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在高校讲姜昆“坏话” |
---|
http://y.sina.com.cn 2004年06月14日 15:18 东西南北·大学生 |
伴着运动员进行曲,迈着一点儿都不标准的正步,四肢夸张地前伸后摆,在吉林大学的大学生绿色生活方式推广计划启动仪式上,嘉宾大山的入场与别人很不一样,以至引来大家一阵笑声。 仪式快要结束的时候,大家一致要求大山表演一个节目,大山欣然应允,“就来一个《三打白骨精》吧!”台下一片掌声,“请问哪位手里有块板儿?”这句话把大家问愣了,个个面面相觑,心想谁会带着那东西啊?大山长叹一声,从口袋里变魔术一样掏出一副块板儿,“这就准备经济学课的精髓!” 大山在高校讲姜昆“坏话” 本刊记者/大卫 站在吉林大学讲堂里的大山,一如既往地流利蹦词,一如既往的表情丰富。 “大山是个外国人,但不是外人。”有人这样评价大山,这话有道理。 有这样一个故事。 大山和姜昆交往之初,姜昆教大山相声,大山教姜昆外语。一次,大山教了姜昆一句在国外购物时用到的最简单的“多少钱”——“How much”。当时姜昆记住了。但当他真正到了国外,购物的时候,一着急,他给忘记了,他左思右想想不起来,“好吃嘛?”……“嘛好吃?”……“吃嘛好?”,就是说不出“好嘛吃”来。最后,姜昆一句“莎扬那拉”,落荒而逃。自始至终,陪伴在一旁的大山笑得前仰后合,就是不提醒他。“你为什么最后一句说日语?”姜昆一脸诡秘,“这才丢脸也不丢中国人的脸!” 这其实又只是大山在吉林大学讲的一个笑话。 大山在人们眼中,一直都是一个有故事的人,一直都是笑脸。 而站在我们的镜头前面的大山,带有的却多了几分沉稳和君子风度。到底那个才是真的他?其实两个都是。一个是演员大山,一个是普通人大山,两者之间,相互联系却又相互分离。一个是表演者,一个却是真真正正享受生活的人。 “我其实不愿接受现在某些人给我设计的角色,好像大山成了一个固定形象,其实我是有选择的。”说相声、主持节目、担任嘉宾,大山都愿保持一个真实的自我,而不愿落入一个头脑简单、傻得可爱的俗套。他坚持自己的标准、自己的目的、自己的意义、自己的自由。没有单位,没有具体的头衔,谁也很难限制自己,对他来说是最大的幸福。 大山和汉语的缘分来自于大学时的选修课,最初他只觉得这些方块字挺有趣,以后也可能有用就学了起来,没想到拿起就放不下了,而进入北京师范大学之后,成就了自己与中国曲艺的一段情缘。 “其实我曾经想过正式进入外交部,成为专业的外交官,演员不是我的职业,我不靠说相声谋生,说相声也不是我的义务,我只是很喜欢中国罢了。” 大山确实很爱中国,几年之中,在《交际汉语》中教外国人说汉语,在《随大山万里行》中教中国人说英语。在《大山叔叔讲故事》中讲双语版的经典儿童故事之后,他又在《宫廷画师郎世宁》中演了一个重要角色。最近一段日子,他甚至迷上了戏剧。 “现在,做了抗癌宣传大使,我和中国更加分不开了。”大山此时说话很庄严。 大山回答语录 怎样学英语才能做到像你说汉语一样流利? 学RAP啊(笑)!我刚到北师大时学得也很费力,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我是一个字一个字学下来的。我希望大家学一些外国人编给自己国家年轻人的课本最好。不要学外国人编给中国人的,也不要选中国人编给中国人的。把英语当做兴趣来学,享受过程本身。 中国大学生和加拿大学生在做人、做事方面有哪些不一样? 主要区别是在加拿大考大学不难吧。我考大学时成绩总是在78%这个分数段,可也考上了。他们学得很放松,在中国,学生压力大,竞争激烈,所以我希望中国学生能放开心胸。 喜欢中国还有哪些原因? 西方经济和其它一些方面已经做得很到位了,在中国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也很刺激。许多中国现在喜欢到国外去,这很好,可以感受不同的事物,但我不过我不希望太多人都去国外学习,因为你回来之后会感觉到,还是中国最好。 看你的抗癌宣传画上你又是打网球,又是抱个足球,你很爱运动吗? 那个宣传画我只是为了照像摆了个姿势。一个表示“防守,也可以赢得胜利”,另一个表示“进攻,向不良嗜好挑战”。主要目的是为了宣传抗癌。说实话,我以前不是非常爱运动。但现在不一样了。我经常慢跑,40分钟10公里,也挺快的(笑),运动真的可以使人快乐。 你心中的健康理念是什么? 快乐、自由。 为什么不签一个长期的固定电视栏目呢? 同样的道理,我珍惜自我的自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