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通行币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动感e族正文
关注儿童成长:理性看待孩子的偶像崇拜

http://y.sina.com.cn 2004年06月02日 13:43 人民网-江南时报


学生做答情况统计表

  陈景润、居里夫人、雷锋曾经是一代人的偶像,几十年过去了,现在的孩子心目中崇拜的偶像是谁呢?上周,记者在南京市汉口路小学校领导的支持下,在该校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每个年级中抽取一个班共120名学生进行了一次关于“偶像”崇拜的问卷调查。通过调查发现,现在的孩子与他们的父母辈们相比,对偶像的认识,有了很大的不同。

  一次关于儿童偶像崇拜的问卷调查

  通过调查问卷(见表),我们发现在8至11岁这一年龄段的孩子还是更容易沉浸在卡通故事的虚幻世界中。问卷中,孩子们喜欢的书中卡通人物集中在柯南、孙悟空、哆啦A梦,历史人物集中在关羽、刘备、诸葛亮,文学类人物是福尔摩斯,科学类人物是哥白尼,可以看出,这些人物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他们都具有智慧和能量,从中透视出孩子们心灵深处对外面世界的好奇与渴望。正如一个三年级的小学生说的,他每天最快乐的时间就是6:00的动画世界。他说:“我非常羡慕哆啦A梦中的大雄,每当他遇到困难的时候,哆啦A梦都会用神奇的力量帮他解决。然后大雄就可以出去玩了。我也想有一天哆啦A梦帮我做完作业,好让我也痛痛快快地玩。”而现实却是每天早上6:30,马路上就会出现身背书包匆匆上学的孩子们弱小的身影,经过一天紧张的学习后,傍晚,他们又夹杂在大人们下班的人流中,到了夜晚,当大人们坐在电视机前休闲的时候,孩子们却在台灯下苦读。对孩子们来说,快乐离他们太远。

  通过调查统计,孩子们心中的偶像63%是影视体育明星,13%是当代的新闻人物,9%是科学家,艺术家3%,政治家6%,其他类占6%。其中,排在前七位的偶像人物分别是:周杰伦、杨利伟、姚明、达尔文、比尔·盖茨、成龙、林心如。当记者询问起一位五年级的学生为什么喜欢周杰伦时,这个男孩显得特别兴奋,他说:“我从五岁开始就被妈妈逼着学钢琴,现在已经考到钢琴三级了。小时候,别的小朋友可以玩,我却得在家练琴,根本没有快乐的童年。我练琴一直坚持到小学四年级,因为学习紧而停下了,可是这时候,学校的音乐课和体育课经常被各种测验挤掉,回到家妈妈又给我找了家教补习奥数和英语,其实,我很喜欢唱歌和运动,我特别羡慕那种无拘无束的生活,面对着无数的试卷和作业,每天我都感觉到很烦。有一次很偶然我听到周杰伦唱的《龙拳》和《双截棍》,节奏感特别强。因为我从小就是一个听话的孩子,所以心理特别压抑,听了周杰伦的歌,我突然有一种宣泄的感觉,很痛快。从此,我对他的喜欢就一发不可收拾。”

  尽管心目中的偶像影视体育明星和新闻人物的比例占到80%以上,但孩子们在填写将来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时,影视体育明星只占到26%,而想当科学家的比例占到23%,想当医生的比例占到12%,想当老师的比例占到11%,想当公司老板的比例占到17%,其他类的比例占到11%。从调查问卷中我们发现了这样一个奇怪的现象,至少有70%的孩子心目中的偶像和将来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是没有关联的。比如,有的孩子心目中的偶像是周渝民,但他将来并不想成为影视明星而是想当一名医生,有几位孩子他们在偶像这一栏都填的是周杰伦,但在想成为什么人时他们分别选择了科学家和老师。对他们而言,偶像崇拜只是对偶像身上所具有的某一特质产生崇拜或者说是欣赏。这一现象表明,尽管现在的孩子仍然崇拜名人、追逐明星,但他们已经开始有一定的主见,他们对偶像已不再是单纯的模仿和盲从,而是将偶像与行为区分开来。崇拜偶像在某种程度上是他们精神上的一种宣泄和对疲惫心灵的一种滋养。

  家长:“既不赞成也不反对”

  园园今年上小学五年级,非常喜欢林心如,收藏了她的很多照片,而园园的爸爸小时候是许文强的崇拜者,对于女儿的行为做爸爸的还是比较能够理解的,但同时他略显无奈地告诉记者,“看看现在的孩子,想想自己小时候,还是比较能够理解孩子的。我们也曾在《上海滩》、《射雕英雄传》中找到过自己的偶像,那时,父母们对我们的行为是无法理解,不屑一顾甚至是反对的。现在身为父母的我们已经很能理解孩子们在这一年龄阶段对偶像的需要。但孩子们现在崇拜的偶像对我们而言又是陌生的。我们虽然不想粗暴地干涉,但这些偶像能够给对孩子们未来带来怎样的影响,作为父母还是有一丝丝担忧的。”

  老师:“思想上能够理解,但行为上不赞成”

