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著名心理学家黄希庭教授的专访 |
---|
http://y.sina.com.cn 2004年10月27日 22:02 华夏心理网 |
记者:这次国际心理学大会,华夏心理网站作为国内心理网站的代表,担当此次大会网络中文信息发布中心的任务。很多网友想了解您的研究和其它相关信息,谨代表广大网友向您提问。黄教授,您能否简要介绍下您的求学历程。 黄教授:我来自浙江东南沿海的一个农民家庭。1956年考取北京大学哲学系心理学专业,毕业时我主动要求到祖国最艰苦最需要的地方去工作,结果被分配到在重庆的西南师范学院。工作三年后,又考取了北大普通心理学专业的研究生。1968年又重新回到西南师范学院。因此,可以说我是西部大开发的先锋。 记者:以您为代表的西南师范大学的心理学科,不仅在全国影响深远,而且在世界上也有影响。您领导的基础心理学现在是国家级重点学科,可否这样说,如果西南师范大学没有您,就不会有西南师范心理学科的今天。 黄教授:不能这么说,西南师大还有许多教授参与这个学科的研究和建设。 记者:中国的心理学科在北京、上海有很大的区域优势;而西南师大,隅于重庆,区域优势上并不如北京和上海。但是西南师大能在中国心理学科上占有此一席之地,并能长时间保持领先地位,确实是一个奇迹。您能否简要概述心理学科在西南师范大学的发展历程? 黄教授:1986年由我带头申请到我校第一个心理学硕士点即普通心理学硕士点。1988年2月23日,学校党委决定成立以我为首的心理学研究所,从此我校基础心理学学科建设便步入了艰苦的创业时期,目标是创建博士学位授予点;1993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我校普通心理学专业为博士学位授予点,1995年四川省人民政府将其评为重点学科;1999年国家人事部批准我校心理学一级学科为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00年重庆市人民政府把我校基础心理学评为重点学科;2002年教育部批准我校基础心理学为全国高等学校重点学科。2003年我校心理学获得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在15年的时间里,我们在创建国家级重点学科的过程中形成了一种优良的学风。我们这个学术团体的学风可以概括为勤奋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创新求实的探索精神。 记者:这个过程,可以说是硕果累累。 黄教授:具体成果当然重要,但我们觉得学风建设十分重要。 记者:就是说西南师大心理学院非常重视学风的建设? 黄教授:我们这个学术团体开始是由“三张一黄”起家的。三张就是张庆林、张进辅、张蜀林都是我的学生,一黄就是我黄希庭。我曾经多次说过:我十分赞赏铁人王进喜的艰苦奋斗的打井精神,不喜欢东挖一个坑西挖一个坑那种浅尝辄止的做法。要想在学术上有所成就,勤奋严谨是学人必备的品格。这种品格对于从事心理学研究的人来说尤为重要。因为人的心理现象是世界上最复杂的现象。我们的研究对象系超然万物之上而最为贵的人。要在探究心理的本性、规律、机制和事实的工作中有所收获,就必须要有矢志不渝的科学态度和人文精神。无论是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课题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的课题,还是省部级和横向的研究课题,我们都深切地体会到,只有勤奋严谨才能高质量地完成课题任务。多少个日日夜夜,多少个星期天、节假日我们都在埋头努力,潜心专研,认真写作。在获得成果时我们才真正体会到清人王国维所说的治学三境:“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罔不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靠着勤奋严谨的治学态度,我们完成了20项国家级、52项省部级、5项国际合作研究课题和20余项教研课题,完成了55部专着和教材;在《心理学报》等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450余篇,从而形成了四个特色突出、优势明显的稳定的研究方向。大家都能体会到,优秀的成果是用心血和汗水浇灌出来的。勤奋严谨是治学之本,也是成才的必由之路。在那些年里,我差不多每天晚上都是12:00休息,早上4:30左右便起床开始工作。 记者:中午有休息吗? 黄教授:中午有一个钟头左右的时间休息。我们这支队伍是非常的勤奋的队伍。我认为我并不聪明,但是我很勤奋。我把时间看成比生命还要宝贵的东西,珍惜时间就是珍惜生命。另外我们要敢于挑战自我,从1982年到现在为止,我主持过重要的研究课题有22项;其中国家课题有8项、省部级14项;已出版的著作、教材和译着35本;发表了150多篇学术论文。目前正在主持2项国家级、3项省部级研究课题,1项国家精品课程建设。 记者:都是您做出的贡献。 黄教授:我觉得我的最大特点就是我带出来的队伍很优秀。我提倡在科研工作中要创新求实。创新是心理学进步和发展的灵魂。创新就是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所前进、有所突破。只有从实际出发,提出新课题,采用新方法,用新的思路去进行研究才有可能取得新进展、获得新成果。创新求实是我们这个学术团体的另一个特点。做学问,干事业都离不开创新求实精神。做学问要求实,也就是说要从实际出发,注重实干,尊重事实,用事实来说话。虽然我们每天都经历着种种心理活动,并且也经常对自己的心理进行内省,但是仅靠内省是难以获得真知灼见的。要发现人类心理活动的规律,就必须以科学的态度、科学的方法去进行研究。无论是做实验或搞调查,都必须要尊重事实。