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动感e族正文
青春单车渐行渐远--电影中的青春心理文化

http://y.sina.com.cn 2004年02月07日 18:11 中国青年报

  麦砉

  1999年春节,王菲演唱会。日本导演岩井峻二正在观众席上,他在笔记上写道:我似乎看到一双十几岁时的眼睛,在她的神情背后,那是一双属于我的电影里的眼睛。

  2000年8月10日,岩井峻二《关于莉莉一周的一切》开镜,尽展日本少年的残酷青春和校园生活。电影结束时,恍如经历一场生死的大战,虽然很厌恶岩井峻二这部影片,但这似乎毕竟是现实的一种。

  总会有人批评《17岁的单车》:2002年的北京岂是电影中这般旧城荒芜,岂有这么多延伸向前的胡同窄道?但导演依然可以说,这是现实一种:因为一部单车的失失得得,你就可以,用拳脚说话。

  现实一种?

  2002年初夏,一项针对香港中学生约会情况的调查发现,女生对男生的约会暴力居然超过了46%。那时《我的野蛮女友》从容横扫中国,校园爱情中的暴力似乎是甜蜜浪漫的一种表达。

  今年看到了《科拜伦校园事件》。这是一部高潮迭起的纪录片,获奖无数,也令人悲伤。导演迈克尔·摩尔这次是主角。这部片子追踪1999年科拜伦校园枪击案件的前后历史,一直追溯到植根在美国集体意识里的不安全感和心灵恐惧——这种恐惧已然蔓延到了校园之中。迈克尔·摩尔说:“从科伦拜伦枪击案到后“9·11”,美国文化中的恐惧感正逐渐滋生,这部影片正是对此的一次诙谐审视。”

  迈克尔·摩尔很用心地把一段校园录像剪接到了他的影片中,黑白模糊的人影倒下,幼稚的孩子手持机枪不停地追赶,我们屏住呼吸,听画外音里凌乱的呼叫,隐隐的钢琴声清脆欲碎。

  人类总是很容易去责怪凶手,却很难去责怪孩子。这两个凶手孩子在校园中平时默默无闻,从未显示出任何暴力的倾向。在同样是以这一悲惨故事做蓝本拍成的电影《大象》中,这两个孩子更是与我们身边的孩子无任何不同,一个孩子甚至梦想亲吻的滋味,他想要恋爱而不是暴力。

  但悲剧始终是发生了,《大象》的导演冯·桑特在3000个美国中学生里选择了数十位非职业演员,反复地为我们讲解这个故事。

  钢琴前,女孩看见男孩眼睛里的泪水,问他,为什么哭?男孩说,我不知道,就是想哭!

  他不是在为死亡哭泣,只是为青春里的悲凉和寂寞而哭泣,为校园生活的平静与动荡,放任与自我封闭,社交与退缩,勇敢与软弱而哭泣。

  青春是不同的故事,暴力却是相同的故事。

  校园里的暴力成为社会学、心理学和社会工作领域的关注焦点也不过短短二三十年的时间,但西方已经有无数的研究因之而生。

  台湾的心理师录制了一套影片,希望在“远离帮派、自我情绪控制和拒绝同辈压力”这三个方面下力气,以疏解校园里青春暴力的危险性;美国的议会通过激烈争论想把圣经十诫张贴全美校园,以依靠其中“不杀生”之戒条以帮助孩子渡过危机;走遍所有学校的心理辅导室,我们也能发现心理老师焦虑、急切的心情。

  但有谁可以真正站在孩子身后,跟着孩子的脚步,仔细观察他们的悲伤,了解他们的委屈,像冯·桑特电影中那部永远摇摇晃晃跟随在孩子背影里的摄影机,听他们说:我还没有接吻过呢。

  请在孩子最需要帮助的时候站在他们身边。虽然寻找漫长青春的意义,仿佛在失明的森林里抚摸一只雄伟的大象,纵然了解大象的真正模样困难无比,但那毕竟是我们都需要经历的成长。

   

  

  

 

评论 | 推荐 | | 打印 | 关闭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笔名:   密码:

特别推荐
·大四那年的北大六女生
·一种情绪叫“毕业”
·大专生飞翔空间有多大
·毕业生求职之葵花宝典
·网友专栏:繁华嫱薇
·网友专栏:橙色·橙涩
·网友专栏:蓝色叶萱
·透视大学生同居的背后
·开学啦!2003新生上路
·毕业那天我们一起失恋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