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节征文:投师孟子门--记导师孟繁清教授 |
---|
http://y.sina.com.cn 2005年09月01日 15:53 新浪校园 |
文/燕山胡骑 我一直以为,倨傲和清高差不多是许多知名学者的通病,而见到先生的那一刻,这种想法立刻冰消瓦释了,银发如冠的先生让我感同身受的是他温润如雨的谦谦君子风范,平易近人的忠厚长者气度。听我自报家门后,先生和蔼地一笑说:“当年我也是大学毕业后,在中学任教了十来年又回到母校北大读研的,我们的阅历很相似啊。”几句话,心与心的距离就拉近了。 以后就跟着先生攻读元代经济史。因为师大毕业后在一所重点中学教了近十年的书,我的专业基础相当薄弱,不要说学术动态和名家论著未有涉猎,就是二十五部正史也所知甚少,这正是我当初笔试夺关斩将,面试折戟而归的惨痛经历,最后我以高出国家统招线很多的分数读起了省内计划招收的研究生,比起上上下下公费的师兄弟姐妹们,只能算是“庶出”,那份屈辱感自不待言。我原先报考专业的教授也以怕我不能顺利毕业为由而拒绝接受我。最后投到先生门下,做了先生的入室弟子。 感念这份知遇之恩,入学之初,我刻苦攻读专业和外语,碰巧天不灭曹,新政策允许省内计划的学生可以参加下一年度的全国 研究生入学考试,最终我以中国古代史专业笔试、面试双项第一的成绩转为国家公费,“庶出”的名份总算正了过来,可谓老天至公。我把这个消息连同英语通过国家六级的喜讯一起打电话给先生,先生朗声一笑说:“我在网上已经查到了,祝贺你!”看得出,他内心的喜悦溢于言表。第二天上午便是先生的专业课,先生谈笑风生,我看到他打量我们的目光,一惯的慈祥中,增添了几多满意的成份。课间休息时,先生不自觉地哼起了一支老歌,当他意识到我们正注视它的时候,他忽然停下来,脸上是灿然一笑。窗外,三月浓浓郁郁的春天连同鸟语花香一下子闯进窗明几净的教室来。 先生的治学是严谨的,对于我们在学习上取得一点点成绩的骄傲和急功近利的浮躁总是及时予以提醒。先生规定我们每个月至少上一次讨论课,由三位同学轮流发言,可以讲近期的读书心得,提出发现的问题,等等。有一次,我们准备得都不充分,先生不悦,但他没有批评我们,只是委婉地提出些建议,听着那些言浅意深的话语,让人发自内心地自责和愧疚。此后再上讨论课,类似的情况从未发生过。 后来我读先生送给我们他著的《教授写给女儿的四十一封信》,书中谈及他当年在北大求学时,明史大家许大龄教授对他的深厚影响,有一段这样的文字:“先生(许大龄)为人的坦诚让我感佩终生,他从不作假,从未摆过老师的架子,也不装学者风度,有时也发牢骚,也很激动,但很少批评人,尤其不批评青年人。不是因为客气,更不是出于娇惯和放纵,而是出于一个长者所特有的善良和宽容。”从先生身上,我分明感受到北大学人文章道德的一脉传承。 第一个学年结束的时候,先生布置每人写一篇学期论文,我把自己辛勤劳作写出来的万字论文《纳失失与元代纺织品的尚金风习》像模像样地交给先生时,颇得先生首肯,先生也提出了几处修改意见,又亲致函并打电话帮我往一家学术刊物上推荐。先生的修改意见总是另附在一张纸上,他从不在学生的手稿上直接涂抹,对于别人的劳动成果,先生是尊重的。我以为百年师大正是有了像先生这样一代代学人人格的积淀,才造就了她今天的辉煌。 每当大的节假日,学生们总是要拜会一下自己的导师的,这几乎是约定俗成的惯例,但先生从不让我们买任何礼品给他。记得入学后的第一个新年,先生门楣“悬鱼”,堵在门口不让我们进屋,直到我们一个个灰溜溜地把买好的礼物拎回来。面子上的尴尬是有,而内心里对先生的人品又多了份尊重。 先生身体不好,2000年春季的一场疾病几乎夺走了他的生命,幸而抢救即使,康复的也还好。鉴于身体状况,他现在已经从学院一把手的职位上退了下来,我们也作为关门弟子成为他带的最后一届研究生。一个萧瑟冬日,先生上完课我们一起下楼的时候,他跟我们谈起近日来身体状况不佳,旧疾屡犯。看得出,沉疴染身,先生的情绪悲观,那是在课堂上所见不到的,先生授课从来让人如沐春风,如雨 天花,几至臻于润物无声的境界。随着先生的讲述,我们的内心也随着楼梯一节节下沉,虽然知道那份痛苦是别人代替不了的,我们所做的也只能是说:“多注意身体,多休息”。先生这时强作一笑说:“不会有大事,我估计怎么也能活到把你们送毕业。”一句话,我们的心都快流血了。2002年元旦,我写了一首五言诗送给先生,这是我第一次学写古体诗,根本不讲平仄对仗,只是想把对先生的尊敬直抒胸臆。我把诗写在一张挂历的封面上: 吾生何所幸,投师孟子门。 松龄望花甲,鹤发映霜痕。 慈容三掬笑,兰言九拱身。 执笔文章秀,悔人道德深。 几历漠南雨,更沐燕园风。 元史堪泰斗,学府做北辰。 但消石门暑,且做冰玉盆。 东风若解意,寿我冀州人。 先生欣然接受了,并把它挂到书房的一面墙壁上。我以后每次去先生的书房借书,都发现那张挂历从未被翻开过,一直是留有题诗的那页封面。我知道先生的内心是满意的,它连同四壁的书香,书桌上国家级、省级课题的手稿,以及温馨的灯光,都是对先生那块纯净心田的一丝慰藉呵。 忽地记起汉赋大家扬雄的四句骈体,因为好,不断被后人修改引用,成了现在的样子:高山苍苍,江水洋洋,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