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动感e族正文
北大山鹰社独家专访:山难伤口是怎样平复的

http://y.sina.com.cn 2004年07月08日 10:15 青年时讯

  登山最鲜明的感受就是集体的孤独感。很难形容这种感觉,白茫茫的天地间就你们十几个人,连动物都看不到,全靠自己和队友的相互帮助相互鼓励,大家一起相依为命,这绝不是普通意义上的团结。因为这份相依为命的情感,在雪山面前不再有尘世的竞争,不再有利益的冲突,不再有虚伪的面具,只能相互扶持,一步一步无言地往上爬。

  2004年6月28日,北京大学山鹰社登山队与科考队于6月28日一同出发前往西藏。

  7月2日,记者费尽周折,终于跟山鹰社社长陈丰取得联系。

  已经是晚上10点。陈丰守在拉萨的一个公用电话亭边。他们住的小旅馆12元一晚,没有电话。

  拉萨刚刚下过一场雨,空气在深夜变得澄净。

  22岁的北京大学力学系学生陈丰是山鹰社2004年登山队的队长。这个浙江籍的男孩的普通话带着微微的南方口音,声音听起来有点兴奋。

  其实,这已经是陈丰第二次到拉萨了,但他仅仅是为了登山,并没有时间去布达拉宫看看。第一次到拉萨是2002年8月,陈丰参加了山鹰社攀登海拔7292米的西夏邦玛西峰之行,山鹰社5名队员不幸遭遇雪崩遇难。

  陈丰不愿意提及那场可怕的山难,“山鹰社失去了5名很好的队员,我们失去了5名很好的朋友,这个伤口不是很快能够平复的。我们不是为了商业利益去登山,而是为了追求自由,追求自己想做的事情。我们需要忘掉痛苦和悲伤,用快乐的心情来登山。”

  这支由13名男生、两名女生组成的著名的高校登山队穿着登山鞋,把一些沉重的登山用具托运后,从北京开始坐火车到青海西宁,再由西宁转乘火车到格尔木,然后从格尔木坐汽车到拉萨。他们坐了3天多的硬座。以后的20多天,他们将进山,开始登启孜峰。

  他们在车上的一日三餐,主要由大饼和方便面构成。

  在路上,他们幸运地遇见了一名来自青海塔尔寺的喇嘛,便积极向他讨教藏传佛教及西藏人们的宗教习惯。晚上睡觉的时候,山鹰人有“土办法”。他们在座位底下铺上席子,便成了舒服的临时“上下铺”。晚上讨论会,关于登山、关于队员们的各种感觉,大家说说笑笑,唱歌,艰苦的行程似乎轻松多了。“山鹰社就像一个大家庭,大家一起挤火车,一起登雪山,有一种特殊的气氛和感情,有同甘共苦的感觉。一个成熟的登山队员至少需要两年的锻炼,我们不一定要登顶,但一定会尽力。”陈丰总是强调“山鹰社”这个团队,这个特殊的集体让他的大学生活不仅仅是奔走在食堂和实验室、教室之间,还多了一群真正的朋友。

  “人们关注山鹰社,是因为山鹰社代表了北大,山鹰社的登山活动代表了北大的精神。我们每年都会在寒、暑假的时候选择登一座雪山,这是为了磨练自己,跟大自然更紧密地接触。”

  为了登启孜峰,他们整整准备了一年,接受国家登山协会的培训。冬天在北京的近郊练习雪地行走,在跑步的时候他们喊着“存鹰之心,取鹰之志,习鹰之性,融鹰之神”的口号。除了每周二两个小时的常规训练以外,组成登山队后,从5月到6月,他们每个晚上都在训练。

  山鹰社每个学期招收200多名新会员,从1989年建社至今累计已有五六千名会员,拥有11名国家一级登山运动员。从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山鹰社共有70余人攀登过雪山,30人有过两次以上的登山经验,21人曾经到达过7000米以上的高度。“山鹰社的核心成员比较腼腆,比较内向,不是很爱说话,心地非常善良,比较正直,是非观念很明确。尔虞我诈的人是不可以在一个社团留下来的。非常出人头地非常张扬的人也是留不下来的。这群人是比较实实在在,他们认准一个目标就会扎扎实实地做,某种程度上也比较理想主义。正是这个核心的人群吸引了我,因为我觉得我跟他们是同类。”在山鹰社呆过8年的北大城市与环境学系90级学生唐元新这样介绍山鹰社。

  唐元新攀登过念青唐古拉山、慕士塔格峰等,1998年任卓奥友峰攀登队长,山鹰社每年都有三四十位像他这样的核心登山队员。

  在陈丰看来,山鹰社的优点是老队员带新队员,即使是老队员工作了,还是会经常回山鹰社看看。“登山最鲜明的感受就是集体的孤独感。很难形容这种感觉,白茫茫的天地间就你们十几个人,连动物都看不到,全靠自己和队友的相互帮助相互鼓励,大家一起相依为命,这绝不是普通意义上的团结。因为这份相依为命的情感,在雪山面前不再有尘世的竞争,不再有利益的冲突,不再有虚伪的面具,只能相互扶持,一步一步无言地往上爬。”2003年,陈丰成功登顶了青海省海拔6178米的东昆仑玉朱峰。

  小资料

  对于西藏自治区5000米以上和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3500米以上独立山峰的登山活动,必须严格遵守2003年7月11日经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办公会议通过的《国内登山管理办法》。

  按照规定,举行登山活动应当组成具备以下条件的团队:一、由一个具有法人资格的单位发起;二、队员两人以上,并参加过省级以上登山协会组织的登山知识和技能的基础培训及体能训练;三、配备持有相应资格证书的登山教练员或高山向导,1名登山教练或高山向导最多带领4名队员;四、团队所有成员须经二级以上医院身体检查合格,无障碍疾患;五、配备符合安全要求的防寒、通讯、生活、医疗等基本器材装备。

  经批准同意申请的,由批准部门发给国家体育总局制作的《登山活动批准书》。批准部门是省级体育行政部门的,还应将批准结果向国家体育总局备案;登山团队变更攀登季节、路线或山峰,应当重新申请。(特约记者 贺莉丹)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青少(Y-zone)频道大学版中学版 新浪教育
  欢迎网友投稿

  

  

 

评论 | 推荐 | | 打印 | 关闭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笔名:   密码:

特别推荐
·我的“古怪”同学
·向着阳光奔跑 郑晨秀
·我们的性到了哪一级?
·专题:八零后青春写手
·网友专栏:繁华嫱薇
·网友专栏:橙色·橙涩
·网友专栏:蓝色叶萱
·透视大学生同居的背后
·“翻乐”排行榜第2期
·翻乐排行榜第1期结果
待机彩图


和弦铃声
·[陆毅] 壮志雄心
·[黄沾] 沧海一声笑
·[许巍] 完美生活
纯情刀郎 

 




Y-zone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30930-517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