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校园哈工大DV剧:假象正文
网友评论:简评《假象》

http://y.sina.com.cn 2005年09月05日 17:39 新浪校园

  作者: voice (螃蟹)

  真有动作快的,刚回到实验室想写点什么,题目还没想好就有哥们把经典台词发出来了!!赞一个先!!说到题目,想了一下,说“正评”把,觉得咱还不够格;说“歪评”吧,总感觉自己还不算旁门之人,说得也不算左道之话;“乱评”、“杂评”又有不敬之嫌,干脆“我评”,想想有些托大,兄弟一工科小硕,偶这样的在工大遍地都是都是,在这地方数数算是个文化水平中下层的,何德何能?敢来此造次,酒足饭饱后对同学们的汗水与心血的结晶指指点点。不过思来想去,还是想给大家竖个靶子,供各位学友批评指教,为工大的人文事业做点儿事情。回来发现有人为先,咱哥们就赶紧胡乱写个题目,小评一下,不管是好是坏,欢迎大家拍转。

  要说《假象》公映,也算是工大的一件大事,即便是在85年校庆的的大环境中仍显突出,为人关注。《假象》前期宣传可谓做得极为到位——海报、宣传片都很精致。还有哈尔滨的主流媒体(如《新晚报》这样的传媒大鳄等等,嘿嘿)的大力宣传,可谓是工大电影史上的一大盛事,赶超当年工大主流电影史的开山之作《当阳光穿过雨滴》(是叫这个名字把)。

  先说咱哥们怀着激动的心情在六点来到主楼三楼,眼前一片和我一样的工大影迷站在礼堂门口焦急地等待,还以为在开发布会。扶了下眼镜,仔细一看,才知道礼堂已经人满,封门了,啧啧,这种事倒也常见——扩招么,人多了,几十年前的礼堂当然装不下这么多人了,嘿嘿,礼堂也该与时俱进,扩一下了吧?言归正传,虽然这么说,倒也确实没想到来这么多人,毕竟现在是考试时期,还有很多人承受着巨大的考试压力(同情,鼓励ing),更有人还在准备答辩,对自己论文作最后的修改(敬佩,赞扬ing),估计来的都是研一的同年们(研一的xdjm幸福啊,就为这短暂的快乐也要考研阿!!虽然下午时导师还在催促尽快拿出有关文档,并限定7月2号为最后期限,可还是没什么太大压力,考研时的付出终于得到了“回报”,嘿嘿,歪理歪理,不过进去后还真发现不少研一的)。且说哥们费尽周折进去之后,已料到没有座位,当然是同学们没有座位,老师要来座位还是有滴,有两排空着,据说是为老师们留得,每次有什么活动都是这样,倒也习惯,也不会像某些人扯到民主啊,人权啊什么上去,只不过是想要是他们不来能不能让学生坐,问了几次工作人员,开演是可不可以座,得到的答案是不行,要在等一会儿,我说那老师们一直不来

  座位就空这么,他说不是,我又问等到什么时候,又说不知道,ft(哎,我也知道,他们也为难,都是学生么,只不过到最后也没见有老师来,觉得这种事情不用再请老师了吧,请了也未必有人愿意来,这种形式工作还是不用做了吧?其实我后来有座位,也没什么可抱怨的,只不过有人是站着看完的,有人还没进来。哎,等以后生产力发达了,学校也盖个XX级的大剧院,也圆一回工大学子的梦,期望中……)。

  终于等到盼望已久的大片上演,总体来说感觉不错,个人认为相当有水平,就是在学生DV不断前进,日新月异的今天,也不失为一部高水平的作品。

  先说剧情,个人认为比较切合实际,基本上把一个有心理问题的大学生从得病到发展到治愈的前因后果说得很完整,也比较合理,深刻的凸现现在普遍存在的大学生心理问题这一情况。除了在催眠的那部分比较搞——好像对于催眠的使用控制的比较严格把,即便是用于司法检察也有严格要求,对于心理医生,要想运用这种手段起码也要经过当事人和有关人员的同意和认可把,当然影片最后对此也有所解释,个人认为除此之外还没有什么硬伤。在有就是那个心理医生和女主角的姐妹关系比较难于让人认同。就是说成女主角是心理社团成员,或上过那个医生的心理课,或者听过她的讲座什么的,而和她结成朋友或师生关系之类的,个人以为都更容易让人接受。至于影片的大环境,个人认为介绍偏少,比如说工大的校园人文环境,或者说就是大学环境,应为这毕竟是部反映大学生生活的影片。曾经听人说,大学生活必须经历的八件事十件事什么的,什么上自习,考试/补考,逃课,恋爱/失恋,游戏等等之类的。不过这也没什么,这又不是一部泛大学文化的的影片,而且影片的长度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而且,大学生自己的DV,大学生的那些事儿,不是地球上的大学生都知道么!不说也无妨。即便不是大学生看,影片仅仅定位在在一个有心理问题的男大学生的感情生活方面,故事内容情节也是比较饱满的,对于我们学生自己拍的

