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校园 > 人大新闻学院50年庆典 > 正文
武大新闻传播学院张昆:新闻教育面临十字路口

http://y.sina.com.cn 2005年11月20日 09:40 人民网


武汉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张昆

  人民网北京11月20日讯 今日中外知名新闻传播学院院长论坛的下半场在人民大学举办。19日—20日,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迎来50周年华诞,昨天上午在人民大学世纪馆举行了盛大的院庆典礼。原国务院新闻办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院长赵启正,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程天权、中国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书记处书记祝寿臣、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台长杨波、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台长王庚年、《人民日报》原副总编辑李仁臣等出席了庆典,昨天下午举行了中国国际新闻传播论坛之中外知名新闻传播学院院长论坛的上半场。

  下面是

武汉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张昆的发言:

  各位前辈,各位同仁,非常荣幸在我的母校中国人民大学院庆50周年的时候,发表自己的一些想法。昨天一整天会议的议程非常的丰满,特别是下午的院长论坛,各位院长报告非常的精采。昨天的报告主要是学校办学的理念和特色,做了全面的阐述,应该说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今天我是第一个发言,我讲的内容可能有点沉重,可能跟我们整个院庆的色彩不一定和谐,但是这么一个问题一直如梗在喉,所以这么一个问题和各位同行做一个交流。

  长期工作在教育工作第一线,感觉到这一二十年我们新闻教育用很大的发展,但是也存在着非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不解决,将会严重地影响到我们中国新闻教育未来可持续的发展,影响到我们中国新闻事业的明天。我想从四个方面来讲。

  第一个方面我们想做一个简单的描述,就是当前我们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这种发展,我想从四个观测点来加以描述,第一个就是我们办学点增加。第二个是学生的规模扩大,第三个是人才培养系列的延伸,第四个是社会期待的上升。

  我们先看第一个关于办学点的增加。1994年有66个新闻专业点,到去年年底一共达到661个专业点,从办新闻传播教育的学校80年代的几个学校,到现在200多所学校,从正式的高等学校到独立的院,从重点的院校现在已经形成了地方的分院,可以说是办学是遍地开花了,在校学生的规模空前增加,84年的时候,全国高校的学生不多,在校生几千人,可是现在我们已经达到12、13万人,每年的毕业生由80年代的数百人,到现在的每年大约3万多人。第三个观测点是人才培养系列的延长,80年代我们知道人大、复旦、北广有硕士点,人才培养的主流产品是本科生,专科生是重要补充,如今重点大学研究生招生的规模与本科生几乎持平,有的超过了本科生,现在硕士点的学校达到88个学校,博士点的学校达到13家,这是我们现在人才培养系列的全面延伸。与此同时,我们这个社会,对新闻传播的专业的期待也在上升。从每年的招生,各个学校的新闻学专业是非常火爆,非常热门的专业,好多学校新闻专业的分数是最高的,或者位居前二位的,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当然也有很多不同的理解。我想,恐怕其中有一部分原因是被职业的偏颇理解,关于职业的性质、就业前景、投资回报率,昨天下午开会的时候,北大的院长说有些学生报新闻学院不排斥,第一很神气,第二有国家干部的身份,第三出去活动的时候有红包。这是第一个问题。

  第二我感觉到当前的新闻教育似乎存在着泡沫化的影响,似乎正在重复我们的纺织工业,我们的钢铁工业昨天发生的故事,80年代初期,开始改革开放的时候,我们先从农业到工业,工业先从轻工业到重工业,轻工业选择纺织业作为突破点,因为轻纺工业投资小见效很快,所以全国一下子到处办纺织工业。这样一来我们的纺织业的规模大量地扩张,于是出现了产能的过剩,最后到了90年代的时候出现了压力,一下子很多纺织工人开始下岗,2000年前后,加入WTO,海外市场打开了,进入海外市场的拓展,业界又开始投资,又引起了新的产能过剩,于是又有了价格战,国外又有了

反倾销,我们现在是和欧盟达成这种协议。现在钢铁也有这种迹象,钢铁的产业产能完全释放出来大概达到5亿吨,可是按照我们的需求量,大概只有3.6亿千万吨,所以现在欧盟也好,美国也好,最担心的问题就是中国
钢铁产业
向西方倾销的问题,我感觉到我们新闻教育似乎也面临着一种同样的情况,因为在很多高校领导者看来,新闻教育是一种廉价的教育,投资很少,或者见效很快,他能够招来很多学生,学生多了收费就高了。

