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校园我要上大学--关注农村特困大学新生正文
寻访高考特困生:上学对他们来说是一种奢侈

http://y.sina.com.cn 2005年08月15日 11:01 中国青年报

  李杨目前正在申请做中国扶贫基金会的义工,想继续帮助那些贫困学生。几天的优秀高考特困生寻访活动让这名还在读大三的学生大吃一惊――

  本报记者 李松涛

  2004年我国城镇居民年平均纯收入为9422元,农民年平均纯收入为2936元,国家相对贫困线为人均年收入882元。这意味着,以年花费8000元计算,供养一个大学生读完4年大学,需要一个城镇居民3.8年的纯收入,一个农民12.3年的纯收入,一个处于相对贫困线的农民41年的收入。

  这几天,汤雁正在忙着换工作,原本从事广告行业的她,现在想为贫困地区的孩子多做些实实在在的事情。这个转变源于她7月底参加的“2005新长城优秀高考特困生寻访活动”。

  “参加这个活动之前我对贫困没有一点儿感觉。”从小生活在大城市的汤雁第一次到贫困地区,接触到那些贫困学生之后,用“震惊”形容自己的感受。“那些孩子不仅仅是物质上贫困,在心理上也有危机。面对贫困,他们不知道该怎么办。”国家对贫困生有很多政策,可汤雁发现,他们对这些政策几乎一点儿都不了解,“他们想求助都不知道该去找谁”。

  “这次的寻访活动让我放弃了对奢华生活的追求,甚至觉得自己以前活得很悲哀。”汤雁自称是一个时尚的人,也是一个喜欢物质享受的女孩。这次到广东省清新县寻访,汤雁原本准备好了一大箱子的漂亮衣服,可到了那儿之后,她却从来没穿过这些衣服,而是一直穿着中国扶贫基金会为志愿者们准备的文化衫,“这可能是我一辈子的衣服了。”她告诉记者。

  8月9日,在中国扶贫基金会举办的寻访活动总结报告会上,汤雁报告的关键词是:节约与浪费,贫困与奢侈。“在大城市中每天有多少饕餮盛宴?我们国家又有多少人还在为生存挣扎?那些贫困生却因为没有钱,连考上的大学都上不起。这样的反差太大了”。

  汤雁提到自己曾经参加过的一个慈善party,这个活动在一个五星级酒店举行,“现在我觉得,为什么这样的活动不能在一个普通的公园里举行?这样还能节省下来不少钱多帮助一些人。”

  为了能多帮助那些贫困的孩子,汤雁曾面对媒体说,要把自己贷款买的房子卖掉,还想找份为贫困孩子服务的工作。

  跟汤雁一起参加了这次寻访活动的李杨,目前正在申请做中国扶贫基金会的义工,他也想继续帮助那些贫困学生。“见过穷的,没见过那么穷的。”几天的寻访让这名还在读大三的学生大吃一惊。

  调查中,李杨发现不少孩子都坚决表示大学毕业后一辈子都不会再回来了。“贫穷的地方谁都不愿去,我理解他们。”李杨说,“当地应该有一些措施,能够吸引他们多为家乡做贡献”。“贫困不是他们的错,也不是他们家庭的错。”还在读研的白洁说,在河南省卢氏县的所见所闻让她心惊,“读高中、考大学对大城市的孩子来说再自然不过,但那些贫困地区的孩子,大都初中毕业后就开始打工补贴家用,上学对他们来说几乎是一种奢侈。”“对贫困生的帮助不能仅限于钱的资助,还要注重对他们心理的帮助,让他们拥有健康的心态。”白洁说。

  中央民族大学大二学生石亚群自己就是贫困生,得知这次寻访活动招募志愿者时,她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加了。“没去之前,我觉得我的情况应该和他们差不多,到了才发现我比他们幸福多了。”石亚群告诉记者,她调查的贫困生中,有很多家庭都是残缺的,在这样的环境下他们还能顽强地学习,让人敬佩。“对贫困生的帮助不需要给他们太多的钱,不然会形成依赖。”石亚群谈到自己的体会时认为,给刚上大学的贫困生提供基本生活费,之后可以通过培训帮他们增强就业能力。“不论怎样,贫困生还是要自强、自立”。

  寻访故事

  河南省卢氏县分队志愿者 白洁

  郭富军:“二姐为我辍了学”

