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校园北大附中45周年校庆正文
北大附中学生论文:年轻的思索--浅谈健康人格

http://y.sina.com.cn 2005年08月16日 14:37 北京大学附属中学

  作者:赵 越

  地球上的芸芸众生,唯有人才能改变他们自身的存在方式,唯有人才是伞运的创造者。人类可以通过改变自身的内心世界而改变自身的外在世界,这就是我们时代的最伟大的发现。

  ——威廉姆·詹姆斯《心理学原理》

  引 子

  成长到17岁的我们,象一条即将汇人大海的小溪,时而欢快喧闹,时而又婉转宁静,但始终是激流勇进,因为目标只有一个:前面,前面!前面有多少繁花如锦的景色,有多少凄美动人的故事,有多少解不开的谜……然而有一天一个困扰着世人的问题终于也摆在了我们面前:茫茫宇宙,我们从何而来,又向何处去?生命飞逝,我们短暂的一生,如何才能使它焕发出更绚丽的光彩?我们面前出现了岔路口,错综复杂的道路摆在面前,该选择哪一条?”岁,开始了对人生的思考。

  一、人,需要活得健康

  越来越多的人已经确信,人类社会要发展,世界文明要进步。过去不等于现在,更不等于未来。但发展和进步的最根本的们的普遍追求,因为发展和进步的目的就在于使人们生活得更健康、更幸福。

  那么什么才是健康的人格?对此人们有各种各样不同的解释。

  在精神分析的术语中,健康人格(爱和做建设性工作的能力)是一种本我、自我、超我三者和谐统一的结果。弗洛伊德曾指出其精神分析的目标:“本我在何处,何处就将有自我?”这句 话可以理解为:如果一个人是健康的,当他具有强烈的冲动时,他就能进行合理的选择与控制。

  阿德勒则着重提出了“社会情感”一词。它指的是一种同一感,一种对自己同胞的兄弟般的感情。人们一旦获得这种“社会情感”,就不再非理性地同他们竞争,也不再拼命要胜人一筹。

  他们尊重同胞的存在价值,视他们的存在为目的本身,而不是对自己的威胁或仅仅是为自我进取服务的工具。

  另一种观点认为健康人格意味着成为一个独立的、独特的个人的勇气,意味着一种表达和高扬个人特色的勇气,意味着在各自不同的存在领域内敢于发明创造的勇气。

  威廉·布勒茨教授则认为从向成熟发展的立场看。更需要的是对于独立安全感的要求。它是一个人不断增长的优势一—当他在生活中遇到两难的情况,此时他通过学习一种新技能来解决难题,他就使自己的独立安全感增加了。

  此外,还有佛教禅宗的超脱观点以及身心和谐。能进行有效交往等等观点。总结起来,健康人格是一种人的行为方式,它接受智慧和对人生的关切的引导,人们的需要会因此得到满足,并且在意识能力以及爱的情感方面得到发展。(以上参考自乔兰德《健康人格》)。

  二、希望与死亡,你选择哪一个

  尽管人们对于健康人格众说纷纭,但我们似乎能从中得出一个共同的基本的看法,那就是积极的为人处世态度,这里“积极”的含义是:乐观、热情、富于创新。

  从监狱的栏栅,

  两人远望,

  一人看见死亡,

  一人看见希望。

  从这首小诗中,乐观者对待人生的态度显而易见。乐观使人的生活时时洒满阳光,处处充满希望。乐观使人保持一种快乐的心情,但又不完全等同于快乐。譬如当人们登高远眺时,快乐的人只知为欣赏到奇景而兴奋不已;而乐观的人同时没有忘记登山时的艰难和坎坷,没有忘记在半山腰仰望山顶时的心情。单纯的快乐有时是来源于无知或生活的一帆风顺。无知者无须多言,至于一帆风顺者相对来说为数甚少。于是大多数寻求生命意义的人们便面临选择。

  其实,选择是很明确的:打开心灵的窗户,让明媚的阳光照亮每一个角落,以宽阔的胸怀去拥抱一切,包容一切。然而现实生活并不象说说那样简单。当生活平静如水时或许是轻而易举的,一旦生活起了波澜,人们的正常思想便被打乱。而健康人格恰恰在此时发挥它巨大的作用。记得初中时曾经有一段最抑郁的日子,学习和生活中都有很多不如意的地方。加之我一向把一切事情都看得很重,于是更无端地给自己加码,在痛苦中不能自拔。直到有一天清晨我走出家门,发现自己沐浴在温暖柔和的阳光中,身上的一切负担都在一瞬间化为乌有。我猛然意识到自己正面临生活中的一个小“槛”,要么勇敢地迈过去,要么就此畏缩不前。带着顿悟般的心情我开始轻松地去学,轻松地去生活,于是我发现了那么多的美好。我从此知道了不必去被动地适应环境,而要以自身的力量去积极地改变环境,也从此便爱上了一年中所有的阳光。我的意思是,乐观就象一面外柔内坚的保护膜,使你的心免受不必要的伤害,时刻健康地跳动,尽自己所能以最好的方式去对待生活。

