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通行币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动感e族正文
青春空巢:给自己一个不回家的理由

http://y.sina.com.cn 2004年05月17日 14:31 《青春派》
  1970年代,美国社会学家将“空巢期”名词普遍化使用。一般的文献也认为,当孩子离开家的时候,父母确实有失落的反应。
  由于种种的失去而导致的孤独,引发生理上不适,以及心理上的一系列消极反应,医学上称之为“空巢综合症”。
  对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阿拉梅德的7000居民作了历时9年调查后确认,那些生活与外界完全隔绝,既无配偶、又无朋友和其他社交活动的人,其死亡率比有正常社交活动的人高一倍。儿女们由于学习、工作离开老人或成家自立门户与父母公开吃住,更会使父母感到孤单、空虚,似守“空巢”。白头偕老是每一对夫妻的共同心愿,但由于各种原因,有部分夫妻不能相携到生命的最后。当其中一方先撒手而去,剩下一位孤苦零下,面对四壁冷清的家更似"空巢"一般。
  我国较早提出“空巢家庭”这一概念的是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蔡文媚教授。她认为,形成"空巢家庭"的原因,较早要追溯到八十年代兴起的“出国热”。但最重要的原因还是由于工作繁忙或交际频繁,使现在的年轻人顾不上对老人的照顾,也缺少与老人的沟通,老人们独居时间较多,因此形成实质意义上的“空巢家庭”。
  但是时至今日,“空巢”也不再是老年人的“专利”,不少中年人因为孩子到外地读大学,也成为守候“空巢”的人。[发表评论
  “梁上有双燕,翩翩雄与雌;衔泥两椽间,一巢生四儿。四儿日夜长,索食声孜孜,青虫不易捕,黄口无饱期。嘴爪虽欲敝,心力不知疲。须臾十来往,犹恐巢中饥。辛勤三十日,母瘦雏渐肥。喃喃教言语,一一刷毛衣。一旦羽翼成,引上庭树枝;举翅不回顾,随风四散飞。雌雄空中鸣,声尽呼不归,却入空巢里,啁啾终夜悲。燕燕尔勿悲,尔当反自思;思尔为雏日,高飞背母时。当时父母念,今日尔应知。”
                         ——《燕诗》*白居易

  黄雀痴,黄雀痴,谓言青彀是我儿,一一口衔食,养得成毛衣,到大啁啾解游扬,各自东西南北飞,薄暮空巢上,羁雌独自归,凤凰九雏亦如此,慎莫愁思憔悴损容辉。
                         ——《黄雀痴》*王维
  四年前,刚考入中国矿业大学时,李红是先从半山上的苗寨步行四五个小时,然后再坐三个小时的汽车到镇上,不赶停歇,需要马上转一趟去县城的长途汽车,在县城再搭车去贵阳市,如此周折后,才能登上赴北京的列车。经过三十多个小时的列车旅行,当李红的双脚结实地踏在北京的土地上时,深深吸了口气。我一遍遍告诉自己……>>全文 [发表评论]
  “说实话,他现在不回家,我们特别不能理解,我们眼巴巴地盼望了几个月,就等他放假回家呢,可他不是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去宁夏了,就是一个人去黑龙江旅行去了。好不容易等到他的电话,本来以为他要回家,结果是向家里要钱去旅行,不给吧,孩子这么大了,想见识见识也应该支持。可他就是不能理解我们这当爹妈的心啊……>>全文 [发表评论]
  王清的房间至今还是高中时候的样子,桌子、椅子、书架、床,甚至他高考用过的旧台灯,都摆得跟原来一模一样。王清对自己的房间太熟悉了,好几年都没有变过了,可是对这个房间最熟悉的却是他的妈妈。王清的妈妈依旧定期收拾王清的房间……>>全文 [发表评论]
  第一次和家里视频,心里怪怪的,平时尽是和网友视频,没想到这次跟家里了。我妈一看到我就哭了,我爸就一个劲地说‘别这样,别这样,孩子会难过的’,我就看着他们,什么话都不说,眼睛也不眨,我怕一眨,眼泪就出来了。这不,眼睛又要……>>全文 [发表评论]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长期负责学生工作的李庚老师说:“对学生不回家,老师和家长应该理解,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方式,主要取决与学生自己的想法。不过,亲情还是很重要的,现在的学生还比较年轻,还不能完全了解。这需要个过程。”
  “传统的大家族居住的模式将会越来越少,中国的家庭结构会向简单化发展,这是现代家庭人口结构发展的必然趋势。应该说这也是经济发展和生活质量提高的表现”
  “ 在西方,年轻人很早就开始了独立生活。西风东渐,国人在崇尚自由、张扬个性的同时,现代大学生更是从小就在心里埋下了渴望自由、独立的种子。年轻人身处社会的潮流之中,总是尝试着想尽快去适应这种生活方式,跃跃欲试想早日独立创出一番事业。这是对中国传统的裙带关系的打破,也是个体思维的进步,无论对社会、对年轻人都是一种很大的进步。”
“中国的父母很有必要学习国外的父母。在许多发达国家,‘空巢家庭’非常普遍,父母和儿女一样都有自己的生活空间、生活方式和生活乐趣。”李老师认为,“国外的父母在孩子离开后,仍在追求自己的生活,有自己的情感交际网络和一片天地,他们多选择定期联系、聚会等更为平等的方式与儿女沟通。”
  “当然,年轻人这种做法也有着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由于他们社会阅历不足,年轻气盛,很容易出现严重的过失。其实,参与广泛的社会交往、过独立的生活并不意味着一定要远离家庭、摆脱父母。父母这一辈人有着很深的社会阅历,年轻人如果能多与父母沟通,虚心接受他们的指导,更能避免很多不必要的过失,更易取得成功。”
  “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变了,他们追求的是个性、独立,在一个没有家人的地方独自生活对他们来说已经是现实,这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许不失为一件好事。”李老师补充说。[发表评论]

  

  

 

评论 | 推荐 | | 打印 | 关闭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笔名:   密码:

特别推荐
·我的“古怪”同学
·向着阳光奔跑 郑晨秀
·我们的性到了哪一级?
·专题:八零后青春写手
·网友专栏:繁华嫱薇
·网友专栏:橙色·橙涩
·网友专栏:蓝色叶萱
·透视大学生同居的背后
·“翻乐”排行榜第2期
·翻乐排行榜第1期结果



Y-zone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30930-517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