  “作为老师,对孩子们的偶像崇拜在思想上能够理解,但在行为上却不赞成。”作为小学五年级的班主任,唐老师已经几次在课堂上没收过同学们传看的明星照片。她认为,“现在学生的学习压力特别大,老师的压力也很大。学生成绩的好坏已经不仅仅是学生自身利益的体现,也是衡量老师工作成绩的惟一标准,更是衡量一个学校好坏的惟一标准。现在孩子们学习上的压力这么大,特别是处在这一年龄段的孩子自控能力特别差。如果把‘门’打开,孩子们就会把整个心思从学习中转移。一旦孩子沉迷于其中,要想再回头,无论是老师也好,家长也罢,花费的劲可就大了。”同时,唐老师也承认,现在适合孩子们的影视作品太匮乏,儿童作品普遍存在成人化倾向。孩子们在一起谈论的无非是周星驰的一些搞笑片、还有《还珠格格》、《名捕震关东》等一些很成人化的影视作品。

  专家:“适度的偶像崇拜有益于身心健康”

  南京大学心理研究中心的费老师认为,最新的“名人效应”理论表明,追星其实有益于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英国莱斯特与考文垂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对191名年龄在11到16岁之间的英国中学生的调查发现,那些热心于名人一举一动的青少年大部分性情开朗,善于调节自己的情绪,同时在人群中也最受欢迎。反之,过度迷恋崇拜明星的情形,常常出现在那些非常孤独自闭的孩子身上。因此,偶像崇拜还是不偶像崇拜,本身不是一个问题,问题在于偶像崇拜的“度”以及孩子的心理是否健康的判断。同时,心理学家的研究还表明,青少年特别崇拜名人、特别喜欢追星,与人的成长时期普遍喜好模仿以及本能冲动有关。其实,明星崇拜也有性的成分,大家对那些有着“较高配偶价值”的人产生浓厚兴趣,还有其进化上的意义。从培养孩子健康人格的角度出发,正确认识名人明星的价值与引导鼓励孩子读一点名著,并没有什么两样。你可以要求孩子多读名著,但你无法要求其不关注明星、不关注“成批量”制造的模拟“英雄”。

  孩子价值取向多元化

  每当我们谈及偶像,无论是社会名家还是影视歌星、体坛明星,许多人往往不问缘由、不明就里地持否定态度。其实从生物学观点看,偶像这种现象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崇拜伟人,追捧名人、明星,古往今来,概莫能外。因为在自然界,动物多半靠武力赢得地位,成为有统治权的个体,只有人类才是惟一可以靠名声获得地位的动物。洛杉矶加州大学的进化生物学家罗博·宝德经过大量研究发现,名人崇拜者所采用的“一般性模仿”,是尽可能多地找到偶像的一切材料,然后试图全盘照搬地模仿。正是进化选择,让我们对名人有着永不满足的模仿兴趣和敬重顺从。这就是心理学上所解释的,距离产生“美”。在原始社会,信息的传递是靠人和人之间的直接接触来完成的,偶像崇拜者有机会直接接触到“名人”,而现代的名人则很难和普通人有直接的亲密接触。人们对偶像的认识完全取决于传媒。由此造成现在对偶像的崇拜,既是一种快乐的“替代”,也是一种真实的“愚弄”。

  在调查中还有一种现象也值得我们深思。如今,孩子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多元化使得社会的价值取向在孩子们的身上也留下了痕迹,现在的孩子与其父母辈相比更现实更理性。比如,有的学生在问卷中写道,“我想成为一名医生,因为医生不仅工作稳定而且收入高”;有的学生在问卷中写道,“我的偶像是杨利伟,我长大了想当一名校长,因为校长可以管老师”;有的学生在问卷中写道,“我的偶像是赵微,我长大了要当一名公司老总,因为当老总权最大,钱也最多”;还有一名三年级的男孩在问卷中写道,“我的偶像是成龙,我想成为很有钱的人,因为有钱就可以买到想要的东西。”像这样的回答具有一定的普遍性。社会的价值观,大人们衡量成功的标准已经影响到孩子的世界。孩子们把对未来自己在社会上的角色扮演已经与收入、社会地位、知名度联系在一起。这种价值取向成人化的现象是否应该引起整个社会、教育工作者及家长们的重视。其实,崇拜英雄也好,崇拜金钱也罢,这些都无可厚非。关键是如何能够成为英雄,如何用正当的途径和手段去获取金钱与权力,这是家长、老师、学校、乃至整个社会不得不深思的一个问题。中国自古有句俗话:“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孩子的世界还是非常稚嫩的,如何正确地引导他们用知识创造财富,用劳动创造财富,这才是我们作为家长、老师、学校、乃至整个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记者/苏咏梅)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青少(Y-zone)频道大学版中学版 新浪教育      欢迎网友投稿

  

  

 

评论 | 推荐 | | 打印 | 关闭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笔名:   密码:

特别推荐
·我的“古怪”同学
·向着阳光奔跑 郑晨秀
·我们的性到了哪一级?
·专题:八零后青春写手
·网友专栏:繁华嫱薇
·网友专栏:橙色·橙涩
·网友专栏:蓝色叶萱
·透视大学生同居的背后
·“翻乐”排行榜第2期
·翻乐排行榜第1期结果
待机彩图


和弦铃声
·[刀郎] 冲动的惩罚
·[蔡琴] 绿岛小夜曲
·[杨坤] 为了爱情
S.H.E.炫铃

 




Y-zone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30930-517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