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校园复旦大学百年校庆正文
讲座: 与大师的对话

http://y.sina.com.cn 2005年09月20日 21:19 复旦百年校庆网站

  刚进入大学时,我就被系里每月一次的讲座深深吸引,凡是有讲座必定会早早跑去。起初就是想看看那些作讲座的名人长什么样,其次才是他们讲的内容,渐渐地听讲座成了我大学生活的一部分,并且一直延续到现在。

  有人说,讲座是大学校园文化的体现。本科时我所在的院系是一所工科学校的文科,地位可想而知,每月一次的文科讲座能坚持下来已经很不容易。后来到了复旦氛围完全不同,每一天都可能有许多讲座,有时让你分身乏术。复旦3108教室是讲座的代名词,这个教室见证了复旦人文讲座发展的历程,见证了一批批复旦学子与大师的对话。

  如今,

复旦讲座早已不再局限在3108,美国研究中心、日本研究中心、逸夫科技楼等都是讲座的常设之地,其容纳人数大大超过3108教室,环境也更加优雅,但空间依然显得那么拥挤。记得
南方周末
发行1000期作全国巡回讲座时,逸夫科技楼一楼报告厅台阶上都坐满了人。朱学勤先生刚作完演讲,学生就接二连三地提问,气氛之热烈,讨论之火热,让朱先生连连称赞。这种互动性的交流也曾被一位外国学者所肯定,他说这里的氛围让他更有激情,也愿意将更多的研究体会和学生分享。

  每年复旦各个院系的权威学者都会给全校学生作一两场讲座,这样的讲座比他们的课还精彩。老师们说,讲座是他们研究的系统阐发,是其研究的浓缩。经济学院的汇丰经济论坛,管理学院的聚劲论坛,还有各种社团的学术活动,一个个讲座让你目不暇接。

  在大学里一点讲座都不听,这绝对是一种损失。当然也有些讲座存在“做秀”的嫌疑,如何甄别有一个原则,就是去听名家、大家的讲座一般不会让人失望。

发表评论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Y-zone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