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校园青春校园东西南北大学生正文
把脉愤青的生死命门

http://y.sina.com.cn 2005年03月04日 19:21 东西南北·大学生

  我们最终的目的只是希望一个有着良好初衷的群体能够善待成长道路上的冲动与激进,在一种健康的道路上得到良性的发展,让社会、民族因为它的存在而深刻反思与进步。

  上期,本刊《愤青,一个名词和一个群体的未来》的刊发,将愤青这个发轫于上世纪摇滚拥趸,成长于今日网络的特殊群体带入了人们公共讨论的视野。对愤青的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也随之而来:一种声音给愤青冠上了响当当“爱国者”的光环,在这种光环的笼罩下,愤青成了集正义、热情及民族自尊为一体的激情化身。而另一种声音则对愤青进行了一种颠覆式的刻画:横眉冷对、言辞激烈;以愤怒为本,惟爽口是务。这种颠覆式刻画下的愤青群体在公众的眼里,已成了一种“异端”,有人甚至想将其一棒子打死。

  我们不想以上述两种极端态度将愤青这个群体过早脸谱化,就像我们不想将任何群体脸谱化一样,我们需要的是站在一种激情、理性、健康和智慧的角度下公正、客观的审视这个群体,去分析这个群体所带给我们的强烈的来源于自尊感的感动和来源于“忠言逆耳”的良性刺激,表达对这个群体命运的一种忧虑。我们最终的目的只是希望一个有着良好初衷的群体能够善待成长道路上的冲动与激进,在一种健康的道路上得到良性的发展,让社会、民族因为它的存在而深刻反思与进步。

  谩骂会有未来吗

  网络是愤青发迹的家园,谩骂可以说是愤青的看家本事,是愤青给人的第一感官效应,也是决定愤青未来的第一个“命门”。

  从他们的言行看,事无论大小,只要有中外关系,则炸馆撞机也好,吃饭唱歌也罢,一律以怒骂为能事,以“你说甲生疮,甲是中国人,你就是说中国人生疮”为思维准则,喜欢喊打喊杀,满世界叫阵。因此,有人称愤青是精神上的“国际打砸抢分子”。自诩为愤青的文学青年王小波在美国打工时,曾将编下的程序命名为CAONIMA1和CAONIMA2,以此来诅咒万恶的教授资本家对他的智力剥削。有人认为这是王小波伟大的编程生涯中值得大书特书的事,因为他终于将中国愤青指桑骂槐的“美德”发扬光大到了美国,也成了愤青最为经典的谩骂表达方式。《国际先驱导报》最近载文指出:愤青往往破坏有余而建设不足,因为他们歇斯底里的谩骂过多而理性健康的行动缺乏。

  有人戏谑地将愤青的这种表达方式称为一场复杂的欲望表达运动,说它渗透着各种难以言状的目的。它既传达出愤青们的正义信念,也充当了某些人的道德面具与思想口红的谱系……所有这些都令当代思想文化格局变得暧昧不清起来。谁都不愿意全盘否认的是,愤青也有愤青”的价值,至少他们爱国热情的初衷不容抹杀,至少他们可以装点舆论世界,让别人感到社会也是有多种声音的。愤青最大的抱负是实现愤青治国,将国家“愤青化”。但如果按照愤青单纯的谩骂式逻辑去设想,如果真遂其所愿,不说别的,单是以一触即跳来应对世界,非把国家变成羊角风不可。以前看爱国影片,见林则徐在书房里挂着“制怒”的条幅。论爱国,哪个愤青敢说林则徐不够格?但林则徐知道愤怒不能放纵而要控制。爱国不是口头上过把瘾,更不需要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言论和行为。

  谩骂是柄双刃剑,它在深深刺痛别人的同时也给了自己致命一击。愤青如果将自己的嗥呼与呐喊单纯地化为谩骂这样一种表达方式,那么当它赖以生存的这根最后的救命稻草折断时,愤青这个群体将会迎来什么样的未来呢?