以做实验为例,在实验报告中要详细写明实验所使用的仪器、材料、方法、工作条件和实验步骤;同时还要写明被试的特性(如性别、年龄等)以及实验组和控制组等情况。写出这些内容的目的是为论文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便于他人用同样的方法加以重复验证。因此,凡是足以影响实验观察结果的诸种因素,都应在研究报告中如实地、完整地、准确地交代清楚。问卷调查更应仔细,我要求大家,凡问卷资料必须保存五年以备查证。做学问向来不得半点虚假。在科学研究中求实与创新是辩证统一的。求实的目的是为了创新。 记者:西南师大的心理学事业非常高强。 黄教授:不能说我们比别人高强,国内的不少高校都有他们自己的特点。我们强调创新,强调要有自己的特点和特色。比如说,国内不少高校的心理学家都在研究人类的认知过程,而我们则把重点放在对时间认知的研究上;国内有不少心理学家在研究人格,而我们则把重点放在自立、自信、自尊、自强的健全人格研究上,而且还有新的发现。比如我们发现了Kappa效应的年龄特征。我们的研究表明,5岁儿童往往分不清事件的空间和时间的关系,用事件的空间关系来估计时间,这时Kappa效应最大;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Kappa效应逐渐减少,到了8至9岁时60%―75%的儿童都能主动使用时间标尺,已能把事件的空间关系与时间关系区分开来,估计时间的准确性明显提高了。 记者:意思是小孩的年龄越幼小越容易把空间当做时间,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错误越来越少了? 黄教授:这是我们的发现,这种现象叫Kappa效应的年龄特征。另外,我们还发现心理时间的分段。在我们的两个研究中用39个未来时间修饰词和40个过去时间修饰词(这些词是日常生活常用的,不是专业用词、方言和口语,不是固定时间词,而是不定时间词)要求大学生被试用秒、分、小时、日、星期、月、年7个时间单位对这些时间修饰词进行赋值,并向被试呈现从0到100的数轴,要求他们参考数轴及对每个时间修饰词时间属性的理解进行模糊统计赋值。结果表明,心理时间具有分段性;不同的心理时间,其认知有不同的特点。这两项研究结果表明,过去时间和未来时间在心理结构上是对称的,分为三个心理时间段,即以秒和分为计时单位的“较近的过去”和“较近的未来”,以小时、日和月为计时单位的“近的过去”和“近的未来”,以年为计时单位的“远的过去”和“远的未来”。随着时间修饰词词义离现在由近至远,其词义的模糊度趋于变大,评量的把握度变小。结合我们以往的大量研究提出了“时间认知的分段综合模型”。还有,我们在研究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教育时,提出了“健全人格”的新概念,即对世界抱开放态度,乐于学习和工作,不断吸取新经验;以正面的眼光看待他人,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团队精神;以正面的态度看待自己,能自知、自尊、自我悦纳;以正面的态度看待现在和未来,追求现实而高尚的生活目标;以正面的态度对待挫折,能调控情绪,心境良好;总之,以辩正的态度对待世界、他人、自己、过去、现在和未来、顺境与逆境,做一个自立、自信、自尊、自强、幸福的进取者。我们所做的不少研究都有自己的特点。 我们不仅注重理论创新、而且在方法上也有创新,例如将模糊数学应用到心理学的研究中,用信号检测论来研究时间知觉的特点,我们还编制了一些相当实用的量表。例如“时间管理倾向量表”、“青少年自我价值感量表”、“中学生应对方式量表”等。这些量表都是在大量调查研究和大量的数据基础上发展出来的。之所以取得这些成果,也是由于勤奋严谨,创新求实的学风所致。如果你们想详细了解我们学校心理学研究的现状,您可以点击我们西南师大的网页,在西南师范大学里的心理学院、心理学与社会管理研究中心都可以找到有关的信息。还可以点击人力资源中我个人的主页。 记者:您取得这么多的成果与您的勤奋严谨,创新求实的精神是分不开的,这也为所有的研究心理学人士提供了一条成才之路。当前学术研究面临市场化的猛烈冲击,您是怎样看待应用心理学研究的? 黄教授:我一向认为心理学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都很重要,我们不能只搞应用研究,也不能只搞基础研究。我经常强调我们的心理学研究必须为我国的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服务,我们不能关在书斋里去研究心理学,我们应当密切联系实际。例如我们目前正在开展的时间洞察力研究,这既是一个重要的基础研究课题也是一个很有应用价值的课题。时间洞察力对我们每一个人的成长是何等的重要!您怎样把握当前的时机?您怎样设计您的将来?您怎样总结过去的经验和教训?对于我们的成长是不是很重要?对于我们的年轻人的健康成长和今后人生幸福是不是很重要?如果读者对这个问题感兴趣,我建议你们读一读我在《心理科学》杂志2004年第一期上的一篇论文。总之,我们既要做基础研究又要做应用研究。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都需要勤奋严谨,创新求实的学风,应用研究也不可以浮躁地乱搞的。 记者:就是说中国心理学的发展要密切联系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也就是说这是为大家所关注的心理学本土化问题,在中国特别是在近10来年是研究人员特别关注。比如说我们华夏心理网,以华夏为名,表明了它致力于推动心理学本化土的决心。 黄教授:用华夏命名,这很好。 记者:非常感谢黄教授接受我们的采访,谢谢您!(记者 李恒庆) 声明:文章主题不代表华夏心理网立场,仅提供与会者与心理学爱好者借鉴。如有勘误请联系华夏心理网。 来源:华夏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