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动感e族正文
做记者“打假”的日子

http://y.sina.com.cn 2004年03月09日 11:15 21世纪人才报

  其实我有时真的想去做卧底。报社不是有记者做乞丐卧底的吗?我也想那样去做一回。何谓“铁胆担道义”?如果记者没有社会责任感,那真的没有人敢去管了。

  为期一个月的寒假短期实习结束了,我在这一个月的实习中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根本就学不到的知识受益匪浅。

  联系实习单位和确定指导老师

  学期尚未结束,我就努力联系实习单位。最后,终于在一位老师的帮助下,我进了《湖北日报》集团,安排在《楚天都市报》经济部实习。

  第一天报到时,经济部的主任就问我以前干过什么,又看我一副学生相,便对我说:“看你样子这么斯文,吃不吃得消这碗饭啊,我们这里做的可大多是扯皮的事!”我当时很慌张,以为主任拒绝接收我,忙向主任保证:“来实习就是来锻炼的,我不怕扯皮!”主任见我决心很大,没有再说二话,直接把我指定给带我实习的记者——李樵。

  李樵记者在经济部负责工商方面的报道,《楚天都市报》的办报宗旨是为市民服务,因此,他所报道的内容也大多是质量监督和假货暴光。加上我实习的时间处于春节前夕,经济部开通了《放心年货》特别行动的热线,因此“打假”也成了当时部门的热门问题。

  第一次外出采访

  实习的第二天晚上,李樵老师打来电话,让我第二天在武汉展览馆前等他。

  武汉一年一度的年货展销会就在“新武展”举行。我们俩装扮成顾客,在大厅里面转了一圈,这一圈可并不是毫无目的的。李樵记者不时地拿起商品来检查,主要看包装上的生产日期、厂址、保质期等,在一个卖饮料的专柜上,李记者发现,所出售的牵手牌果蔬汁是即将过期的饮料,虽然产品在保质期内出售并不为过,但消费者买回家必须在两三天内喝掉,否则就过期了。于是联系上了展览会举办方的负责人,举办方当时就要求把那些饮料撤走。

  在随后十多天的展销会上,我们继续地发现了许多违规的问题,如揪出“三无”食品,裸卖食品没有遮盖、分开,存在“李鬼”商品等等。就此,我们在展销会结束的时候做了一篇大的报道,为今后的举办者提醒哪些方面应该注意。

  狡猾的办事人员让我着了套

  武汉开年货展的那些日子里,我成天围在汉口转。有一天,我在一个展柜上发现了一些金针菇是非常明显的“三无食品”(即包装上没有标明生产地址、生产日期、保质期)。当即买了一包,便学老师的样,找到了举办方的工作人员。

  一个自称姓郭的工作人员带我去见了刚买到“三无食品”的那个柜台。柜台的老板大为恼火,指着我大唬大叫:“你什么意思?你什么意思?”突如其来的情景使我手足无措,为了避免一场不必要的争执,我走开了。

  当我向工作人员讨回说法时,他含糊其词地告诉我,这种食品只是进行了一些简易包装,由于从产出到上市时间很短,所以没有来得及印上生产日期、厂址等内容。

  我当时将信将疑,对手上的食品是不是“三无食品”和举办方将如何处理这些“三无食品”等关键问题没有取得工作人员的口证。狡猾的工作人员只是说它是所谓的“简易包装”,当然也就不必进行什么处理了。虽然没有明确说出是否对商家处理还是不处理,但话中的意思就是不必进行处理。

  回到报社,老师对我进行追问,我也就如实的说明了所经历的一切。李老师马上回答:所谓的“简易包装”是不存在的,按照国家规定,只要进行了包装都应注明商品的属性。

  我这时方才醒悟,如果我当时坚持认为手中的商品就是“三无食品”的话,那个工作人员也不会编造什么“简易包装”来糊弄我。如果我在这条战线上再多熟悉一些这方面的情况,我也就再不会着他的套了。

  我是来学本事的

  开始的时候,我对采访过程和所要跑的方向不是很清楚,所以天天都要受李樵老师的批评。我也总结了许多教训,做这方面的新闻,必须收集很多方面的证据方能动笔,免得以后有人把麻烦找上门来。要报道工商方面的问题就必须取得质检工商部门的支持,没有他们的配合,记者也没有权力给事情做出公正的判决。

  实习以来,总想独立地弄出一篇新闻,但总是事与愿违。正如李樵老师所说:“实习的目的不是要发稿子,而是来学本事。”这句话我愿意听,他说得很真实,我一直以来就很反感那种只求虚浮而不愿干实事的人。

  寒假实习时间很短,我独立跑过两个新闻线索,但总是没有做到完满。第一次是因为商家很狡猾,而我经验不够,一些很重要的措辞被他敷衍过去了,结果老师问我主办方是怎么答复的时候,我不能具体回答上来,把很好的一个新闻题材白白地浪费掉了,也把那些违规的商家放过了,我很痛心。

  第二次,是一个消费者打电话反映他买的饺子中有沙子,我拿这袋饺子去跑过质检部门,质检的专家初步检测后,告诉我,饺子里面有沙,但国家没有对食品里面有沙做出处理规定。回到报社把稿子给老师看过之后,老师告诉我,这方面不好做,在选题方面就存在不可操作性。我想也许这就是记者的难处吧,社会上违规的事太多了,如果每件事都要去挖出个结果来的话,记者真的会累死的。

  其实我有时真的想去做卧底。报社不是有记者做乞丐卧底的吗?我也想那样去做一回,但我一个人没有老师的指导和部门的协助,那根本就搞不下来。其实我也不是单单是为我的事而想去做,我亲眼看到过许多外地人被那些地摊商欺骗、勒索,那些被欺诈的人的眼神是那样无助。而且这种事大量发生,已经成为公开的秘密。但是,何谓“铁胆担道义”?如果记者没有社会责任感,那真的没有人敢去管了。

  以上就是我在报社最大的感受和收获,基本熟悉了这条线的操作方式,也跟老师出去跑了几次。收获还是蛮大的,有了一种记者的感觉吧。

  

  

 

评论 | 推荐 | | 打印 | 关闭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笔名:   密码:

特别推荐
·用心家书之留澳日记
·一种情绪叫“毕业”
·大专生飞翔空间有多大
·毕业生求职之葵花宝典
·网友专栏:繁华嫱薇
·网友专栏:橙色·橙涩
·网友专栏:蓝色叶萱
·透视大学生同居的背后
·开学啦!2003新生上路
·毕业那天我们一起失恋



Y-zone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30930-517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