  愤怒会有未来吗

  愤青的招牌式容颜是愤怒,而且张扬着正义的旗帜去愤怒。这是愤青给公众的第二个感官效应。愤青自称这是一种最基本的正义与爱国的潜能爆发,实际上却是决定愤青这个群体走向及命运的第二个“命门”。

   为什么愤青往往怒不可遏呢,因为他们爱国心最切,正义感最强。网络上时常可见到愤青的揭帖:“如果连愤怒都没有,还算中国人吗?”此种愤怒,愤青称之不是“私愤”,而是“义愤”,不是为一己之事而愤怒,而是为国家利益而愤怒,此乃“义”之所在。

   有人剖析愤青这种容易愤怒心理是源于一种假想的正义感,这种假想的正义感使愤青找到了现实生活的卑微与痛苦的麻醉品。他不再为现实而苦恼,不再为社会底层的真实生活而感伤,全力以赴地在对国际关系的愤怒中体验“伟大”与“英勇”。愤青陶醉于一个封闭的自我世界里品尝英雄式的成功感。也因此愤青被称作是一群居住在偏见的洞穴中自得其乐的人,当他义愤无边地大叫其“正义”时,并不感到自己有什么偏见。偏见如果建筑于国家与民族基础上,可以视为一种正义,这是愤青的正义观。然而,正义到底是什么呢?正义是以国家或者民族为寄生场的价值观念吗?这还是一个问题。

  爱国是高尚的情感,这是可以肯定的。但动不动为爱国而脸红脖子粗,真的就是“爱国是一种好东西”的最好证明吗?在口力上为国家贡献有加的他们看来,“愤怒青年”就是“爱国青年”,“爱国青年”就是“愤怒青年”。把“青年”两个字一去,爱国就是愤怒,愤怒就是爱国,好像爱国就是分泌“利比多”。按照愤青的这种逻辑哲学,它的未来真的就会一片光明吗?

  极端抵制会有未来吗

  愤青最表象的动作是极端“抵制”与盲目“排外”,带着一种极端仇视的民族复仇心理,并妄想着能把这种心理国际化。这种心理的实质是物质文明异化下的自我精神世界的迷失,也是关乎愤青未来的第三个“命门”所在。 

  社会公众对愤青这个词逐渐地有了脸谱化的趋向,好像愤青就是一遇到点芝麻大小的事情就立刻民族主义起来,反日反美不亦乐乎,还有一种脸谱化的描述就是愤青们一边高喊拒绝日货一边侍弄着索尼、松下的电子产品。这种现象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直接表现在吃麦当劳长大的一代人、使用日本电器长大的一代人,由他们构成的所谓民族主义愤青,发出了极端反美反日的声音。

  有学者分析:愤青的这种极端排外实际上也是一种受虐民族的复仇心理,他们实际上的本能诉求就是拒绝变革,要求国家和民族立场从现有位置后退,回到从前。一个崛起的大国如果始终怀着受虐的、仇恨的、报复的心态,是非常可怕的,这种情绪极易被利用,造成伤害别人也伤害自己的后果。理性者的观点认为,我们有愤怒的权力,但是,我们也有理性的义务。现在中国要和平崛起,除了靠最大限度地发挥中国人的聪明才智外,就是要靠理性的民族主义来凝聚人心和激励人心。

  人们对愤青仍存有好感在于愤青们这些极端言论的背后,隐藏着一种寻求心理认同的渴望。希望通过一个群体共同的呐喊引起社会的重视,去实现一种理想化的家园。但是,他们的幼稚在于重蹈一种历史的悲剧。这种寻找出路的极端途径真的就能实现他们最初的抱负吗?愤青的这种发展态势真的就会阳光灿烂吗﹖

  空有自尊缺乏自信会有未来吗

  愤青以拾回民族自尊心为己任,但在这种拣回自尊心的途中,念念不忘的是曾经伤痕累累的过去,这种伤痛的自尊实质是因为过去的某些屈辱历史而缺少的一种对现今民族的自信心。这种空有自尊而缺乏自信的大国心态的遗失成为“愤青”的第四个“命门”所在。

  专家指出,民族主义愤青所表现出来的极端言行与大国公民应有的素养格格不入,他们视野中充满了对“民族尊严”、“国家利益”的狭隘理解,而缺少对“理性”、“权利”、“自由”、“人道”等一系列普通价值的最基本常识的认知——民族主义愤青所缺少的是大国公民应该具有的“自信”与“包容”心态,他们骨子里存继的是一种“自卑挤压出来的自大”。在这种卑微的心理下,愤青的未来仍然只能是拘于网络上的虚拟话语霸权,在现实世界里仍然充当边缘化群体:他们既不是决策者,也基本上没有影响决策者的能力,他们虽然能够在网络上群情激昂地闹得天翻地覆,但基本上无力左右公共政策的走向。

