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傅继梁教授:在细节上努力 |
---|
http://y.sina.com.cn 2005年09月20日 20:57 复旦百年校庆网站 |
比起大人物,社会更需要默默无闻几十年如一日坚持下去,在任何环境下都不停顿的群体。 我59年考入复旦生科院,当时生科院是五年制。190多个学生,9个专业。我们这一届,出了两位院士:施立明和洪国藩。Made in fudan给我们的生命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三年困难时期,复旦学术却正兴旺。谈家桢先生一个人就给我们开了《辐射生物学》、《进化遗传学》等三门课;《微生物学》是盛祖嘉先生开的;《人类遗传统计学》是刘祝润先生开的;《生物化学》是沈仁权教授开的;《细胞遗传学》是项维教授开的。这些都是复旦当时最有名望的老师。我记得当时施立杰先生,他并不是我们复旦的教授,他是我们谈先生的研究生,刚从美国回来。谈先生让他给本科生上课,他穿了一件T-shirt,一条短裤就来了。施先生的头发乱糟糟的,从来不打扮,但目光很敏锐!他一开口,所有学生就被他征服了! 我68年读完谈先生的研究生,被分配到成都郊区的兽药厂工作,负责猪瘟疫苗研制。40年以前,猪瘟还没有什么办法可以医治。可 复旦教会了我,对问题要有进一步的思考。于是摸索出了一些可以保持毒性稳定的方法。这些方法现在看起来水平很低,但是在当时已实属不易。记得一次全国评比毒性效价,我们那个组是最好的!所以我觉得在复旦的学习教会了我们不要无条件地去接受人家给我们的东西,总是希望我们能再想想。我们这届同学,都不苛求环境。去当工人,去做农民,去干校,但在各种情况下,几乎没有一个同学停止过自己的思考!即使在农村,即使没什么工作条件,都会保持这种继续向前的劲头。很多同学回来以后,掌握的都不是老师教给我们的东西,而是一种方法。在复旦给我们熏陶中,这一点是很重要的。复旦人厉害就厉害在,虽然默默无闻,但每天都在影响着社会。比起大人物,社会更需要默默无闻几十年如一日坚持下去,在任何环境下都不停顿的群体。复旦在这方面我觉得是非常突出的,我们同学几十年后相聚,很难说谁做了了不起的事情,但没有一个人不在做事情。 我们一家人跟复旦的关系也是非常密切的,我是复旦生物系的,我太太是复旦数学系的,我儿子是从复旦物理系研究生毕业的,我儿媳是复旦经济系的。我们整个family都是made in Fudan。 我的孙女有一张照片:踮起脚来开门。那时候她才一岁多,为了要开这个门,脚要踮起来,手也要尽量伸直。我就从中领悟到,人一辈子,做事情也许只要再稍微多努力一点点,就成功了。我们做事往往只有在一个个细节上努力,最后这件事情才能做成功。 (徐佳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