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犀利张扬的大专辩论会为何越走越窄(图) | ||
---|---|---|
http://y.sina.com.cn 2004年08月30日 20:00 新浪校园 | ||
1993年国际大专辩论会的精彩至今仍深刻在不少人的脑海里,以蒋昌健为代表的复旦大学4名辩手引经据典,慷慨陈词,以犀利、雄浑、张扬的辩风征服了现场和屏幕前的大批观众。一时间,辩论会风行大江南北,复旦大学也成为了许许多多学子最向往的高等学府。作为两年一届的国际性赛事,大专辩论会在众人期待的眼光中走到了今天。然而原本深受观众喜爱,博得专家高度赞扬的辩论会,在2004届结束时,却被认为“唇枪舌剑固然有咄咄逼人之气,却少了谦和儒雅之风”,“模仿痕迹太重,远离现实生活,学究气太浓”。担任点评嘉宾的学者余秋雨也指出:“大专辩论会的路子确实越走越窄,难以唤起观众的共鸣。” 是什么导致了人们对国际大专辩论会的态度出现如此巨大的转变?辩论会的道路真的越走越窄了吗?如何才能突破目前的僵化模式,为辩论会的发展开拓出一条新路?欢迎参加讨论,写下您的观点。[我有话要说]
![]() 唇枪舌剑的辩论会现场 本届辩论会大大增加了现场交锋的环节。每场比赛分为4个环节,即“知己知彼”、“防守反击”、“针锋相对”和“一锤定音”。辩手除了在本方立论和猜测对手的“知己知彼”环节可以事先准备之外,其他各环节都必须结合辩论现场的态势来完成,这样就真正地突出了“重辩轻论”的辩论宗旨……>>全文 评论 据有关人士回忆,当初复旦“舌战狮城”获胜之后,就有人指出“这种辩论风格缺少谦和之风”。此后,历届大专辩论会进入了“模仿秀”时代———“对方辩友不要本末倒置”、“对方辩友不要偷换概念”、“对方辩友恰恰证明了我方观点”……>>全文 评论
谈到93年的那次大赛和自己的出色表现,蒋昌建表现得很是平静和谦逊。他说,93年的成功并不能成为自己生命中的转折点,辩论只是自己的一项业余活动,而且在此之后,也没有持续地进行下去,还是以自己的本行——政治学的研究为主,对辩论只有间歇性的关注。当记者问到大家都会将蒋昌建的名字和辩论联系起来……>>全文 评论 精彩回顾: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青少(Y-zone)频道大学版、中学版 新浪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