  影片,这已经是很出色了!!不过有些细节问题还稍显不足,这些留在后面再说吧。

  再说演员,啧,咋说昵,真TMD给工大长脸,在历来缺少人文气氛的工大里,这样的表演值得人雀跃。男女主角的表演都很出色,特别是男主角,对角色驾驭、表现十分到位,让人看了剧中的人物就想让人说,真他妈DZ,而后又逐步让人同情理解。把一个由于家庭原因而产生心理疾病,对人不信任(个人认为不仅仅是女人,比如说踢球时的敏感表现,到最后对一切的怀疑,导致了他在一切都明朗的时候还是不能完全下决心,还要用一年的时间去接受,去考虑,当然,这也是比较符合实际的。不过,那句女人,都是骗子,实在是硬实,绝对可以杀人无数。我听过,也都是在兄弟们喝多的时候,从来没听谁在清醒的时候把那句话说得那么坚定,当然,在这对这句话我还是别过多评论为好,不管我怎么说,结果都只有一个——就是引来更多的砖头!),自闭(除了心理医生,他没和任何人说过包括他父亲也不知道他的心理问题这么严重核问题的根源,当然也不是他告诉心理医生的,而是医生通过催眠手段得到的),敏感(不信任感和自闭的必然结果,即便是自己争取来的爱情,也从未放松过自己的那道心理防线)而又相对清醒冷静(当然是对某些事情,比如在去看医生后自己开始查找有关资料;发现情况有异常时能想到把和医生的谈话录下来。要换成我早就倒在爱情的强大攻势下了,掉进温柔乡里,乐不思蜀了!)的当代(工大)新一代大学生的形象(规格严格,工夫到家)!!这要是出去干点儿啥也是个人物阿!!题外话,题外话,咱们继续,砖别掉了,拿好拿好。个人认为让男主角的个人表现不够,导演没能给男主角更大的空间去发挥,如果能在影片中加一些长镜头,或者家一些更连贯的叙事成分,是不是会把男主角的性格特点表现得更深刻呢。而且剧情虽然紧凑,可略显匆忙,若是给演员以更大的表演空间是不是会使影片的节奏慢下来,以符合这种文艺片(我把和那些动作片相对的都叫文艺片,纯属个人爱好,专业人士不必拍转)的气氛。对于女主角,先要说的是——我咋就没碰着这样的呢!女生们先轻拍,不是说工大女生不好,是说兄弟不爱挖掘,改天偶也上图书馆哪里去站着去,那叫啥了——守株待兔,到时欢迎各位jjmm去拍转。其实女主角演得不错,只是系份较少,人物形象也比较容易表达,和男主角相比略显稚嫩。这倒不是因为我是男生而偏袒男生,我确实是这么想,不过也科能有主观因素,自己感觉不到,就像某些人不承认自己是左派还是右派,坚持说自己客观,我还是承认有主观因素的。若是女主角在放开一点儿,表演在自然一点儿,估计会更好。还是支持鼓励。

  影片中的其他人物,戏份都不太多,表演也都略显生涩。拿医生来说,在本剧中医生是一个重要的角色,剧情每次发生变化基本都直接的或间接的起于医生,她在影片中是一个贯穿始终的角色,影片也借助她到出了前因后果,这也合情合理,关于心理问题的影片,心理医生一定是不可缺少的么。个人认为饰演医生的演员略显拘谨,有几段像是在背课文,没能把一个心理医生应有的自信和睿智表现出来。这也难为她,毕竟不是专业演员,而医生的戏份不是很多,而人物身份又很特殊,想要很快入戏确实不易。要是导演调整一下环境、台词什么的,给医生的表演时间长一些,入戏以后,可能会发挥得更好。最后有一段和男主角的对手戏时间比较长,后来表演得就很自然,渐入佳境把!至于前女友这个人物,更像是走过场的人物,好像他和男主角就没怎么好过,分手时大家也都不痛不痒,让人不理解两个人是怎么走到一起的。抑或是影片中男主角关于她前女友的一切都是在被催眠后的幻像,可前一段没去医生那里之前应该是真实的阿,导演怎么安排的,我们不得而知。感觉导演没能把这一层关系把握很好,这段还有挖掘潜力当然,当然这并不是很重要,就如前面所说,不可能面面俱到,对于男主角和前女友的关系也可以从后来和女主角的关系中看出些端倪。可能是导演要突出重点,考虑到剧场版和其它一些原因,有些问题没有交待清楚。