  一个人若能乐观地生活,自然也能够热情地对人:因为他不会长久地封闭在自我的小圈子里。给别人以爱和帮助使他更能体会到生命的意义。有些人会说,连自己都顾不过来,哪儿还有闲心去管别人?事实—亡,在别人困难的时候帮他一把往往更能使自己深受启发而变得更为坚强。因为你会从中学会在遇到同样的境遇时如何安之若素,处之泰然:

  生活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处于不断的更新之中。同时我们对世界的认识也应随之不断改变。然而事实证明,人有顺应的本能。人的躯体如此,人的观念也如此。天气寒冷,毛孔会收缩;光线明亮,瞳孔会缩小,身体的某种内部器官,如一些受损,另一些会加强以弥补某些受损的功能。同样,在我们从婴儿到现在的成长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与世界相适应的观念。这些观念一旦形成就很难再更改。另一方面,当一个人在某一方面遭受失败之后,比如一道几何习题没有解出来,一次钢琴表演由于过于紧张而没有成功,或者有一天不小心从单杠摔了下来,便在他心里产生一种障碍,他不由得对自己说:“我再也没有能力做这件事了。”或者“其实我并没有必要去做它。”而此后他也许真的再也没有成功过,因为他再也没有胆量去尝试。这两方面都是使多数人满于现状、不期活得更充实更有意义的原因。前面已经说过,社会是发展和进步的,它就象是一个巨大的“旋转车轮”,不停地转啊转,而人就站在车轮上,他必须随着车轮不停地跑啊跑,稍一停顿就会有摔下去或被压在轮下的危险。具有创新精神的人们就不会有这种危险,因为他们不停地在尝试,在体验。““他们痛哭,他们欢笑,他们期待。只有被动与冷漠与他们的人生体验无缘……他们能够感到新老交替,事物成长的剧烈疼痛,但他们总是袖口高卷,精神振奋,情绪盎然。他们总在运动,总在成长,他们永远是不断进化的动物,而不是进代的落伍者。”(鲍威尔《人性的充分发展》) 寻求安逸的人们据说是幸福的,他们不必费神去思考去探索,他们守卫着现有的一切:足够他们享乐的了。然而,固守常规也不是件容易的事。陈旧、狭隘的观念使他们不得不耗费精力和体力去否认那些与日俱增的与之格格不久的现象,长久下去不是接受新事物就是彻底的崩溃。所以,让我们“意识到我们的观念,并耐心地恢复平衡,消除偏见。”(同上)你有没有过踏着一块块小石板穿过溪流的体验?在没有踏上任何一块石板之前我们总感到它的不安全,但当我们做过之后会发现它实际上是安全的。

  你也许会有这样的经历,你想硬从一个婴儿手中夺走一件东西是困难的,而如果用一件新的玩具去吸引他和他交换,那就变得非常容易了。其实,对所有的人都是一样的,“谁都愿意接受一件合理的交换物。”(同上)当然,改变一种认识不象换一件衣服那样简单,那必须是一个逐步的过程。但可以肯定的是,我们需要改变,需要创新!

  尾 声

  在不久前的电视节目中,曾接连接出了几个残疾人的动人事迹。他们或是肢体残缺或是身染绝症,却顽强地寻求自己生存的价值。有的以残臂作画,有的苦练针灸治病救人,有的以自己的爱去关心感化别人,帮助他们重新塑造自我。他们虽然身残,但人格没有残!这该给我们这些躯体健康的人们以怎样的触动呢?

  塑造健康人格是一个艰苦的探索过程,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尤其如此。但我们拥有勃勃的生机和旺盛的精力,相信我们也能以健康的姿态站在人们面前。

  17岁,我们开始思考,也许幼稚而偏激,但毕竟是开始学习独自去走。当未来的一天我们回顾走过的一串歪歪斜斜的脚印时,将感到满足和欣慰。

  于1991年4月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Y-zone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