上许多地方解决了温饱以后,人们才重视起研究自身来。这种研究自身,不同于历史上发展医学是为了防病治病,而是研究人类自身的发展。其中对婴幼儿的研究则是人类自身发展最重要的课题,因为他们的前景最远大,是人类的希望所在。正如著名学者于光远在给我的一封信中说的:“早期教育试验,如能取得好的成果,我认为这是一件意义非常大的事情。它的意义决不比建设某一项巨大的工程小,因为这是我们人类自身进步的一个大问题。”

  几千年来传统观念认为,婴儿是无能的,只会吃、喝、拉、撒、睡和哭,不过是一条“消化道”而已;幼儿也只不过稍大一点,会跳跳唱唱,不过是一个活玩具。他们的脑子都还嫩着呢,谈什么教育!真正学习那是上小学以后的事,现在对牛弹琴有什么用!(笑)

  另一种观念则把孩子当成“缩小的大人”。你们看辛亥革命以前连童装都没有,成人穿长袍马褂,戴瓜皮帽,儿童也穿缩小了的一套。成人怎么学,他们也要孩子怎么学。婴儿实在不能“上课”,于是只好管着他,任其饱食终日,无所事事,等到长大再教育……以上落后观念直到今天仍普遍存在着,一代误一代。

  婴儿真的无能吗?是的,他出生后确实不会站,不会走,不会说话,比小动物出生时差多了。但正因为他是人的小生命,所以他表现的本能与动物幼崽是根本不同的。动物幼崽的本能主要表现在体力和运动上,这是生存的需要;人类婴儿的本能则主要表现在脑的功能上,这既是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也是人比动物高出一筹的根本所在。

  你们去看,其实新生儿一出生就有精神生活的需要,有最原始的“观察”“交往”“模仿”和“行为”,仅几小时或几个月就能表现出“智力活跃”。如:

  追随感知:当天就能视力偏转,追逐光源和声源。

  喜欢交往:乳儿最喜欢看说话人的脸,爱成人的温柔。啼哭的新生儿抱起来以后,绝大多数会立刻停止啼哭,不久以后他常常会对人笑。

  共鸣动作:这是最早的无意识模仿。如我的一个小孙女,出生20天时,在吃饱睡好以后,我对着她的脸吐舌头,她也对着我吐舌头;她母亲对着她用嘴巴“吧嗒”响,她的小嘴也弄出响声来。

  伴随行为:两个多月的婴儿,在其枕头上牵一根线,连结摇篮上方的玩具,动枕头时,线牵动玩具,玩具就跳动起来。这样被孩子偶然发现以后,他躺着时就会常常动头,牵动着玩具跳动。

  以上都是人生的智力曙光。由于人是智慧的动物,所以过去很多养儿育女经验丰富的老妈妈常说:“三天的细娃比狗灵。”

  你说婴儿无能力学习?远非如此!他们有惊人的探求力、接受力、模仿力、记忆力等,许多方面连成人也望尘莫及!婴儿是智慧的嫩芽,在出生后的短短两三年里,每一个生理上正常的孩子,最起码都能出色地完成七大学习任务。当你认真思考和想通了以下这些司空见惯的现象以后,你一定会恍然大悟———原来如此!从而对孩子刮目相看,抓紧对他培养教育了。(笑)

  每一个普通婴儿都能顺利完成的七大学习任务是:

  1. 认人和交往

  人的相貌近似,肤色相同,衣服常换,动作和表情丰富多彩,是极难区别的。但出生1周的孩子就能感觉出妈妈和其他女人的不同,几个月后他就完全认识妈妈了,见着妈妈就手舞足蹈地表示亲热。半岁左右会分辨亲人、熟人和生人,开始认生。1岁能区别50个左右不同人的面孔。3岁能认人数以百计,连幼儿园小朋友的爸爸、妈妈也记得清清楚楚。往往家长去幼儿园接孩子时,别的小朋友一看见就唱了起来:“某某的爸爸(妈妈),来———了!”(笑)

  婴儿对人的情绪十分敏感,喜欢亲昵他的人。如果他接触的人多而又不吓着他,他就从小不认生,两三岁就能落落大方地交往、串门、谈家常,像个小小的外交家了。

  2. 直立行走和运动

  失去早期教育的卡玛拉十多岁尚不会直立行走,动物经多年训练也只会直立瞬间,而正常婴儿1岁左右就学会直立行走了,并且将永远脱离动物四脚着地的状态。接着孩子就很快学会奔跑、做操、跳跃、上下楼梯,3岁即运动自如。如果经过早期训练,婴儿1岁前就能学会游泳,2岁就会滑冰。武汉有个叫余乐王的孩子,2岁起就滑冰自如,4岁即会10米高台跳水,是湖北省跳水队最小的跳水运动员。

