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者何炅样样红 纯真年代留下一种情结(图) |
---|
http://y.sina.com.cn 2004年11月19日 17:49 东西南北·大学生 |
![]() 师者何炅 今年夏天,2004届毕业生,乃至非毕业生,唱疯了一首歌——《桅子花开》。 这首歌的始作俑者,正是人称京城四大“麻辣教师”之一的何炅。 从北京外国语学院阿拉伯语系的学生到北京外国学院阿拉伯语系的老师,从儿童节目大风车中的大拇哥到湖南卫视的快乐大本营,从《想吃麻花我给你拧》到首张个人专辑《栀子花开》,这十年中,何炅总在不经意间占据着我们的视线。 师者何炅样样红 文/本刊记者 吴佳男 午后两点,坐在东西南北大学生杂志社编辑部的大圆桌边,何炅一声不吭,脸阴郁得像个孩子。 可不是我们得罪了他——向他发出邀请书的某书城抑或某企业组织工作不利,让他在签售时没有见到他想像中那样多的歌迷——要签名的人不是不多,而是太多了,考虑到安全问题,大多数被挡在了门外。 “肇事”负责人把提供“线报”给何炅的女孩子的电话要了下来,并承诺一定送一张何炅亲自签名的《桅子花开》后,何炅恢复了平静,但也已不再是最初,因为“残存”的无辜。 而他刚刚生气的表情,也正与在北京外国语学院教课,被人追着要签名时的一样。 成为教师之前:纯真年代留下一种情结 在别人的眼里,何炅是幸运的。何炅说:“这一切都是源自父母的影响和教育。对我来说,还有什么比拥有‘咱爸咱妈’更宝贵的呢,他们才是我这生最大的幸运。” 他真的很幸运,包括上大学。高三快毕业的时候,北京外国语学院来他求学的湖南师大附中招收阿拉伯语系保送生,何炅并没有想到那跟自己有什么关系。事情的发展却出人意料,阿拉伯语系不招女生,七挑八选下来,本来没抱什么希望的何炅却无心插柳,顺利通过了面试,之后,迷迷糊糊地就进了北京外国语学院。 在同学眼中,大学时何炅就是个子不高的“安得沃”,五年的大学生活中,同学们一直这么叫他这个阿拉伯语名字,也因为精巧可爱,他受到了同学们的最多关照。 刚进北外的何炅功课并不好。为了不落后于别人,何炅几乎每天在寝室熄灯后都要去水房读书。正是靠着这种劲头,大二上学期开始,他的成绩已经排在了班级前几名。与此同步,他在大学各个晚会和各级演讲赛、课余活动中显示出了过人的才华。 何炅记得同学对他的评价:“他在学生会工作很晚,每天晚上都自己跑到水房里面去读书,然后自己背课文背到很晚。”他以为老师不会知道这些事情,他以为同学更可能会忽略这些事情,因为这些事情都是他为自己做的,并不是为别人做的。但是,就是这些纯属自觉自愿的点点滴滴,却牵动了老师和同学的目光,从而赢得了老师的肯定与同学的认可。这些默默的关爱让何炅觉得友情的可爱与真情的可贵。 今天的何炅,思绪常会不由自主地飘回到那个曾经白衣胜学的纯真年代。在他的记忆中,大学校园就像一个友爱的大家庭,同学之间就像亲兄弟姐妹一样,相互帮助相互关心。何炅清晰地记得,自己的饭卡里一分钱都没有的时候,同学们凑钱帮他打饭的情景;感冒时,同学们在他身边为他端水买药;那年开运动会,何炅参加长跑,同学们为他加油助威的温馨画面;入党时,老师语重心长的教导…… 那个纯真的年代就像盛开的栀子花,美丽地开放在何炅的记忆中,只是好时光总是匆匆,还没来得及细细品味那份温暖、那份亲情,毕业的日子却向悄悄走近了。 “踏进北外真的是我的一个转折。北外不仅给了我知识,培养了我的气质,更重要的是在我个人的兴趣以及就业方向上起到关键作用。我觉得没有北外,一定不会有今天的我。”何炅谈起自己的大学生活时,始终抱着一份淳朴的感激之心,无论多忙,他都舍不得离开这个自己喜爱的校园。 这份不舍得,一直持续到今天。 1996毕业那一年的夏天,何炅被推荐参加中央电视台举办的首届“大学生之夜”文艺晚会,晚会上,他和同学表演的短剧《渗透》获得了第一名——正是这一次登台,让刚刚毕业的他面前展开了另一条“晶晶亮”的道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