  郭富军是我们遇见的最矮小瘦弱的男孩了。

  当寻访小分队来到一个土坯房前,里面出来一个黑瘦的男孩,直觉告诉我,他就是我们要找的人。其实,郭富军本来并不在寻访计划之中,但在河南省卢氏县教育局老师的强烈建议下,我们来到了他家。

  直到我们见到他那天为止,他还没有收到提前录取院校———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的录取通知书。郭富军很想上军医大学,因为“军队院校是不用交学费的”。“可能是我体重不合格吧。”他这样猜测着。同样的原因,放在城里的孩子身上,肯定是因为体重超重,但郭富军却恰恰相反———军校要求体重在100斤以上,他只有90斤,差了10斤。

  不过他也并没有特别沮丧,因为今年高考他的成绩不错,上大连理工大学应该问题不大。不过,谈到学费问题时,他就马上变得心事重重了。“上中学的时候,学费总是没法按时交。”为了他,二姐上初二的时候就辍学了,但学费问题仍然不断地困扰着这个家庭。幸运的是,学校有时会减免他的学费,还有亲戚的帮助,他才得以完成中学的学业。

  因为腼腆内向,郭富军几乎不和我对视,但我还是能清楚地看到他一直强忍着的眼泪,眼睛微红而湿润。

  平时的生活,郭富军总是尽可能节俭。中学时,他每月花在吃饭上的钱是120元,相当于每天4元。正常情况下,他一个学期回一次家,最主要的原因是交通费太贵,来回要16元。“大学学费最多能弄到2000元吧,家里的其他亲戚也帮不上忙。”他说,“我想过几天到姑父那边去看看能不能打工挣钱。”

  郭富军的母亲说话和听力都有些障碍,父亲在矿上打工,大姐早已出嫁,二姐也在附近打工,一个月能挣100多元。我们聊天时,这个女孩一直流泪不止,为自己贫困的家境,也为自己没能完成的学业。当她知道我们从北京来时,还托我们帮忙打听有没有人家需要小保姆———其实她挺想去北京打工的,只是有些舍不得离开父母。“考这么好,趁着放假多吃点儿吧,要长胖点儿啊!”我们同郭富军道别,期待着幸福向他走近。

  刘会丽:“我对不起弟弟”

  刘会丽是我们寻访到的为数不多的几个女孩之一,乖巧懂事得让人爱怜。

  眼前的这个女孩漂亮水灵,秀气文静,非常讨人喜欢。在农村,女孩子读完高中参加高考是极其不易的一件事。更不易的是,刘会丽是今年的应届考生———在这个村,复读两三次是很普遍的。

  有两次,她差点儿就辍学了。一次是初一,那年家里种的东西卖不出去,没有收入;另一次是高二,是因为父亲在矿上干活被拖欠工钱。听卢氏一高的陈校长说,那次开学时,刘会丽的父亲本想把家里惟一一头牛卖掉交学费,但就在牵着去卖的路上,牛不小心掉下山沟摔死了。陈校长说,那天他听见办公室外有哭声,出来看见是刘会丽的父亲蹲在门口———他打算把刘会丽领回家去,不上学了。后来多亏班主任把钱给垫上了,帮助她顺利地完成中学学业。

  就是在这一年,刘会丽15岁的弟弟辍学去郑州打工。刘会丽当时认为弟弟因为学习不好不想学了,觉得他不懂事。现在,她开始意识到正是因为弟弟的辍学自己才有机会读书。“我觉得他变成熟了,”刘会丽回忆说,“弟弟有时打电话,会告诉我要好好学,不要委屈自己,还告诉我不要有压力,要平静。”她觉得自己对不起弟弟。

  刘会丽说以后一定会回报家人,不管是物质上还是精神上。

  在学校吃饭,她每顿只花1元或1.5元左右。至于女孩子喜欢的漂亮衣服,即便她看到了喜欢的,也会打消要买的念头。“我不跟别人比吃穿。”她这样说。

  学习以外,她喜欢打羽毛球,还有听歌———梁静茹、陆毅、任贤齐都是她喜欢的歌星。在刘会丽的小屋里,贴着几张明星海报,似乎只有在这个时候,我们才会意识到她还是个爱美的、天真的女孩,她身上的担子才没有那么沉重———除了贫穷,她和别的女孩没任何区别,她也有权利去享用这个年龄的女孩所拥有的一切。

  谈到将来,刘会丽说希望以后能当老师,因为她觉得很崇高。她希望通过上大学,改变命运,所有人的命运,尽量。至于即将到来的大学生活,刘会丽仍然不清楚会是怎样的:“觉得很美好,但想像不到有多美好。”

