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何时开始授予名誉学衔? |
---|
http://y.sina.com.cn 2005年09月20日 20:49 复旦大学百年校庆网站 |
改革开放以来,国际学术交流频繁,复旦每年几乎都要授予若干外籍人士为名誉博士、名誉教授、顾问教授等学衔。那么,在复旦的历史上,从什么时候开始授予名誉学位的呢? 这事还得从80多年前说起。 1917年复旦由公学改制为大学后,李登辉校长考虑到有些早期的复旦学生,为了留在母校教书或工作,他们牺牲了个人继续深造的机会,应该授予他们相应的学位,何况他们的工作都非常出色。因此,在1922年的校庆时,首次授予张季量、章钖乐、毕静谦、钱智修和周越然等人为名誉学士(他们均为高等正科毕业),这是第一次。 翌年,鉴于金通尹在母校创办了土木工程学系,又是系负责人,她虽在 复旦毕业后又到北洋大学攻读土木工程,仅只有学士学位,因此,母校授予他名誉硕士学位。同时授予名誉硕士的还有美籍甘泊登夫人,她不计报酬,长期将薪金的一半捐给复旦,又潜心培养学生(何葆仁、罗家伦、程天放、胡健中、端木恺、张沅长等名家都出自她的门下)。至于授予名誉博士学位,只有建校25周年(1930年)和30周年(1935年)两次。25周年校庆时,母校授予于右任、邵力子(复旦创办时的两位干事)、钱新之(校董、后任代校长)3人。30周年校庆时授予孙科(孙中山之子、后任立法院院长)、程天放(首任驻德大使)、郭云观(燕京大学副校长)、金问泗(驻荷公使)、郭任远(代理校长)、江一平(后任母校副校长)名誉法学博士。 此事引起朱家骅(后任教育部长)等人的不满,讲我国尚未公布《学位授予法》,怎么能滥授“名器”?于是,复旦校友有人著文驳斥他们:国立 北京大学于1919年授予法国人班乐卫及美国人杜威为名誉博士;国立中央大学于1930年10月9日授予比利时人樊迪文、美国人林白克名誉博士,为何独责私立的复旦?况复旦所授名誉博士全是咱们中国人,何厚于彼薄于此?(钱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