  现在新闻教育是遍地开花,重复纺织工业当年的表现,我认为可以从下面四个方面来看。第一质量和数量不成比例,我们的学生数量在膨胀,可是我们的质量在下降。主要两个原因,第一、新办的院校教学特别差,但是胆子特别大,招生的规模很大,另外老的院校,办学的战线在拉长,过去本科生,现在有了硕士生、博士生,还向成人教育延伸,这样精力分散,必然导致教学质量的进一步下降。第二个就是专业结构和人才需求结构不成比例。我感觉到我们当前的新闻传播院系的专业结构的调整严重地落后于社会需求结构的变化,业界最需要的人,我们的新闻院系不能够提供,我们需要的有思想、有深度、有广度的高级人才我们现在不能提供,我们提供的是主要是大部分的一般性的人才。在人才市场的竞争之中,现在新闻专业不一定能够竞争过其他专业的学生。

  第三个就是办学单位的水平与办学规模不成比例。现在我感觉到有趣的现象,就是高水平的办学单位,高水平的新闻院系,招生的规模基本上是稳定,或者趋向于减少,硕士博士加在一起只有900人,还不到一千人,二级学院,独立学院,规模反差是非常之大。人大复旦包括武汉大学,每个专业本科每个不超过50个人,新成立的学院看起来非常的狭隘,老师的数量非常少,主要靠外聘的老师维持教学。

  第四个表现就是社会的总需求和总供给不成比例。从这几年的新闻传播业发展的情况来看,新闻传播业界对于新闻传播人才的总体的需求,总的来看应该是增长趋缓,可是人才的总供给扩张太快,现在每年向社会输送大约3万左右的新闻专业人才。所以现在有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就是一般院校的就业率,急剧地下降,有的达到50%左右,重点高校的就业率在80%左右。现在出现了考研热,这个应该我们做一个很冷静的分析。

  我要讲的第三个方面问题是对于新闻教育的前景我们感到忧虑。忧虑也是四个方面来考虑。

  第一个是严重的人力资源的浪费,前几天,新华每日电讯上有一条报道,新闻写的太烂,学生到哪里就业。现在学生找不到工作,新闻学专业找不到工作,可以说是一个常态但是多数的学生找不到工作,应该是不正常的,就业的下降,造成重大的浪费,不光是人才的浪费,在人才的浪费的背後还有诸多的社会财富的浪费,上海做了一个调查,一个孩子从出生到大学毕业生,49万血本无归,找不到工作,造成什么样的浪费,第二个是教学质量整体地下滑,现在有一个说法,这个不见得准确。有这么一个流传的说法,现在的硕士相当于过去的学士,现在的博士相当于过去的硕士,现在本科生的质量也令人感到忧虑。在这样的结构下,或者出现另外一个情况,那就是劣币驱逐良币,高水平的学生,不一定能战胜低水平的学生。这种情况必然会加剧社会不公平的现象。第四个可能就会影响社会的稳定,大量的学生不能够就业,可以说是一个定时炸弹。新闻传播专业学生的能量更大。

  我们应该怎么办?我想,可以从四个方面采取措施:第一个是加强专业评估,我认为应该赋予教学指导委员会专业评估的权利,在评估方面,我认为应该实行随即的飞行式的评估,这种评估可以分优秀的评估和合格的评估,把合格的评估最终的结果在网上报纸上媒体上进行公布,在市场上进行选择。第二个是提高社会准入的门槛,新闻教育也爱提高准入的门槛,对物质条件也要提出最起码的要求,对师资队伍也要提出最起码的要求,同时专业审批的条件不应该完全赋予政府,要给教学部门。第三个引入淘汰机制,新闻专业不能只生不灭,影响引入淘汰机制,怎么样淘汰,我觉得评估可以作为重要的参考指标。第四个就是应该控制招生的规模,严格地控制招生的计划,一般的院校,新办的院校,二等院校,应该限制招生的规模,同时鼓励重点院系,扩大招生。  

  我认为新闻传播教育,我们应该有所作为,不然问题多多,我们可能贻害国家,祸及子孙,最终会危及社会伟大的根基。谢谢大家。

发表评论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Y-zone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