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通行币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动感e族正文
初中生一天发300条短信 手机冲击中学校园

http://y.sina.com.cn 2004年04月01日 12:32 中国青年报

  一天300条短信不间断

  初一男生的小翔(化名)在记者发毒誓保证不会告诉他爸妈后,终于同意向记者展示他手机里的秘密。

  他手机的“收信箱”,其实空空如也。“我每次看完短信都会立即删掉,如果让爸妈看到可是不得了。”

  在之后短短的30分钟内,手机“嘟嘟”的短信声响了大约60次,平均每分钟两次。记者对他“指尖运动”的熟练程度惊叹不已。他每分钟能输入约30个中文字!

  小翔骄傲地向记者提供了他的最高纪录———每天发300多条短信,妈妈因考试奖励的充值卡里的150元不到一星期就让海量的短信消耗了。

  记者“贴身追踪”小翔一周,发现他的短信内容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是同学间的感情问题,二是港台的娱乐“星闻”。而关于学习方面的,只有一条:“数学第三题选C!”

  小翔的母亲告诉记者,给孩子买手机主要是为了安全。“我们工作都很忙,他放学后得自己坐车回家,有时还要自己去上补习班,我们放心不下,怕路上出危险。另外,他和同学之间也可以交流一下学习问题。”

  据记者了解,目前,经济发达地区中学生的手机使用率较高,给孩子配置手机的家长大多都是这样的心态。

  校园无法拒绝手机

  广州市第十中学的陈老师教的一个班,只有很少数几个同学没手机。她承认,老师对学生的短信内容是无从知晓的,但学校明文规定学生不准在课堂上使用手机,一经发现,立即没收。陈老师认为,中学生正处于“半大不小”的阶段,很多事情都一知半解,自控能力较差。拥有手机后,互相频繁的联络肯定会影响学习。

  很多中学老师反映,课堂上经常会有手机铃声响起,学生发短信、交头接耳地交流各自收到的有趣信息,打乱课堂秩序的现象已不偶然。

  为此,老师们深感苦恼,觉得没什么“硬”措施去管理:批评他几句吧,转眼就忘;想要没收,手机又不比小人书之类的,属贵重物品,很快就得归还;想要禁用,只要学生调了振动档,小小的手机往课桌里一塞,根本防不胜防。

  有老师设想能否把手机的使用纳入《中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让学生在强制规定下逐渐习惯于有节制地使用、甚至不用手机,恢复学校往日的课堂秩序。

  拥有手机的中学生们可不想离开手机,一位初二男生告诉记者:“如果有一天不带手机的话,就会觉得身上缺少点什么似的。”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去年针对本校学生手机使用的现状,进行过一次无记名调查。调查显示,该校中学生手机普及率达57%。其中,74%是父母给的,41%的价位在1000至2000元之间,15%的学生用的是3000元以上的手机。使用手机的目的主要是发短信、聊天、联络家人,分别占41%、23%、19%。学生每月的手机费用基本在100元以内,也有同学表示不曾留意过手机费用。

  华师附中由此出台了一个折衷的规定:禁止全校学生在教学区内使用手机;禁止住宿生在休息时间内在宿舍使用手机。

  该校学生处副主任肖朝云老师认为,手机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我们不能阻止高科技给学生生活带来的改变,完全禁止是不可能的,学生反而会产生逆反心理。现在的学生个性张扬,很懂得怎样去争取权利,索性给足他们权利,规定他们在什么时候可以使用,什么时候不该使用。要他们懂得在行使权利的同时,不能太自我,学会顾及别人的权利。

  据了解,广州的中学很少明文规定学生不准使用手机,大部分老师认为学校要从理解、体谅学生的角度出发,理性对待、引导他们合理使用手机。

  中学生的“自治区”

  小翔告诉记者,他们班49个同学中,40个有手机。

  中 国 移 动从2003年3月开始推出“动感地带”服务,目标受众直指15至25岁的年轻时尚族群,用户很多是小翔这样的中学生,目前数量已突破1000万大关。

  先前在广州举行的周杰伦演唱会,就由“动感地带”赞助,所有门票不公开发售,必须到移动营业厅通过充值手机卡换领。许多穿着校服的中学生旷课到营业厅换门票,场面一时震动羊城。最后,有3万多名广州“动感地带”用户取得欣赏该场演唱会的特权,大多是20岁以下的年轻人。“动感地带”的品牌口号“我的地盘,听我的”,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手机、手机短信在中学生中大受追捧的原因。在手机短信里,中学生们拥有了一个自己的世界,一个谁也管不着、谁也不好管的“自治区”。“中小学生对短信‘上瘾’并不能一概而论地认为不好,因为这是人的基本心理现象。”广东省高校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常务主任邱鸿钟教授分析,就像我们穿衣服、逛街、看书等等都是属于“情有所寄”,如果“情无所寄”就一定有心理障碍。

  邱鸿钟教授认为,手机沟通是一种潮流。学生们对手机的依赖是为了更好地沟通。现在学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对他们限制较多,不放心他们太多接触社会。而他们沟通的愿望又日趋强烈,这种障碍促成了更多人机界面的交流。但短信过多,会使人心理紊乱,如果手机交流取代了直接交流,会使他们不能接受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不懂得尊重别人。手机长期的辐射对学生的身体发育也不利。而且,短信内容一般都未经过滤,正处在“似懂非懂”阶段的中学生很容易被不健康内容吸引误入歧途,这是家长、老师没法得知、没法控制而又不知该怎么办的地方。

  

  

 

评论 | 推荐 | | 打印 | 关闭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笔名:   密码:

特别推荐
·我的“古怪”同学
·向着阳光奔跑 郑晨秀
·我们的性到了哪一级?
·专题:八零后青春写手
·网友专栏:繁华嫱薇
·网友专栏:橙色·橙涩
·网友专栏:蓝色叶萱
·透视大学生同居的背后
·“翻乐”排行榜第2期
·翻乐排行榜第1期结果
待机彩图


和弦铃声
·[刀 郎] 草原之夜
·[孙燕姿] 威姿广告
·[容祖儿] 全身暑假
劲爆舞曲

 




Y-zone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30930-517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