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著名心理学家杨治良教授的专访 |
---|
http://y.sina.com.cn 2004年10月27日 22:04 华夏心理网 |
杨治良教授简介: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心理学会副理事长,《心理科学》杂志主编。 记者:杨教授,您好!您的知名度很高,长期以来在国内外心理学界都占有很重要的一席之地。我们华夏网是这次的大会的新闻发布中心,从我们以前的论坛上来看,各个网友对从一个实验、量化的角度研究心理学,不少网友对这个心理学的科学化都非常的感兴趣,您能不能概述一下中国心理学量化研究,谢谢! 杨教授:实际上,自从大家都公认的心理学元年开始――那一年威廉?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创立了有史以来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心理学研究就一直沿袭着实证科学的道路。那就是:试图通过系统的实验观察,得到客观数据,进而解释、预测心理现象,直到可以发展出成体系的理论,并能据其指引在部分程度上成功地干预和控制人类的心理过程乃至由此产生的行为。所以说,实验研究是心理学科学性的根基,也是心理学理论从诞生直到应用的具体支柱。在量化的实验研究方面,中国的心理学工作者很好地承袭了心理学研究的这种科学传统。从最早一批留学国外、并在回国后将心理学介绍到中国的前辈;到现在全国各个拥有心理学专业的高校和科研院所中的研究队伍;中国的心理学发展,基本上一直没有背离这个学科的科学属性,而且在近些年来发展得尤其迅速。这从此次大会在中国召开就可以看出来。这次会议选在中国召开,就是标志着我们心理学已经跟国际化全面接轨,包括会议论文的数量、质量与会参加的人员的多少,还有人员的水平。应该说是一个全面的大会,达到了世界的先进水平。这次大会对我们来说这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中国心理学界在量化研究方面的发展是很快的,尤其是在心理学实验方面的发展。我们1981年在北京的香山开了一次叫做实验心理学的大会,在这个之后我们中国的实验心理学发展的非常迅速。这种发展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心理学研究者对科学客观的心理学实验研究方法的兴趣、钻研和应用从来没有停歇过,大家对国际同行的近期工作,尤其是一些前沿性的工作,都很关心,对别人有价值的实验新思路、新设计一直都在吸收、研究、评价、改进。另一个方面,就是在于实验仪器设备的发展在这些年是很快的。科学量化研究,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数据采集的精度问题;如果在数据的收集上不够精确,那么再好的实验设计也很难发挥出应有的效用。这些年仪器设备从硬件到软件都有长足的进步,这也和现代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分不开的。比如现在我们可以控制精确到毫秒级的刺激呈现,反应记录也同样在毫秒精度;同时还能在被试头皮上记录256通道的事件相关电位,或者精确记录被试眼睛注视和扫描的时空轨迹。所有这些都保证了中国心理学在科学量化研究方面保持与国际心理科学进展的同步接轨。在北京的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很大,里面的仪器设备就都很精确,这体现了我们中国在心理学方面有非常强的队伍。 记者:据我了解,您在记忆心理学的研究方面一直处于领先水平,您能不能介绍一下您所从事的主要研究。 杨教授:以前人们一直觉得记忆就是很简单的这么一回事:我看到或者经历过一些事情,然后如果这些事情没有被遗忘的话,我就能清楚地知道“我记得某些事情”,比如基本上每个人都能想起自己家的电话号码,也都很确信自己确实记得电话号码。但是后来人们发现实际情况要复杂很多,人们在很多情况下是依赖一种无意识的记忆――内隐记忆――来应对生活事件的。比如我们每天都在说话,相互交流,但是极少有人清楚地意识到自己到底掌握着一套多么复杂的语法规则;显然我们每个人肯定都有对语法规则的准确记忆,否则就不能解释为什么我们能正常说话,但是偏偏我们就是往往意识不到这种记忆的存在,就好像我们根本没有用到它们一样。所以说,内隐记忆其实是很重要也很有趣的现象,它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且很有可能关系到人的适应机能的早期进化过程,以及我们所说的无意识的一些机制。对于内隐记忆的研究可以开展很多,比如我们可以考察内隐记忆会不会有年龄差别?是否受到药物、情绪等因素的影响?内隐记忆是怎么存贮的?它对注意资源的依赖程度如何?等等问题都是很有意思的研究课题。 在记忆领域还有其他值得研究的方面,比如错误记忆、前瞻记忆等。错误记忆的体验很多人都曾经有过:明明各种证据都表明一件事情确实没有发生过,但是自己就是强烈地感觉到拥有对这一不存在事件的记忆。错误记忆在一般人生活里可能是一些小惊讶和小困扰,但在有些情况下,比如司法调查中的目击证人证词里面,就会引起很大的问题。所以研究错误记忆的成因,包括怎样诱导、怎样消除或避免,是很具有现实意义的。前瞻记忆和日常生活的关系也很紧密,有些人用闹钟提醒自己要做某件事,但是闹钟响了之后却只意识到这是提醒自己要做一件事情,至于究竟要做什么呢,还是记不起来了。为什么会发生这种事情?对前瞻记忆的研究就可以给出一些回答。 记者:您能不能再进一步讲,我们中国近两三年的心理学研究的现状是一?什么样的状况? 杨教授:我经历很多心理学大会,每次会议都是对量化这个方面的解说。现在每个学校的实验室,都有自己的研究室但是队伍很小。我们看到这次会议的规模、仪器、数量都发生非常大的变化。可以将这次会议著名人物占到一半以上,这个说明了心理学作为一门量化研究为基础的科学,在中国的发展速度确实是非同一般的。 记者:那您能不能再对中国心理学科学研究做一个介?? 杨教授:我们大家都知道心理学是科学的,它是和实验综合在一起。在这之后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更前进一步,心理学发展也上了一个新台阶。 记者:非常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接受我们的采访。(记者 李恒庆) 声明:文章主题不代表华夏心理网立场,仅提供与会者与心理学爱好者借鉴。如有勘误请联系华夏心理网。 来源:华夏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