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校园 > 人大新闻学院50年庆典 > 正文
纪宝成:愿新闻学院早日建成世界一流新闻学院

http://y.sina.com.cn 2005年11月19日 07:59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网

  作者:新闻中心记者 高燕燕

  近日,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即将迎来建院五十周年大庆。值此之际,记者对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进行了专访。

  记者:校长您好,我是新闻中心的记者,也是人大新闻学院的学生。很高兴您能接受我的专访。人大新闻学院即将迎来五十岁的生日,此刻,您想对新闻学院说些什么?

  纪校长:我要代表学校向新闻学院的全体师生表示热烈的祝贺!

  在过去的五十年里,中国人民大学的新闻教育在新中国的新闻教育事业中具有特殊的历史地位,人大新闻学院作为新中国新闻教育事业的发祥地,长期以来发挥了奠基者、开拓者和示范者的作用,贡献卓著,为党和国家培养了大批新闻工作者。发展至今,人大新闻学院在教学、科研领域始终处于排头兵位置,是新中国新闻事业重要的人才库、智囊库、理论创新基地和国内外学界、业界的交流平台。在教育部权威机构评估中,人大新闻学院被评估为新闻传播学科综合实力第一名。21世纪是信息和传播的时代,新闻和传播教育在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我希望新闻学院能认真总结办学五十年经验,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早日建成世界一流的新闻学院。

  记者:在11月19日新闻学院五十周年的庆典上,国务院新闻办原主任赵启正将正式以人大新闻学院院长的身份亮相。新闻学院的同学对此反映非常热烈。能否请校长谈谈聘请赵启正院长的有关情况?

  纪校长:学校非常重视新闻学院的发展和建设,聘请赵启正同志担任院长,是学校为了推动新闻学院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赵启正同志有着丰富的新闻实践经验、渊博的理论功底,对现代新闻传播客观规律有着深入的思考。能够聘请到赵启正同志出任院长,对人大新闻学院专业化水平和国际地位的提高有着重要意义。据我们了解,赵启正同志今年8月退休后,有多家大学的新闻学院邀请他去担任院长,但他最终选择了来中国人民大学,这既是对人民大学,也是对人大新闻学院悠久历史、杰出成绩的肯定。我相信,人大新闻学院在赵启正院长的领导下,必将在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上取得更大的成就。

  记者:现在社会上关于官员到高校任职的议论很多。您如何看待高校与政界之间的人才流动?

  纪校长:我认为富有学识的政府官员离岗后到高校任职是件好事,是社会进步、时代进步的一种表现,对高校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有着积极的正面意义。

  首先,学校学科建设、学术研究、人才培养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校的发展不能是一个封闭的系统,需要与社会保持密切的联系与沟通,包括实现学校与社会的人才资源共享。在人民大学这所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学校,这一点尤为重要。事实上人大也早已形成了一种良好的风气,那就是与政府、社会各界形成了一种良性的互动。比如,学校定期举办共和国部长论坛,部长们走上人大讲坛,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此外,还有不少政府官员兼任了人大的教授,定期来人大讲座。每年,我校还有不少教师在全国各地挂职锻炼,从事实际工作。

  其次,我认为学者型官员到高校从事教学工作,反映了一种社会进步,是在开放、和谐的社会环境下出现的一种新气象。这些年来,我国也有一些政府官员退休后到高校讲学、任教。我认为在学界与政界之间以某种形式形成良性的人才互动机制,既有利于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又有利于推动国家政治文明的发展。我个人认为,今后有学术成就的部长、副部长们退休以后到大学任职将会成为越来越普遍的事情。同样,大学有成就的领导、教授到政府部门担任职务也不是不可以。可以说,这种情况在国外也是很正常的。如美国现任国务卿赖斯原来不就是一所大学的“中层干部”吗?

  记者:最后,您能不能对新闻学院的学生提些希望?

  纪校长:五十年来,人大新闻学院共培养了7000余名毕业生,为我国新闻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东方风来满眼春》等在新中国历史上具有标志性意义的新闻报道,都是由人大新闻学院的毕业生撰写完成的。

  我为新闻学院五十周年院庆题辞:“追求真实,追求真理,追求卓越,追求和谐”。这也是我对新闻学院全体同学的希望,希望你们向杰出的前辈学习,在人民大学浓厚的人文氛围中茁壮成长,明德博学,求是笃行,早日成长为“国民表率、社会栋梁”,为中国的新闻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在此,我还要向所有新闻学院的学生和校友表示祝贺,新闻学院院庆也是你们的节日,祝你们节日快乐!

发表评论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Y-zone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