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革命与英国浪漫诗歌 |
---|
http://y.sina.com.cn 2004年09月24日 17:52 邦道文化 |
十八世纪后半叶,英国和爱尔兰、苏格兰之间的民族矛盾加深,对外进行了美洲和印度的殖民战争。在法国革命的影响下,由资产阶级激进派领导的民主运动在十八世纪最后十年达到高潮。当时民主会社林立,如“革命社"、“权利法案社"、“人民之友社"等,其中以1792年成立的“伦敦通讯社"为最激进,规模最大,组织也最民主。它吸引了当时许多著名的民主思想家和文人,如潘恩、葛德文、布莱克等,也吸收了许多工人。“通讯社"的活动在雅各宾专政时期达到高峰,它召开了全英人民大会,邀请其他民主会社参加,并通过了要求停止对法战争和扩大选举权的决议。 民主派反封建、反资本主义罪恶的斗争突出地反映在葛德文1756—1836 和勃克1729—1797 的论战中。勃克在《对法国革命的感想》1790 这一著作中维护旧制度,认为社会是在过去的基础上成长起来的,不能用强制的办法把它推翻。民主派纷纷起来加以驳斥,普里斯特莱的《致勃克书》1791 和潘恩的《人权论》1791 都曾给勃克以有力的反击。但是葛德文的回答更进一步。他在《政治正义论》1793 一书中不但驳斥了勃克的论点,还在启蒙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他的空想社会主义性质的政治理想。葛德文还写过一部暴露贵族地主迫害农民、揭发法律不公正的小说《凯列布·威廉斯》1794 。葛德文的理论著作在工人和民主派中间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雪莱就是他的热烈拥护者。另一个激进派的代表作家是威廉·科贝特1762—1835 。他主编《政治纪闻》1802—1835 周刊,并在周刊上发表《骑马乡行记》1821—1834 。这部作品以通俗平易的文字,报道了作者骑马在英国旅行时的见闻。作者从小生产者的立场出发,对当时英国农民的贫困表示深切同情,要求改善他们的境况,同各种形式的大土地所有制进行斗争,辛辣地抨击英国的国教、金融寡头等反动势力,但也仅持改良主义的立场。 法国革命对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但在不同倾向的浪漫主义诗人之间对法国革命的态度却又存在根本分歧,并展开过激烈论战。湖畔派诗人华兹华斯、柯勒律治、骚塞在法国革命初期对这场革命还表示欢迎,但在雅各宾专政时期他们却感到恐惧,深怕法国人民的革命行动会影响英国人民,因而变得仇视革命和民主运动,颂扬统治阶级的国内外反动政策,推崇国教,拥护“神圣同盟"。拜伦和雪莱则始终继承启蒙思想和民主思想的传统,同情法国革命。他们支持勒德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反对守旧的英国王室和托利党政客,反对教会和“神圣同盟"。这都体现在文学写作活动中,华兹华斯和柯勒律治强调作家的主观想像力,否定文学反映现实,否定文学的社会作用,致力于描写远离现实斗争的题材,讴歌宗法式的农村生活和自然景物,描写神秘而离奇的情节和异国风光,美化封建的中古。他们笔下的大自然往往带有神秘色彩。相反,雪莱、拜伦则强调文学和现实的联系,肯定文学的社会作用和教育意义。在工人阶级尚未成熟的条件下,他们的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英国人民强烈要求摆脱封建束缚、追求个性解放的时代特色,这种激情往往也体现在他们描写的大自然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