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校园 > 酷炫生活 > 正文
性取向:一切听从心的选择

http://y.sina.com.cn 2005年10月06日 12:53 《成长》

  性取向

  一切,听从心的选择


一切,听从心的选择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精彩图片

  作者:王小溪

  去年11月底,因为一次特殊的机会,我接触了当地的一个

艾滋病关爱小组,他们都是同志志愿者成员,在为艾滋病防治工作进行着自己的努力,他们有自己的固定职业,同时还在利用着自己的业余时间义务为当地的艾滋病关怀热线担任咨询人员,并不时举办活动向社会推广着安全性行为和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

  那天,他们一起在讨论的是一些在艾滋病关怀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应该说算是内部工作讨论会议,但是却闯入了我和另外一个女孩这两个外人。他们全都很宽容,还关切地问我们习惯不习惯,而我们一直惴惴不安的,却是怕他们不习惯。大家互相的担心都说出来后,在座的人们都朗声笑了起来,尴尬的气氛一下缓和了许多。

  没接触他们之前,我觉得这群人很神秘怪异,也没有从内心接受和认同过同性恋者,只肤浅地知道同性恋是“性变态”,而对“变态”,我一直误解为贬义词,也保持着嗤之以鼻的态度。但席间,两个俊朗且谦和的单眼皮帅哥吸引了我的注意力。其中一个叫小林,是一家外企的会计,也是这个艾滋病关爱小组的直接负责人。大家提意见时,他拿着纸和笔,认真地把问题一条条记下来,游刃有余地回答着。当大家提到实际的帮扶工作中遇到的麻烦时,他只三言两语就帮大家把问题讲清楚了。另外一个是小崔,是机关工作人员,他和小林是一对,在小林回答大家的问题时,他带着的是欣赏的眼神。两人已经交往了近10年,在同志圈中被引为美谈,是模范的一对。这样的感情,真的很是令人震惊——同性恋是一个不被主流文化认可的群体,为了这段感情,他们免不了要经历种种挣扎和痛苦,但最后都决绝地肯定和坚持自己的选择和幸福。坚持这么长的时间,即使在被主流认可的异性恋中,也是很需要坚韧的定力的。当被我们问及会不会觉得累时,小崔坦诚地说:“说不累那是骗你的,我想过诸如‘一个gay的出路到底在哪里’、‘自己将怎样度过一生’的问题,一辈子独身确实也不现实,我目前也只能一切听从心的选择了。”旁边的小林听了,也温柔地笑着表示理解。当时,他们的互相宽容让我很是震惊。我一直觉得,同性间可以产生爱情是一件很难理解的事情,也认为不以性为生殖目的,而以性为快乐目的是很令人鄙夷的,更想象不出这种无法结婚的爱情可以坚持多久。

  但在那一天,通过与他们的面对面交谈和直接接触,在一个全然坦诚的氛围里,我醍醐灌顶般地明白了他们的各种各样的遭遇和心态。很是震惊,也蓦然明白自己一直以来的无知和对这个群体的误解是多么的不该。这对人对爱情的坚持对我产生了很大的冲击,我开始敬重起他们来,也意识到了自己的愚昧。

  从那以后,我开始注意去搜集相关资料,后来我知道,在前两年颁布的《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中,我国首次在医学角度上对同性恋做出了修正,它不再被必然地划为心理异常,不再被认为是一种病。张北川教授1997年到1998年间对486个男同性恋做过一个调查,发现25%的人曾经受到过异性恋的侮辱,35%因为社会对他们的各种不正确认识产生过自杀的念头,10%曾经有过自杀的行为。而这一切大都源于主流观点的霸道。同性恋者并不是什么很神秘的人群,他们只是性取向和我们不一样的人罢了,他们与我们的区别,就像左撇子与惯用右手的人的区别。就我接触过的不少同性恋者而言,他们最希望得到的就是一个被认可、被悦纳的宽松平等的生存空间。从来就没有哪一个人群是主流的受嘉许的,也没有哪些人注定就是边缘的受排挤的。从对这一群体的关注,我开始学会尊重人和人性的差异,人是多种多样的,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生活空间,一如我们要求别人尊重自己,我们也应当尊重别人的差异,尊重别人的选择。(创意执行/本刊编辑部 统筹/戴平光 王莉 图/啤酒泡泡)

《成长》杂志独家授权新浪转载此文,未经允许,其他媒体请勿转载。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发表评论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Y-zone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