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失学民工子女的真实生活(图) |
---|
http://y.sina.com.cn 2004年08月02日 11:49 新京报 |
引言 “希望工程——寻找京城失学的农民工子女”公益活动开展以来,在各界引起广泛反响,每日向中国青基会提出申请助学的农民工子女逾百名,京城农民工子女的生存和教育现状引起极大关注。 从今天起,本报将从中选取一些遭遇较为典型的孩子,关注他们的真实处境和对上学的渴望。每一个孩子的故事,其实都发生在我们身边。 北京海淀西五环晋元桥旁,一个现代住宅小区前不起眼的角落里,瓦砾和垃圾中间挤着几座低矮的临建房。 ![]() 房子里弥漫着馊臭的异味,鼓鼓囊囊的口袋从床上堆到了房顶,7岁男孩赢赢和5岁的妹妹坐在一张蛇皮口袋缝补而成的“凉席”上。 口袋里装着爷爷奶奶最贵重的家当—一年来捡来的破旧衣服。赢赢说:奶奶讲的,要等到急着用钱才会卖。 早晨4点半奶奶离家到现在,赢赢和妹妹被锁在屋里已有10个小时,他们要等奶奶回来才能吃上午饭。奶奶临走时叮嘱:陌生人来了千万不要开门。爷爷4点半就到几里外去捡砖头,要到晚上8点半才能回来。 7月31日,气温31摄氏度——这是拾破烂的好日子。天热的时候,扔出来的垃圾就多,碰到阴雨天或者下雪天,有时连吃的都捡不到。 赢赢的午饭 几个捡来的馒头是全家的午饭。他还记得生平第一次吃雪糕,“奶奶,你要是能捡到雪糕就好了!” 下午4点多,奶奶回来了。 在龚村的一个垃圾堆里,奶奶捡到了几个馒头、几个霉得湿漉漉的辣椒——午饭终于有了着落。 生着了炉火,奶奶端来一盆水,麻利地将捡来的馒头浸到盆里。泡了几分钟后,握起馒头使劲将馒头里的水挤出来。换一盆水,再把馒头浸到水里,泡了几分钟后,再挤干水。 “再馏一馏就能吃了。”奶奶说。“当天扔的还能吃,时间太长了,就不敢捡,怕有毒。” “米、面太贵了,根本买不起,只能是捡到什么吃什么。 以前附近的小区里米、面、瓜子、糖果,还有肉都能捡到。现在不行了,小区安排了保安,凶得很,有时还打人。“ “奶奶,你要是能捡到雪糕就好了!”赢赢对着奶奶说。 春节时,同在北京打工的姑姑背着姑父买了四支雪糕:妹妹、赢赢、爷爷、奶奶每人一支——赢赢第一次吃到了雪糕。 这时,赢赢被允许可以带着妹妹到房子前面小区的草地里玩——那里是两个孩子的乐园。 长着翅膀、能飞能跳的是蚂蚱,用火一烧,屁股就冒出一股热气。赢赢说,蚂蚱烤熟了,“吃起来像肉一样香”;长着翅膀在地上乱蹦、屁股上长着刺儿的是蛐蛐,“烧出来有点土腥味,不好吃”。 草地旁还有野苋菜、马齿苋,“都可以蒸来吃”,赢赢说。 每到春天草地边的几棵槐树开花时,奶奶就带着赢赢来打槐花。洗干净后,奶奶就把槐花放到锅里蒸熟,“很好吃,有一股花的香味”。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青少(Y-zone)频道大学版、中学版 新浪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