  3. 认物和记事

  婴儿说话前就会用目光和手势示意认识餐具、糖果、电灯之类,识物成了习惯后还能示意提问。这样3岁时就能识物数以万计,什么室内室外、天上地下,只要经常看见、经常听到的事物,有什么他们不能认识和记住的呢?知识和词汇也就同时丰富起来了。人一生掌握的概念,有90%左右是5岁之前初步获得的。19世纪欧洲著名的“神童”卡尔·威特,由于早期识物,5岁时已掌握3万多个单词,而当时一般孩子5岁仅掌握2000来个词汇。

  4. 用手操作

  猿人进化到现代人,靠的是制造工具、使用工具和运用语言,这种进化经过了千百万年。人类的婴儿却很快学会左右手抓、放、拧、按、敲、推、拉等动作。半岁孩子会拣起一颗小小的饭粒,大一点就能很快熟练地使用筷子和剪刀。在使用筷子上,那些从小没有用惯的洋人,总难比过我国的孩子(笑)。

  我在这里讲了婴儿学习的一些本领,可能有些大人不以为然:这有什么稀奇!认人、识物、行走、做事等,我们成人是不费吹灰之力的,效率不知要比婴儿高出多少倍!

  是的,我承认你在以上这些方面都比婴儿高明得多。但是细想一下,你的认识和行为能力是从哪里来的呢?你某些方面学习能力强,是由这样的公式决定的,即“早期发展+后续习得>早期发展”。因为你小时候也是受过父母、家庭不自觉的早期教育的。如果你在婴儿期失去早期学习,没有生活在认人、识物、行走、做事的环境之中,恐怕你就像卡玛拉一样,至今也不识多少人事,甚至是一个还不会行走、做事、说话的人。所以成人在孩子的学习面前有什么可以骄傲的呢?

  从以下几个方面婴儿的习得,就更容易看出成人远不如孩子了。

  5. 喜爱音乐

  出生后每天听优美音乐的婴儿,半岁就会分辨乐曲,1岁半以后就成为音乐迷了,2岁时能静静地听音乐30分钟以上。有个深圳的函授学员告诉我:“我孩子生下来就听音乐,现在两岁,上街时只要听到商店里放好听的乐曲,他就站住不肯走了。还说:‘妈妈,听完了再走!’我要回家忙家务,他不肯走,可把我急死。”

  爱听音乐的孩子,耳朵敏锐,听音、发音都很准确,节奏感强。而小时候失去早期音乐教育的成人,即使以后用几倍“婴幼儿的时日”来学习音乐,也不能产生对音乐的浓厚兴趣,甚至可能终生五音不全,一唱歌就跑调,一跳舞就踩对方的脚。(笑)因为他缺乏节奏感,踏不准音乐节拍,是个乐盲。

  我以前想过一个难题:为什么欧美人那样喜爱音乐,可以静静地听几个小时的音乐会,如同我们看电影一样专注?难道欧美人天生就爱音乐,中国人天生就不爱音乐不成?所以许多中国人不参加音乐会,一听交响乐就打瞌睡。后来我读到一份资料,才解开了心中的谜。30多前法国巴黎有个统计,当时巴黎平均每个家庭有75张音乐唱片。我立刻想到,既然有如此丰富如此普及的音乐生活,那大多数婴儿一出生就肯定浸泡在音乐之中了,他们每天接触优美的乐曲,怎能不获得“音乐敏感”呢?所以欧美人并非天生喜爱音乐,假如他们也是缺乏早期的音乐熏陶,恐怕以后长大了要想学,也是学不会的。

  6. 掌握语言

  婴儿能神奇地毫不费力地初步掌握一国到数国语言、一种到数种方言,这是任何成人都难以与之相比的。

  语言是思维和想像的工具,能够理解和使用语言,说明思维已有相当的发展。由于获得了语言,2岁的孩子就把一切高等动物如黑猩猩之类,远远地抛到后面去了。

  在人的一切基本学习活动中,没有比掌握语言更重要、更复杂、更繁难的了。

  成人想新学一种语言,往往畏之如虎,付出几年努力,最后付诸东流的比比皆是。即使是学本国的普通话或另一种方言,也难以学好。然而婴幼儿却毫不畏惧,任何语言都能学得轻松自如。

  例如有一对上海夫妇到广州来定居,他们带来一个三四岁的孩子,来广州后让他进了幼儿园,与广州的小朋友在一起玩,而自己则进了广州的工厂,天天与广州人打交道。

  两代人的语言环境几乎完全一样,但那个孩子4个月就习得了一口标准的广州话,在幼儿园里跟广州出生的小朋友用一模一样的广州腔说话,回到家里又能用上海话同爸爸妈妈对话。而他的父母呢?年龄比孩子大6倍,不用说4个月学不会广州话,4年也学不会,40年也是说不准的。(笑)

  这难道不是最普遍的事实吗?

