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动感e族正文
一对父女大学生的双轨线:唠叨毕业

http://y.sina.com.cn 2004年06月14日 15:31 东西南北·大学生

  本刊记者/王奎龙

  摆在记者案头的是两份不同的简介。

  A、历史系应届毕业生,党员,成绩优异,现己保送研究生。曾担任过年级长、系学生会副主席、系分团委副书记。连续三年获校“社会工作奖学金”,2003年校“五·四红旗团干部”。

  B、一个不会骑自行车的女生。大学里最惊天动地的事情是看鬼故事吓得好几天不敢睡觉。大学里什么都努力做,就是不恋爱。懂事而不乏乖灵,慧颖但永远务实。

  其实说的是一个人——东北师范大学2000级的闫冬同学,2004届数以百万计的中国大学毕业生中的一员。

  现在的大学毕业生已经是纯正的“80年代”,他们的父辈则多在上世纪70年代接触社会,疯长在青春。

  闫冬的父亲闫义,现在是一所师范学校的老师。有戏剧性的是,他也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所学专业是与其女儿的“史”最具亲缘的“文”,父女两代同一母校读大学,即或是高等教育发展至今,所占人口比例仍然很小。

  在闫冬近期的文字里,一个大四女生的毕业心境显露无疑:以前曾送走了一届又一届的“老前辈”,现在轮到我们被送。又到了樱飞燕舞的季节,惟一的不同是我们属于这个季节……

  回首大学四年,大一就像晴空下嫩嫩的草,微风中悠悠的诗,充满无限憧憬与绚烂,在新生眼里,一切那么新奇,一切又那么美好;大二不再有大一时的天真浪漫和纯情,大二的同学也不会再穿着军训服装招摇过市,上自习时不再成群结队的走进自习室,有了几许成熟,有了几许稳重;大三比大一时少了些轻狂,比大二少了一份轻松.更多地是考虑为自己多争取几个证书;大四则更多的是留恋,无论是书香四溢的图书馆,高大挺拔的教学楼,还是风云叱咤的运动场,随着七月脚步的临近,不觉又多了几分眷恋。

  但,不论闫冬怎样抒发,这一代大学生都早已抛舍了对“大学”二字理解上的曼妙诗境,更注重“读大学”这动宾结构词组背后,行为意义上的经历。“大学是什么?”面对采访伊始记者直接的提问,闫冬的回答更直接“大学就是体验和锻炼!”父辈读大学是上世纪70年代初,国家落后,民族贫穷,读书人大有“天不生仲尼”之痛切.即便是工农兵学员,也在夜空中看到了一抹亮色,那时读的真真正正是书。而踩着“扩招”鼓点进大学的闫冬,把一切都读作实践。四年的大学生活给她最大的感觉就是忙忙碌碌——她的信念是只要是有积极意义的事情都努力去争取且不计较结果,大学中最不害怕事情就是失败——因为年轻。她坚信忙碌中培养的能力一定能帮助自己抓住机遇,迎接职业挑战。

  忙要忙正事。闫冬肯定这么想。会不会骑自行车对她这样有高等教育背景的未来职场女性而言,简直就不发生关联,所以,不学。恋爱也跟未来就业扯不上大干系,所以,不恋。

  不体验恋爱的大学经历在今天还算完整的经历吗?

  闫冬说她不排斥校园爱恋,据她“打探”,她这届90多同专业学生中,到毕业前还保持活色生香的男女关系的也就两三对吧。她寝室的四姐妹里,一个也没恋爱的。

  愁闷时不想找个男朋友解闷儿?在这个问题上,她宁可认同姐妹偶尔抽烟或者干脆养狗,论点恍惚是“别拿自己祸害感情,更别拿感情祸害自己。”

  话语中说及寝室时,闫冬很来劲,称周六周日常结伴改善生活。4年中的月均伙食费是400元,大一时要节俭的多,现在则越来越不亏待自己。“刚入校时不懂得花钱,现在马上就可以挣钱了,可以‘挥霍’了。”除了吃,4年中最大的物质补给就是衣服呗。长春市重庆路的大店小店品牌店杂牌店她是逛的差不多了。

