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体育娱乐视频财经科技汽车房产游戏女性读书校园天气短信邮箱搜索导航
通行证登录
新浪首页新浪校园爱的教育--中国孩子情感日记正文
爱的体念悲苦中来

http://y.sina.com.cn 2005年06月01日 17:12 新浪校园

  “爱的教育—中国孩子情感日记”征文中关于生命硬度的解读

  因为在“爱的教育—中国孩子情感日记”征文大赛中获一等奖,深圳高级技工学校学生杨林的名字,在2005年4月频频出现在深圳各大报纸,他遭遇车祸后自强不息的故事引来众多关注。甚至有人将其名为《生命的硬度》的日记,称作“中国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目前,名为《爱的教育—中国孩子情感日记》(精华版)的征文选集已在深圳销售,5月21日,杨林出席了签售会。

  该征文大赛已经结束数月,针对杨林本人的报道也已经逐渐平息。记者试图通过对杨林老师、相关评委、专家的采访,发现杨林个案、本次征文活动及这套丛书背后的深层意义……

  获奖只代表杨林父母的爱,杨林还未达到“生命硬度”

  最伟大的爱在于平淡,可是我们感受不到

  (刘克勤 杨林指导老师)

  本次征文的主题是“爱的教育”,杨林的获奖更大程度上是因为他的遭遇本身,而并非文字的成功。他的文字还是相当稚嫩的,他的第一稿是写在小纸片上的,把突然想到的一些细节、一些想法、一些场景写下来,然后再把小纸片收集起来,整理成第二稿。

  获奖既不代表杨林的写作水平达到一个高度,也不代表杨林就真的战胜了苦难、战胜了自我。杨林现在的情绪仍然不是很稳定,有时候很好,有时候也处在低谷期,要真正拥有“生命硬度”,我想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学校曾经有人提议发起“向杨林学习”的活动,但是我建议不要,我想那未必对杨林有好处。到目前为止,获奖和各种报道对杨林的影响还是正面的,最起码让他获得很多自信。

  杨林现在还在休学养病,他的病痛还在时时折磨他。在身体治疗之外,在心理上让这个曾经非常优秀的孩子“接受现状”是需要时间的。他现在语速已经比较正常了,我想未来他只要能自食其力就是胜利。

  获奖惟一能说明的是杨林父母对他的爱,我想即使经过很多修饰,那几篇日记所能表达出来的只是这爱的万分之一。本次获得一等奖的四篇作品,三篇与苦难有关,自己的或者别人的。有人因此认为在苦难中爱才可以体现得更伟大更明显。我想事实并非如此。最伟大的爱是平常生活中的细微之处,但是我们体会不到,认为“本来就应该这样”。事实上,这种习惯性的爱才是爱的最高境界,而我们的孩子体会不到,因此也写不出来。

  我所赞赏的是“爱”的力量

  (中国少年报主编 吴峥岚)

  我挑选作品的首要标准是能感动自己,杨林的作品确实感动了我。那些独特的经历、心灵的挣扎,对弟弟的内疚,母亲对他的照顾,都是“爱”的组成部分。

  关于困惑、关于苦难的作品在获奖作品里占了一些比例。我想是因为让人感动的一些共同的东西的作用。“爱”的定义很多,我的理解就是要为别人思考,换位思考,然后去做一些事情。人的经历不同,但在苦难中,支撑人的往往是来自各方的“爱”的力量。这些力量支撑我们渡过难关,让我们感动。

  苦难让“爱”升华,让情感生活丰富

  (北京大学教授、儿童文学作家 曹文轩)

  本次获得一等奖的四篇作品,三篇与苦难有关,自己的或者别人的。我想这不是我们这些评委刻意挑选的结果,而是我们都在找一些深刻、独特的东西。以杨林为例,那场悲剧对于他和他的家庭来说都是一个大的打击。

  爱是一种感情,苦难是检验情感质量的标尺,是展示情感的舞台。苦难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那种完美的生活、没有苦难的生活的精神生活质量是很差的。苦难可以增加我们精神生活的丰富性。

  “爱的教育”在任何一个国家都是非常重要的,我想“爱”作为一种崇高的东西,惟有在悲剧状态才有其力度,也只有悲剧才能显示其高尚。“爱的教育”与“苦难教育”是分不开的。中国的儿童文学作品,只注重逗乐的东西太多了,我们的教育,也总是在说美好。而媒体,许多又在为现在的孩子叫“苦”,认为他们的生活还应该更甜。这样下去,孩子只可能越来越“傻”、越来越自私,在面对竞争、面对危机的时候往往出问题。这种教育是可怕的。那些经典的东西,《安徒生童话》是悲剧性的,《哈里·波特》也是悲剧性的,只有在这些悲剧性的体验中,孩子们才能感受到“爱”的最高境界,才能在苦难中去“爱”人。

  本次《爱的教育—中国孩子情感日记》中的日记,很多相当清新自然、写出了苦难,写出了爱,是出版业的一个好开头。

  “爱的教育”是审美教育的一部分

  生存竞争与“爱的教育”颇有冲突

  (范咏戈 文艺报常务副总编辑)

  “情感日记”里的许多东西我能一口气读下来。杨林的作品是最令我感动的一篇,我想是那些细节也是那份纯真打动了我。

  杨林最终入选是因为我们希望把他的经历给那些蜜罐里泡大的孩子看,毕竟以前的一些模范人物离他们太远了。应该让孩子们知道,世界上是有苦难的,而且很多。“爱”、“人性”在苦难中得到升华,因为悲剧往往最能表现高尚。

  爱的教育充分不充分,直接关系着这个社会成熟不成熟。许多年前,席勒曾经提出对社会进行“审美教育”的必要性。我想在今日之中国,提倡“审美教育”是很有必要的,不断进步的工业文明造成了人的主体性缺失。“爱的教育”是“审美教育”的一部分。《爱的教育—中国孩子情感日记》通过展示同龄人经历、心理来进行“爱的教育”是个不错的尝试。

  教育是三方面的,家庭、学校和社会。可是今天,在许多没有苦难的幸福家庭中,孩子只知道享受爱而不懂得爱人。在学校和社会教育中,无所不在的升学竞争、生存竞争正吞噬着“爱的教育”的基础。“爱”是要利他人的,可是“竞争”却要你利己。

  如何处理“竞争教育”和“爱的教育”之间的矛盾,我想了很久,没有答案。

  作者:王恒嘉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周杰伦全记录 更多>>
[梁咏琪] 落难皇后
[周杰伦] 我的地盘
[莫文蔚] 欠我的时光
[杨千桦] 我等我在
[原唱原声] 珍惜(抒情)
图铃狂搜:
 更多>>
恋曲1990 情人 风雨无阻
小薇 至少还有你 爱情真伟大
没你不行 第一次 I Believe
飘摇 一生何求 爱简单
爱的主打歌 那些花儿 勇气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国家:
省区:
城市:
类别:
学校:
缤 纷 专 题
周 杰 伦
无与伦比时代先锋
Beyond
Beyond激情酷铃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Y-zone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