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校园青春校园正文
媒体观点:如何看待租房解禁令

http://y.sina.com.cn 2005年08月05日 10:27 北京晨报

  ●媒体观点

  如何看待租房“解禁令”

  近日来,国家教育部一纸关于高校学生住宿管理的通知在高校和网络、媒体上引来议论纷纷。一时间,“教育部解禁大学生校外租房”、“大学生校外租房开绿灯”、“租房禁令夭折”之类的标题充斥媒体和校园。这样的标题,猛一看,不免让一大部分教师、家长忧心,又让一小部分大学生们顿生租房的冲动。可是,仔细读一读教育部的有关通知,媒体用“解禁令”解读新政策太简单化了。

  教育部的《通知》中这样写道:“对在校内宿舍和公寓安排确有困难,而需在校外租房的学生,学校也要制定切实措施,加强教育管理。”从这一《通知》上看,并没有所谓“解禁令”存在,而只是要求高校对部分学生在校外租房加强管理。而在此前一年出台的《关于切实加强高校学生住宿管理的通知》里,涉及“禁租令”的内容是:“原则上不允许学生自行在校外租房居住。对已在校外租房的学生,应要求其搬回校内住宿?鸦对极少数坚持在校外租房的学生,要向他们耐心说明可能产生的后果和个人应承担的责任,并逐一登记,建立报告和承诺制度,说明租房的原因、房屋详细地址、联系方式,承诺加强人身和财产安全的自我保护,经本人与家长双方签字报学校备案。”

  只要仔细对照一下这两个文件,不难发现,无论是一年前被炒得沸沸扬扬的“禁租令”,还是一年后被传得风生水起的“解禁令”,都是对具体政策细节不准确的概括、不完整的归纳。不客气地说,媒体所拟订的标题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这两个文件的原意,误导的成分不少。

  教育部在去年文件中对在外租房的对策是相当细致明确的,而今年文件的措辞却相对弱化。对问题的含糊淡化、措辞的前后轻重不一,导致了媒体的猜测、误导,而在短短一年之内,政策有所调整,却没有公开广泛征求学生意见,进行充分的社会论证,这也暴露了教育部门决策过程的欠缺。

  无论如何,安全问题是必须重视的。问题的关键在于,行政部门不要模棱两可,媒体不要简单炒作,高校不要轻弃责任,大学生不要放任自流,这样,才是真正重视大学生安全的态度。(摘自《光明日报》)

  “面子工程”买不来“求职门票”

  “我想要巩俐的鼻子,林青霞的下巴……”“我要变得像刘德华一样帅……”暑假中,一些刚跨过高考“独木桥”的准大学生们,纷纷揣着明星照,走进了整形医院美容科,启动“形象工程”。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有一个漂亮的外表会让人更自信。问题在于,很多五官端正的学生青睐高价整容的背后另有玄机:无非是为了能在几年后的求职大战中多一个砝码、多一分把握。如此说来,这些准大学生们的行为看似花哨,实则具有极明确的现实指向。

  虽说得体的外表是对自己负责的一个重要表现,才貌兼得、内外双修自然最好,但如果刻意在美貌上大做文章,以此作为求职的门票,多少就有些舍本逐末了。这种人才外在形象的苛求化倾向对大学生的成长发展很有害,不利于培养靠才干和实力赢得承认、赢得尊重的意识及能力,滋生虚浮之风。

  也许,那些进整形科的学子会叫屈。的确,也不能把板子全打在他们身上,少数用人单位搞外形容貌歧视,客观上也助长了这种不良导向的蔓延。招聘还是招人才,不是求花瓶。只要五官端正、衣着得体即可,个人能力最重要。这也是多数用人单位的共识。为此,对奔波于职场的广大人才尤其是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来说,千万别只顾“面子”,丢了“里子”。(摘自《人民日报》)

[上一页] [1] [2] [3]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爱问 iAsk.com
国家:
省区:
城市:
类别:
学校:



Y-zone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