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体育娱乐视频财经科技汽车房产游戏女性读书校园天气短信邮箱搜索导航
通行证登录
新浪首页新浪校园I成长正文
神童:在天赋和痛苦中挣扎 难道无知才是福(3)

http://y.sina.com.cn 2005年03月14日 11:12 广州日报大洋网

  并非每个神童都同样的幸运

  本报综合报道 历史善待了一些神童,比如莫扎特和爱因斯坦,但并不是每个神童都如此幸运。

  20世纪早期,两位同样是天才的少年却有着截然不同的命运。1906年,年仅11岁的诺贝特·维纳进入塔福大学,并于1909年进入哈佛读研究生。也是在1909年,一个名叫威廉·詹姆士·希迪的11岁天才少年,进入了哈佛。后来,维纳成为了控制论之父,而希迪则成为一个寂寞潦倒的电车车票收藏迷,才46岁就去世了。

  天才儿童需要专门辅导

  同样是天才,结果却有如此大的差异,这究竟是什么造成的呢?在维纳和希迪的年代,这些有着超凡天赋的孩子能够得到的资源非常有限,他们经常因为无法被人理解而遭到孤立。这些孩子在被宣告为天才后,就将生活在众人的注目和期望之下,有的孩子也许能够茁壮成长,有的孩子则可能会感到无所适从。

  在20世纪60年代晚期,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心理学家朱莉安·斯坦利开始研究在数学方面有超常能力的孩子。斯坦利指出,这些孩子需要专门为他们提供的课程。1979年,他在巴尔的摩大学开办了“天才少年中心”。

  如今,在美国其他大学也有类似的中心。同时,互联网也为这些神童的父母提供了交流的平台。

  学习激情妨碍交往能力

  不过,即便有充分的资源,要培养一个全面的天才也是非常不容易的。许多孩子虽然对学习有着很大的激情,但这种激情也妨碍了他们发展与同龄人交往的能力。

  加利福尼亚就曾有一个著名的例子,该州有一位名叫阿佐根·德·梅罗的男孩,从小被父亲当作天才来培养,11岁时就大学毕业。可是大学毕业后,梅罗自己却选择回去上中学。

  另一位名叫格雷戈里·史密斯的男孩仅13岁时就拿到了大学文凭,如今15岁的他正在维吉尼亚大学攻读数学博士。同时,他也一样享受普通男孩的各种乐趣。他说:“我觉得自己还是像孩子一样,我会参加各种体育活动,会去看电影,看电视。”

  不过,史密斯表示,他也会觉得自己对整个世界负有某种责任,“我知道自己被赋予了特殊的才能,这使我有更多机会更好地理解整个世界。”

  自我期望会自我毁灭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梦想,而每个人在长大后也都会遭遇梦想落空的沮丧。然而,对于这些有天赋的孩子来说,成功的压力要比普通人更强烈,而且一旦无法实现对自己的期望,很可能会导致他们的自我毁灭。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心理学家斯坦利讨厌“天才”这个词,他说:“这些孩子们并不是什么天才,他们只不过是擅长考试的孩子。在整个世界历史上都只有一个爱因斯坦,也只有一个莫扎特。在一段时间里,也只能有一位美国总统。”

[上一页]  [1]  [2]  [3]

  
评论】|【推荐】|【 】|【打印】|【新浪点点通】|【关闭
彩信漫画 更多>>
[陈晓东] 寂寞宇宙
[丁 薇] 冬天来了
[温 岚] 蓝 色 雨
[Bill.W] Lean On Me
[翻唱原音] 一路上有你
铃声搜索:
 更多>>
祝你开心 老鼠爱大米 值得
猪之歌 两只蝴蝶 生如夏花
缘份的天空 我们的爱 你是爱的源泉
购物快乐 河东公狮吼 一句深情的话
送老婆五千万 我愿意 真正的三八节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国家:
省区:
城市:
类别:
学校:
 
热 点 专 题
第77届奥斯卡盛典
苏丹红一号食品风波
3.15 消费者权益日
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CBA全明星赛阵容公布
购房还贷计算器汇总
解读商品房销售合同
林白:妇女闲聊录




Y-zone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