  面对网络上“气势汹汹”的民族主义愤青,我们有理由尊重并捍卫他们自身表达自己真实观点的权利:这些论调毕竟不是平空从愤青们的大脑里冒出来,而是外部社会文化环境所植入的。说到底,民族主义愤青不过是当前社会文化大背景的产物——检视我们的社会文化意识环境,对“民族利益”、“国家利益”的片面、武断阐释,对“权利”、“人性尊严”等普适价值的淡漠……但如果愤青仍然不能正视到这些,不设法改变自己的这种处境,仍然活在自己臆想的理想国度里,它未来的道路还会不会是一片光明呢?

  道德失重会有未来吗

  有观点认为,愤青打着最响亮的爱国口号,却置一种最起码的人性、道德与正义于不顾,将传统的道义赶到失重的轨道上。在这种失重的道德逻辑承载的文化背景下,愤青会实现一种理想化的爱国吗?这是愤青不得不实际面对的第五个“命门”。

  在民族主义的“爱国”呼声中,以意识形态的合理性为后盾,大批“民族愤青”放弃了国际公认的人类道德基准,转而为无辜美国平民的大规模死亡热烈叫好。9·ll事件之后,弥漫中国的是普遍的幸灾乐祸,BBS上爆发出一片欢呼的声浪。他们从美国双子大楼的轰然撞倒,而高举前肢为拉丹恐怖的伟大业绩而欢呼,甚至四肢伏地吠叫佩服。断没有理会几千亡灵的无辜及他们亲人痛失至爱的哭泣。也忘记了他们与我们一样的平民身份!道德的失重使民族主义变得日益狭隘和丧失理性,露出了非人性的失血面容。

  愤青失重的的道德逻辑还表现在,他们一边叫嚣着“x光日本女人”,一边又在极力否认、掩饰着本民族的性感与张扬。更有众多慷慨激昂的愤青指责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张艺谋的八分钟展示,说成是把民族主义推向了它的粉红色高潮。越过肤浅的“中国元素”旗袍、二胡、京剧、灯笼、高跷和茉莉花歌等,那些大腿裸露的年轻女人,向全世界放肆地兜售了本土的情欲,并夸张地指责由于这场全球性形象广告,使中国民族主义丧失了最后的道德王牌。

  在这种种走向极端的失重道德水准下,民族主义“愤青”将会走向一个什么样的未来呢?这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一个沉重又严肃的问题。

  后记:在失重的道德逻辑下,在“自卑挤压出来的自大”的心态下,这种“小家子气”的生存格式会将整个民族引向一个何样的方向?2004年末的印度洋海啸将全球引入了空前的悲哀中,灾难面前,整个人类都在彰显着一种人性的拯救与援助,但一些慷慨激昂的民族主义愤青也由此找到了另一个激愤的话题:面对印尼过去的行为,我们还要不要伸出援手?这便是对大国公民应有的大国心态的一种考验。下期,本刊将就此问题与大学生朋友一起探讨。

  (部分资料来源《国际先驱导报》、《南方都市报》、《国际在线》、《新周刊》)

  
评论】|【推荐】|【 】|【打印】|【新浪点点通】|【关闭
Love Kiss 更多>>
[林俊杰] 江南(迪曲)
[苏 芮] 亲爱的小孩
[姜 木] 梧桐相思雨
[林志颖] 我是鱼(抒情)
[翻唱原音] 孙楠 - 拯救
铃声搜索:
 更多>>
祝你开心 老鼠爱大米 值得
猪之歌 两只蝴蝶 生如夏花
缘份的天空 我们的爱 你是爱的源泉
购物快乐 河东公狮吼 一句深情的话
送老婆五千万 我愿意 真正的三八节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国家:
省区:
城市:
类别:
学校:
 
热 点 专 题
第77届奥斯卡盛典
驾驶员培训新大纲
世界新闻摄影比赛
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CBA全明星赛阵容公布
上海地产面临泡沫破灭
京城在售楼盘分布图
刘晓庆文集:自白录




Y-zone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