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科索沃维和部队的校庆贺信(附图) |
---|
http://y.sina.com.cn 2005年09月20日 23:01 复旦百年校庆网站 |
![]() 朱英华为前排右三
![]() 被战火摧残后的科索沃 敬爱的母校: 您好!此刻我是在科索沃首府普里斯蒂那(PRISTINA)一所民宅的应急灯下写这封信的。由于六年前北约部队连续72小时的轰炸,这里的基础设施遭到了极大破坏,电力供应紧张,每天都会停至少一次电。我是您90级历史系史学专业的学生。自从95年毕业离开学校后,我一直因为自己是复旦人而感到骄傲;可是,却从来没有象今天这样令我激动和兴奋,因为在科索沃这片几年前刚被炮火洗礼过的土地上都有人知道中国上海的复旦大学。 今天当我置身于这个“火药桶”中的“定时炸弹”的心脏,即科索沃自治省的首府——普里斯蒂那(PRISTINA)时,我的身份是一名来自中国的联合国维和民事警察,头上戴的是联合国的蓝色贝雷帽,身上穿的是镶着五星红旗的中国警服。 其实,从小我对制服就有一种特殊的好感,这个“制服情节”一直延续至今。正是它促使我在别人都因为有一年军训而改上其他大学的时候报考了 复旦,也是它促使我在毕业后,选择了警察这个职业。今天,我能在这里代表中国在联合国科索沃任务区执行为期一年的维和任务,正是母校四年熏陶的结果和复旦人的精神使然。我在倍感自豪的同时,也深感自己肩负的责任和使命。每天早上出门上班前我都会在镜子面前仔细检查一下自己的着装,在工作时我也时刻牢记自己胸前那鲜艳的国旗。因为,在这里我不再只代表我个人,我的一言一行也不再只是我的个人行为,而将是中国170万警察的代表,同时也是复旦人素质和形象的展现。我们复旦人已经出色亮相于众多国际舞台,而今天我承担了在国际维和舞台一展身手的重任。日月光华,旦复旦兮。即使在这片遥远的土地上,我也不会忘了一个复旦人应有的精神:挑战自我,追求卓越。今年适逢母校百年华诞,我愿以自己在任务区的实际行动为母校多彩的年轮再添一抹亮意。 祝好! 学生:朱英华 2005年8月3日于科索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