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动感e族《美好的大学时光》正文
第2章 大学学习中学会听课(4)

http://y.sina.com.cn 2004年09月14日 13:41 新浪校园

  


  4.上课时的“倾听”

  “倾听”与简单的“听”是不同的。听是机械的,不学就会的。听的能力是我们从出生时就拥有的,甚至在睡觉时我们也在听,但我们却很少能想起我们在睡觉时所听到的声音,因为我们并没有“有意”地去“记住”听到的东西。倾听不只是一个听的过程,更重要的是把听到的内容记下来,吸收进大脑,进而理解所听的事实和观点。“听课”需要的是“倾听”而不是一般的“听”。要记住所听到的东西常常比记住所看到的东西更难。在阅读时,你可以放慢速度,停下来思考,甚至再看一遍。但是,在听人讲话时,你通常只能听一遍,不能停下来,也不能重复,这就需要你更用心地去“倾听”。上课主要是一个“听”的过程,这就需要你做一个好的“倾听者”。你要注意以下几点:

  4.1培养对所学课程的兴趣

  特里恩•爱德华兹说,“要想拥有良好的记忆力,秘诀在于注意,而对一件事物的注意取决于我们对它的兴趣。对于一件在我们的脑海中留下深刻印象的事物,我们很少会把它忘却。” 你必须相信,你所听的课程是有意义的、有价值的。为了讲授这些课,老师必须阅读大量书籍,花大量的时间查找资料,进而认真筛选和编排这些讲课内容。你应该为自己能如此轻易地获得大量的知识而感到庆幸。你怎样对待课程,课程就怎样对待你。你觉得课程很有趣,它就真的会很有趣;你认真对待它,它也会认真地对待你。

  4.2“有意记住”原理

  不知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你坐在教室里,“专心”地听老师讲课,但老师讲了什么你却不知道。这是因为你没有去“有意记住”。希望记住和有意去记住是两码事。有意去记住不是自然而然就能做到的,是需要决心和努力的。

  小知识

  怎样才能“有意记住”

  首先要把全部注意力都投入到学习中去。在听课时,注意力就是让你把自己全部的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的心理因素。如果老师讲的某个观点让你联想到别的事情时,你就容易走神。虽然你可能仍然是眼睛盯着老师,但实际上你并没有在听课,你已经“神游于外”了。

  其次,力求用自己的话理解每一个事实或观点。在试图记住新东西时,你必须确信自己已经理解了。一个确保自己已经理解的好办法是把老师讲的观点用自己的话转述出来。这个转述的过程其实也是记忆巩固的过程。所有的记忆取决于在大脑中形成的一条神经记忆痕,记忆分为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心理学家认为让神经记忆痕定型或巩固下来需要一些时间,从四五秒钟到大约15分钟不等。人的神经记忆痕只须存留四五秒钟至15分钟,就能将短期记忆巩固成长期记忆。

  再次,要确信自己最终藏进记忆中的是一个正确、清楚、全新的概念。所有的记忆都取决于原先在大脑中形成的一条清晰的神经记忆痕。最初的印象是至关重要的,一旦大脑形成错误的印象,我们就必须把它忘记,重新学习。你不可能从一个模糊、没有理解的概念中形成一条清晰、正确的记忆痕。在课堂上,如果有什么观点没有听清楚,不要犹豫,马上请老师解释一下。不要害怕浪费别人的时间,很有可能别的同学也不清楚。

  4.3积极的听课态度

  要想使听课效果良好,你必须采取积极的听课态度。在听课的过程中,要把注意力放在老师讲课的“内容”上,而不要放在与讲课内容无关的问题上。不要把注意力放在老师的语调、衣服、发型上;也不要受分散注意力因素的影响,如开门声、脚步声等;更不要假装听课,两眼盯着老师,脑子里却在想着别的事情。为了不分散听课的注意力,在听老师讲课的过程中最好不要翻阅教材和笔记。有些学生习惯于一面听课一面翻书,想看看老师讲到什么地方了?教师讲的是否与书上一样?这必然要分散听课的注意力,影响听课的效果。

  在听课的过程中,要注意通过思维用自己的话把老师讲课的思路和主要内容记下来,特别是对问题的分析、论证和总结,以及一些重要的概念和定义。对于自己听课的心得和没有完全听懂的地方也要加以记录。如果你在听课时某个地方没听懂,自己的思维千万不要停滞在那里,以免影响下面的听讲。可以暂时记下来,然后继续跟上老师所讲的内容,而将没有听懂的内容留待课后复习和答疑时解决。

  
 

推荐 | | 打印 | 关闭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笔名:   密码:

 
国家:
省区:
城市:
类别:
学校:
[同学录] [有奖捉虫]

 
:特别看点:
·十个系男生的初夜
·我最欣赏的十大校训
·大学每月花多少钱
·经典牛仔裤大搜索
·她是天生“美人鱼”

:新浪校园热门点击:
趣味测试 男生女生
搞笑地带 青春私语
原创天地 时尚一族
论坛热帖 心灵鸡汤
生理热线 懵懂之初
待机彩图


和弦铃声
·[萧亚轩]甩啦甩啦
·[关心妍]负担不起
·[李翊君]逆风顺风
纯情刀郎 

 




Y-zone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30930-517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