  作为女生,师大的女生,闫冬说最风光的是外语学院的女生,她们学业出色,就业前景好;最浪漫的当属中文女生(妈妈除外,她学中文,但那个年代把她修理的很现实);回头率高的自然是音乐专业美术专业的女生……但不论哪个系的女生,甚至不论哪个系的学生,除了在这点上可以调侃出区别外,其他方面,尤其是魄力与生猛上,均表现出共有的退化。

  “爸妈说他们那个年代可以顶老师的嘴,撵不满意的老师下讲台。我可不敢。我们这代人在小节上极度彰显着自己的叛逆与果敢,但在大事上多数人多数时候表现得无比委琐,压根不是怒放的花朵。”闫冬以其专业特长,把这历史性的分析为“一代学府青年的世俗社会化”。曾经在闫冬的思维中,大学教育最直接的描述是“找工作的前奏”,所以父辈说,大学的楼是越来越高了,景也越来越美了,大学却在年轻人心目中越来越缺少其精神上的敬畏之感了,许多孩子在大学期间已经在按照社会的要求修剪自己,社会媒体表述为“按照婆婆的意愿陪养媳妇”,“适应”成为他们与社会链接的惟一关键词,但不幸的是,他们的劲头来自这个适应,迷茫也来自这儿。

  人人都在忙着。

  为了一种曾经的到来,为了到来后必然的离去。

  闫冬说时近5月也很少有人想过“毕业”到底是什么,毕业仪式要怎么准备。大家多么希望每一天还都是最初那闪亮的日子。已经在校学生处“试业”的闫冬,目前最大的四年之憾是英语六级没过,之所以遗憾,是因为班级里1/3的同学都过了。趁着年轻,多数一努力就能拥有的自豪,她不想放弃。

  想过30岁吗?那时候成就会比较好。

  想过大富有吗?等中了彩票再说吧。

  效果寿命吗?60岁就行了,离去时关键是不要有痛苦。

  一如今天即将从校园的离去……

  父女对侃就业

  闫义——我们能上大学虽是一种天大的幸运,但进入大学之后却没有感到特别的怎么快慰,不是读书人去扑面包,而是饥饿者没有面包可扑。面对就业,跟现代大学生比较,几乎没考虑过这个问题,计划经济年代招生、分配,也完全按计划数行事,工农兵大学生招收、培养 分配,基本上遵照哪来哪去的原则,国家的需要就是个人的志愿,偶有少量上调去党政机关、新闻出版及三线的也没有谁去做工作,一副任凭党挑选的架式.以这种心志进入今日人才市场,不说难于成聘,恐都被人视为书呆子,没素质,很难混一口饭吃。

  闫冬——浓烈的创业精神在我们这一代大学生身上勃发,我们追求的就是身怀绝技,胜人一筹,对一些虚无飘渺、不现实的东西,至少对自己未来发展没有帮助的事情已经无暇顾及了。在就业问题上,往往表现出极大的“不安分”,“先就业,再择业”已成为当代大学生的口头禅,在更好的机遇、更好的活动空间摆在面前时,我们会孜求不已,努力发挥自身的最大潜能。

  

  

 

评论 | 推荐 | | 打印 | 关闭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笔名:   密码:

特别推荐
·我的“古怪”同学
·向着阳光奔跑 郑晨秀
·我们的性到了哪一级?
·专题:八零后青春写手
·网友专栏:繁华嫱薇
·网友专栏:橙色·橙涩
·网友专栏:蓝色叶萱
·透视大学生同居的背后
·“翻乐”排行榜第2期
·翻乐排行榜第1期结果
待机彩图


和弦铃声
·[刀郎] 冲动的惩罚
·[蔡琴] 绿岛小夜曲
·[杨坤] 为了爱情
S.H.E.炫铃

 




Y-zone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30930-517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