  专家意见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李文利——

  国家资助贫困生的政策宣传得还不够

  本报记者 李松涛

  “我们目前对国家资助贫困生的政策宣传得还不够。”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李文利说,针对贫困生和家长不了解对国家的资助政策的现状,可以通过媒体加大宣传,采取将国家政策做成宣传册、展览等形式,告诉贫困生,不要因为经济原因就对上大学失去信心。

  中国扶贫基金会的调查显示,贫困生最希望得到的帮助形式是“直接经济资助”,而非“申请助学贷款”。“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债务是有风险的,会带来心理上的压力,人们自然更喜欢选择没有债务负担的资助形式。”李文利说。

  在李文利看来,与不需偿还的助学金相比,助学贷款可以通过资金回收形成自我循环的体系,效率更高。总体上,国家对贫困生的资助一直朝良性方向发展,但目前助学贷款的还款模式还需改进。从国际惯例看,如果毕业生长期失业无经济能力偿还贷款,那么这部分拖欠的贷款就应该由公共财政来支付。“从发达国家经验看,一般是学生工作后10%左右的年收入来偿还贷款,而我国目前只是将贷款数额分摊到还款年限中,忽视了毕业生工作后的收入状况,给还款带来一定压力。”李文利认为,如果贫困生工作后收入很低,可以考虑适当延长还款期限。助学贷款是一项系统工程,很多问题不是单纯教育系统就能解决的,需要金融和信用体制的配套和完善。“现在大学生就业形势一般,导致学生对未来就业机会和收入的预期较低,自然就会规避贷款的风险,这也是贫困生选择助学贷款比例较低的原因。”李文利说。“对有些贫困生来说,单靠一项资助解决不了所有的问题。”李文利说,应该根据贫困生的实际情况给予一些资助组合。比如对特困生,可以申请助学贷款,同时申请勤工助学岗位。大学也应该开展一项工作,给贫困生提供咨询,帮助他们申请适合自己的资助组合。

  背景新闻

  2005年7月,中国扶贫基金会发起“2005新长城优秀高考特困生寻访活动”,向社会招募志愿者,奔赴贫困地区寻访考取大学的2005级优秀高考特困生,入户调查高考特困生家庭贫困真实情况。

  据介绍,本次活动根据“有爱心、有时间、身体好、有能力支付寻访活动费用”等条件,在200多名报名者中确定了36名寻访志愿者。

  7月20日,“2005新长城优秀高考特困生寻访活动”出征,36名志愿者组成12支小分队奔赴全国12个贫困县。经过10天的调查,志愿者共完成对241名高考特困生的寻访,拍摄了1000余张寻访照片,完成555份调查问卷。

  8月9日,中国扶贫基金会公布了“2005新长城优秀高考特困生寻访”调查报告。调查显示,几乎所有高考特困生的家庭都有负债,其中50%的家庭负债在3000~1.5万元之间。由于贫困,41.6%的高考特困生在高中毕业前有过濒临辍学的经历。有1/4的家长表示,如果费用凑不起,可能会让孩子放弃读大学。

  调查显示,92.7%的特困生希望获得“直接经济资助”,40.7%的人希望得到“勤工助学机会”,选择“助学贷款”的比例为37.3%。

  调查还发现,只有14.2%的学生和9.9%的家长了解国家对贫困大学生的资助政策,78.7%的学生和56.8%的家长“知道一点”。(本报记者李松涛整理)

  链接

  从今年起,我国将每年出资10亿元设立“国家助学奖学金”,帮助贫困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国家助学奖学金”面向高校中贫困家庭学生设立,分为“国家奖学金”和“国家助学金”。国家奖学金的资助对象为高校中家庭经济困难、品学兼优的全日制本专科学生,额度为每人每年4000元,每年资助5万名学生;国家助学金的资助对象为高校中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全日制专科学生,以资助生活费为目的,标准为每人每月150元,1年按10个月发放,每年资助约53.3万名学生。

  7月10日~9月15日,由中国青基会等单位主办的“我要上大学———希望工程与您共同关注农村特困大学新生”公益大行动通过多种渠道募集社会各界的捐款。同时,面向59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接受符合条件的农村特困大学新生的申请;采用一助一的办法,实施结对资助,为每位受助学生一次性提供4000元的助学金。

  (实习生 王超群整理)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爱问 iAsk.com



Y-zone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