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校园复旦大学百年校庆正文
复旦大学与义务小学创办(附图)

http://y.sina.com.cn 2005年09月20日 20:55 复旦大学百年校庆网站


早期复旦义务小学学生合影

  校党委书记秦绍德指出:“复旦精神,其实就是复旦人在近百年奋斗中凝炼形成的理论追求和价值判断,就是复旦大学充满活力,不断发展的活的灵魂,就是百年积淀而成的复旦历史底蕴和品格特征。唯赖此复旦精神,我们的事业持之不堕,方兴未艾”……又读了烈列老师的“追溯与超越”,是复旦精神大讨论动员会的启发;又想到李登辉老校长,在有一届毕业生典礼上说:“复旦精神就是三‘S’精神——即Study(学习)、Service(服务)、Sacrifice(牺牲)”。他语重心长地告诫同学,要为复旦多做增光添彩的事,少做给复旦抹黑丢人的事,其谆谆教导,为复旦人耳熟能详,成为学生们的口头禅。不禁使我追溯到1918年大学生何本寿伙同沈宗范同学联合建议:他们在散步时,常到学校附近法华古镇、陈家巷一带,看到不少学会儿童嬉戏、流浪街头,无力入学之苦。倡议利用复旦游泳池边的更衣室创办义务平民教育,得到学生自治会的认可和支持,即办起一间复式学习课堂,并号召附近市民,踊跃入学,并能送课本书籍,不收任何费用,这是中国义务教育制度的萌芽,也是上海首次实行义务教育制度的雏形。由大学生担任义务教学,一人一课,完全义务。这事得到李登辉老校长的支持,每学期每个大学生收五角钱,以后增加为一元资助义务办学的经费,以后逐步扩大招生,增加班级,人数达到150人之后,由于教学改进,逐步扩班,学生增多,声誉与日俱增,已形成四个班级的一所初级小学。

  1922年大学部迁到江湾新校舍后,义务小学由

复旦大学附属中学学生自治会接办。这时创始人何本寿先生适从大学毕业,就教于复旦附中,一心一意地抓教学,把义务小学办得像模像样。到1931年开始增加高小二个班级,成为一所完全小学。并得到复旦附中当局的特准,每年小学毕业生中,成绩最优的前两名优秀生,升入中学部免费学习。直至1937年“一-二八”
抗日战争
前夕,入学人数约在五千人左右,不但替国家扫除了文盲,还培养了不少人才。

  1919年复旦大学年鉴刊登了复旦义务小学创立时的情况,连103岁超世纪寿星,复旦大学1928年中文系毕业生李宝琛同志,最近来信,还提到复旦义务小学,“当时限于物力人力竭尽棉薄,推动发展,言之怅然!此次母校百年校庆,义务小学也应张皇一番……”。复旦附中1930、1934和1935年的年刊,都曾用不少篇幅,刊登复旦义务小学办学概况,这可证明复旦确实办了一件大好事,首先推行了义务教育制度,使国家不花一分钱,也能实施义务教育的构想,并得到充分实施和推广。

  1922年大学部迁到江湾后,当时大学生吴发来、楼兆绳、顾粹祥三位同学联合倡议:也要像徐汇复旦义务小学那样办一所完全小学。经过募捐得到三千元,又得到郭仲良先生把走马塘三角地边一块二亩的土地,捐给办学,1924年建成开学招生。七间房屋,每个班级一间,另一间为办公室,第一年入学学生达百余人,经常费由大学生和试验中学入学时交费时代收每人一元助学方案,与徐汇复旦义务小学成为兄弟学校,因为经费充足,后来居上,更为完善。到1937年“一-二八”抗日战争前,入学人数已达280人之多,成为沪东地区一所著名小学了。有1924年和1926年有关复旦义务小学的照片,足证义务教育制度在徐汇、江湾二处,盛开了一朵并蒂莲。这是复旦精神的具体例证,是有极强说服力的一件大事。还有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李登辉老校长,鼓励学生投入运动中去,并指导学生联合上海大学成立上海学生联合会。圣约翰大学附中教会学校,压制开除爱国学生,李登辉老校长对开除学生,抚慰有加,特准招入复旦大学学习。圣约翰校长卜芳济扪心有愧,敬佩李登辉校长爱国精神,授予其名誉文学博士学位(见复旦大学志第一卷251页)。

  上述情况百年校庆专刊第四期——复旦大学简史(三)(徐家汇时期之二1917-1921年),只字未提,特撰此文陈述,请予核实补正刊入,完善校史,敬重校史。(王德耕)

发表评论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Y-zone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