  最后就是后期制作,个人认为大体比较成功。考虑到制作成本、设备、工作人员的非专业性等各种因素,本片的后期制作已达到相当的水准。当然也有一些问题存在,首先就是配乐问题,这是马上就可以显示出配乐人是否具有专业性的极具技术性的一项工作,它要求配乐人在电影、音乐方面都有较深的造诣,并对剧情有较全面而深刻地认识。当然,我们不能用大师的水准来要求学生,影片中的大部分配乐还是达到了应有效果。但有几处个人认为明显不合适,比如说前半部分有段比较激昂的音乐(忘了是配哪段了),有点搞笑。还有后来男主角在逛街时洗脸那段,配乐像是恐怖片(我素来胆小,下了一跳),觉得没有必要,改一下感觉会更好。其次,剪接过于频繁,就如前面所说,使演员得不到发挥,总有种意犹未尽之感,也给人一种仓促的感觉。也可能是导演出于技术、演员的演技或其他方面的考虑,才这么做的吧。再就是有些地方过于注重摄影技巧,却由于没能把握大的方向而适得其反。比如所医生作为女主角的姐姐出场时,怎么说呢,用这种方式是为了用音乐、镜头表现即将出出场人物的性格特征和身份,影片让人觉得我们即将看到的会是一个飞姐太妹式的人物,结果有些搞笑,个人以为这段的配乐和摄制方式都值得商榷。

  最后就是的影音合成还有些粗糙,有些部分过于生硬,这很大程度上要受设备限制,但总觉得还有待提高。

  总的来说,个人对《假象》期望基本都已经达到,有些地方甚至出乎意料。只不过结尾的部分难免落入俗套(轻拍轻拍),悲剧的结局往往会让人印象更加深刻,也会使人记得更久,同样也能更让现实中的人们去思考和更加懂得珍惜。当然,从我个人意愿出发,我还是希望看到圆满结局的。

  结语:

  我是从前年开始接触学生DV的,当然没有什么实践经验,只是看过不少,从早期表现学生生活的影片,到一些仅为写意的短篇,还有科幻类的探讨道德法律的伦理片之类的(看过一个说一个哥们爱上了他造出来的人造人的)片子,基本都忘记名字了。影片虽多,给人的印象是比较泛泛,没有什么深意。《我的黄金年代》算是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综合了当时大学生生活主要元素,并充分运用摄影技巧,对大学生活有比较真实、全面的表现,并进行了一些深入地探讨,算是一部经典之作。

  学生DV走到今天,也经历了不少风雨,在艰苦的环境中不断成长,并且有了长足的进步。学生们的表演拍摄技巧大有提高,导演和编剧水平也让人为之侧目,对影片所表现的问题都有比较深刻清楚地认识,并能很好的表达出来。个人认为大学中的业余爱好者对此贡献更大,一些专业学院的学生作品反倒表现平平。比如说北影学生作品集什么的,搞的写实不是写实,写意又不是写意,不论不类,不说了不说了,中国的电影界就是被这些所谓的学院派的人如搞得乌烟瘴气,牛鬼蛇神,乱七八糟。《假象》在这种学生DV市场兴起后的相对冷淡和艰难的发展期推出,不能不说是对中国学生DV事业的一种推动和鼓励。而在大学生心理问题日益严重的今天,推出这样一部作品,又极具现实意义的,让人看到了大学生正视自身问题的勇气和决心,也让人看到了当代大学生的积极精神风貌。特别是影片中男主角去寻求科学的治疗方法和对自己心理问题的正视,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而他心里问题的成因和不断发展的过程又是值得家长老师们深入思考的。总之,从这部影片中,我们看到了大学生DV成熟,也看到可大学生的成熟,相信电影这种艺术表达形式还会在大学生的成长和社会发展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中国的大学生们也会在其中汲取更多的能量和智慧,使自己健康的成长。

  最后,感谢(习惯了,隔壁的师兄师姐在答辩,听多了,感觉没有致谢就缺点什么)各位xdjm在百忙中……(省略500字)。本文仅为一家之言,自己的一点想法,存在缺点和问题在所难免,希望同学们批评指正。

发表评论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Y-zone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