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动感e族正文
大学更应培养而非招揽运动员

http://y.sina.com.cn 2004年11月30日 09:45 新京报

  奥运会后,刘翔不经考试就开始硕博连读;日前,教育部又规定一级运动员进大学可以免试。这一系列事件,在我们这个有科举传统的国家,引起许多批评。比如,《新京报》11月27日刊发徐友渔先生的《质疑高水平运动员上大学的政策优惠》。

  其实,运动员进大学是不可避免的事。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运动员是国家包终身,上不上大学无所谓。如今进入市场经济体制,国家不包了,运动员自己就得想退路。趁年轻上个学,有一技之长,以后谋生有术,乃是合情合理之举。况且,这些运动员从小与社会隔离,放弃文化课进行专业训练,根本无法和那些高考班里的孩子公平竞争。难道他们不应该得到些补偿吗?

  更何况,大学考试所显示的不过是考生在若干规定科目中的特长而已。运动员自有其特长,只不过这种特长和考试考的那些特长不同罢了。有不同特长的孩子在一起读书,会创造多元化的环境。为什么一个能够记住哪年哪个朝代灭亡的人,就一定要比一个能够顶住巨大压力、在十几秒内跨过许多栏、第一个冲过终点的人更有上大学的资格呢?

  关键不是运动员该不该上大学,也不是他们是否要通过另类标准上大学,而是怎么用一个更有建设性的方式,把这些人整合在大学的体系中。

  实际上,大学在对待运动员的问题上,应该再往前走一步。现在的大学,只招揽运动员而不培养运动员。刘翔成了明星,大学就来摘桃子。其实,大学本来是培养人的地方。程序应该反过来:大学培养运动员,成才后让社会来选择。美国的大学体育,就是这个模式。

  众所周知,美国的体育王国建立在雄厚的大学体育基础之上。大学的篮球、橄榄球联赛,几乎可以和职业联赛比肩。事实上,大部分职业运动员是从大学生中选拔出来的。在奥林匹克项目中,业余传统占优势,运动员更是以大学为主要基地。

  美国的大学生运动员,是在中学发展出体育潜力,被大学选中。除了哈佛、耶鲁等几个名校,一般大学生运动员都是以另类标准进大学,拿的是体育奖学金。他们中大约有1%左右的人,在大学里造就了自己的商业价值,成为职业运动员,其他人也享受了大学教育。

  这些大学生运动员,虽然拿的是学生的奖学金,却给学校带来了巨大利润。比如康涅狄格大学,本来是个很普通的州立大学,但由于其男女篮双获全美冠军,特别是女篮长年独霸大学生篮坛,知名度大增,校友们慷慨解囊,捐款不断,一下子学校富得流油,于是又建新的实验室,又聘名牌教授,提升了学校的等级。

  虽然许多人批评这些大学生运动员只顾打球,荒废学业,但研究表明,这些学生大部分来自社会下层。他们获得的体育奖学金,几乎是他们惟一接受大学教育的机会。目前美国也酝酿着改革。比如有人提出,应该参照当年《退伍军人法》给为国效力的退伍兵免费高等教育一样,让大学生运动员专心打四年球,然后退出球队,再专心读四年书。不管这样的改革结果如何,大学生体育,不论是对体育而言,还是对教育而言,都是功大于过。

  美国之所以能够如此,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对教育的理解与我们不同。在美国人看来,体育是教育的重要一部分。笔者曾指出:体育对人生的关系,在某种意义上,就如同数学对物理的关系一样。体育就像数学把一些物理原则抽象化一样,可以把人生的规则抽象化,用一个简单的“等式”演绎出来。比如如何获胜,如何尊重对手,如何接受失败,如何与别人合作,如何面对压力等等,都是人生重要的经验。一个人不能在活完一辈子、经历了所有人生后才懂得人生的道理。体育则是把人生戏剧化,让参与者在没有经历人生时领略人生的经验,学习人生的道理。所以,体育对走向人生的孩子们来说,就是人生的准备。美国人从小学到大学,一路打球下来。那些“足球妈妈”抓孩子的体育,就像我们抓孩子的学业一样卖劲儿。

  我们则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家长和老师不懂得如何通过体育给孩子传授人生的经验和道理。体育和教育也就被分割开来。四肢发达,头脑就一定简单。人性被劈成两半,运动员和大学生都只各代表其中的一半。所以,不论是运动员还是大学生,都是个“片面的人”。当一种“片面的人”跑到另一种“片面的人”的领地中时,对方就会大怒:你也配?

  其实,体育和教育为什么不能整合呢?体校应该取消。体校的体育设施,要搬到中小学中去;教练也要成为学校的体育老师。体育人才要培养,但要在正常的学校中把他们当成一个全面的人来培养。专业队大部分也应该取消,并入大学。这样,运动员的人格会更完整,大学生也可以从这些运动精英身上学习竞争的意识、严格的纪律、吃苦耐劳的精神、在巨大压力下坚韧不拔的意志。专业的体育设施,也可以让大学生来分享。一句话,我们的教育体制,要使运动员回到社会,而不是把他们从社会中隔离。我们的社会,从运动员那里得到的也不是个国际面子,而是那种追求优异、尊重对手、有尊严地接受失败、不断从挫折中奋起的精神。

  □薛涌(美国学者)

  
评论 | 推荐 | | 打印 | 新浪点点通| 关闭
 

 
国家:
省区:
城市:
类别:
学校:
[同学录] [有奖捉虫]
用UC,每月免费发短信

 
:特别看点:
·话题:安全套进校园
·最后防线的诱惑(图)
·一流大学不靠建高楼
·奖学金怎么花谁做主
·韩国小说为何这么火

:新浪校园热门点击:
趣味测试 男生女生
搞笑地带 青春私语
原创天地 时尚一族
论坛热帖 心灵鸡汤
生理热线 懵懂之初
热 点 专 题
深圳健力宝获中超冠军
意甲德比言和
2005中国国际时装周
男人为什么喜欢车
女人与车的美丽约会
家居家装实用图库
北京打折楼盘信息汇总
娱乐风月图鉴
刘翔自传:我是刘翔




Y-zone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30930-517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