  我本人就是个例子。我是15岁从浙江老家到武汉定居的,50多年过去了,今天我仍然说不准武汉话。我的武汉话,武汉人听了会发笑;而我的普通话,仍然深深地带着50多年前烙下的浙江口音。

  掌握一门语言,难就难在学的人必须看清口形、理解词义、懂得语法、模仿语调、发准语音,这需要付出何等巨大的劳动才能学到手啊!仅仅发准语音一项,就需要七八个器官、数十块肌肉高度精密的配合,即需要胸腔、气管、喉头、声带、舌头、牙齿、嘴唇、口腔肌肉和鼻腔的协调动作才能成功。如果其中一个器官失职,配合不好,就会发错音,说走调,把话说得很难听,把普通话说得像湖北的沔阳话一样,南腔北调。(笑)我们南方人往往分不清前鼻音、后鼻音、卷舌音、平舌音等等,就是因为各器官不听使唤所致。而婴儿学任何语言,只要短短数年,就能学得惟妙惟肖,怎不令人吃惊呢?

  关于婴儿的语言学习能力,前苏联教育家丘科夫斯基有一段非常精彩的描写。他说:“一想到大量的语法形态给幼小的婴儿大脑带来沉重的负担就感到可怕,然而孩子却总是满不在乎地在这混沌的状态中看清方向,将听到的杂乱无章的语言要素一项一项加以分类,而且,他们自己并不以为那是多么繁重的工作。”

  你们想,婴儿学说话时,一天到晚要听多少成人之间多少杂乱无章的话,各种内容、各种句型、各种语法结构,乃至土语和只有家人才听得懂的笑话,都一股脑儿倾泻在孩子面前,而婴儿还是那样“镇定自若”。

  丘科夫斯基又说:“假如大人必须在同样短的时期内掌握两岁孩子不费任何气力便可掌握的语法形态的话,那么,大人的头脑恐怕是会破裂的。在这期间,孩子所付出的努力是令人惊叹的,但更值得惊叹的是,孩子能够轻而易举地把这项工作做得十分出色。”“的确,孩子才是世间无与伦比的脑力劳动者,好在孩子本身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所以日本著名早教专家铃木镇一说:“每一个能学会说话的孩子都不是笨孩子,只要给予他和学说话同样的环境和教育条件,他就能学到人类可能掌握的一切知识,充分发挥出他们的聪明才智来。”这个观点非常正确,我们应当创造一套类似教孩子学说话那样的各种不同内容的“婴儿教育法”,以不辜负孩子的天才!

  7. 识字阅读

  扫盲太难了!当今世界还有10亿文盲,我国大约占了五分之一。成人扫盲识字,付出极大的努力,而能进入阅读状态并养成阅读习惯的却仍是极少数。即使是知识分子,碰到几个不认识的生僻字,经反复多次查字典,命令自己“再不要忘记”,可是以后见到这个字还是记不起来。所以成人视生字为读书的“拦路虎”。(笑)

  然而我们经过大量的实验和调查研究,提出了“视觉语言”理论,认为“视觉语言”(识字、阅读)完全能够与“听觉语言”(听话、说话)同步发展,婴幼儿时期是多、快、好、省的最佳识字期。只要更新教育思想,创造识字环境,运用游戏识字、游戏阅读法,婴儿半岁甚至更早即可开始识字,三四岁便能脱盲,就可进入广泛阅读,5岁则可博览少儿群书了。

  我有时宣传我的早期识字理论、方法和成果时,有的朋友怀疑我是否有点神经病。(笑)但我说的确实不是神话,而是事实,是科学,并且已经经过了好多年的实践论证。

  你们想,孩子来到人世间,当时他什么都是“盲”:是“物盲”,他任何物品也不认识;是“人盲”,他连自己的妈妈也不认得;是“语盲”,那时他一个词儿也听不懂,一个语音也不会发;是“行为盲”,他连大小便都时时处处拉,还有什么人的行为?但是,所有这一切“盲”,不是在短短两三年内全部扫掉了吗?他不觉得要费什么力气,认人就数以百计,识物就数以万计,并掌握了人类独有的最复杂、最繁难的语言,建立起了作为社会人的基本行为……以如此能力,又何愁不能认识2000来个语音的符号———文字呢?

  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标准,我国农村人口识字1500,城市人口识字2000就算脱盲,而在我们指导培养下,三四岁识字3000的儿童大有人在,而且这些孩子只感到快乐、有趣,享受着丰富的精神生活,而不知有何负担,身体健康,性格活泼。

  所以婴幼儿的学习潜能,成人应当刮目相看!

  我们说婴儿有巨大的、潜在的学习能力,以上所举事例仅仅是一些看得见、摸得着、比较明显的方面,而那些不容易看得见、摸得着的方面的发展,如思维、想像的发展,兴趣、习惯的养成,情感、意志水平的提高,性格、品德的培养等等,总之,作为一个社会人的所有基础的奠定,在婴幼儿时期的效率都是最高的。

  所以,只要有效地开发孩子的潜能,充分发挥人生初期就显露的巨大心理优势,可以说每一个正常健康的婴儿都是“神童”,大量杰出人才的幼苗就在你的身边!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国家:
省区:
城市:
类别:
学校:



Y-zone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