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饿精神与产业梦想 |
---|
http://y.sina.com.cn 2005年10月31日 15:10 东西南北·大学生 |
饥饿精神与产业梦想 期待接棒的韩国年轻人,已经承袭了父辈的努力与拼劲。 到南开大学念书两年的延世大学公共行政研究所的金廷真,经常听到中国学生说“太晚了,明天再做”,觉得很惊讶。韩国学生比较有“饥饿的精神”,一定要把事情做好才休息,戴着眼镜的她,一字一字慢慢地用中文说。 韩国短时间在世界窜起的关键,年轻人都归功于韩人这样的拼劲和努力。汉城大学教授黄禹锡,2005年初在人类干细胞研究方面获得历史性突破,使得一位瘫痪妇女重新站起来,消息跃上世界各大媒体的头条。 无论是黄博士或是三星,这些韩国的成功典范,学生们从不提他们的天份,或是好运,强调的都是他们过人的努力。韩国人其实并不特别聪明,汉城大学电机系的裴植说,但我们像疯了一样努力,所以速度领先。裴植在当兵两年内,一周只睡三天,读完超过两百本像彼得杜拉克这些大师级的著作。 韩国政府制定了Brain Korea 21(简称BK21)十年教育政策,目标是培养研发人才,使韩国成为科技研究中心。第一阶段,每年培养3000位科学和工程领域的博士班学生的目标,去年已经达成;SCI和SSCI(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引用文献索引)论文从6300篇成长到1.3万篇,成长率比中国还快。一位韩国Argonne国家实验室资深科学家在一场中、日、韩国际教育政策讨论会上表示,韩国未来在每个科技领域,都要有黄博士,都要世界领先。 创业热情与精英教育 崇拜父辈的韩国年轻精英,却有不同的梦想:他们渴望创业,胜于进入财团工作。 “我们都认为父亲们这么努力,应该冒点险,得到更多,我们班上,大概有八成的同学想创业。”KAIST电机系四年级的鲁昌炫一一细数。 即使韩国经济多为大财团把持,年轻人却对创业之路很乐观。他们认为,韩国大财团不像日本那么多,还有许多产品死角,是年轻创业者的机会。况且,到中国也有机会。 前三星工程师杨德准,自立门户的成功故事,为许多大学生津津乐道。杨德准切入MP3播放机市场,自创品牌iriver,不但市场占有率超越三星,连 苹果的iPod也被挡在韩国国门外。2002年,韩国制定的《英才教育促进法》生效,英才教育走上发展轨道。目前在英才学校(相当于中国的奥校等特殊教育学校)、普通学校开办的英才年级和英才学院(相当于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等接受英才教育的学生共有2.5万人。韩国实施了一种移动授课的制度,即允许优秀学生跳级、提前毕业和选修大学课程。根据精英教育综合对策,到2010年,韩国将使40多万名在校中、小学生接受精英教育,占全国中、小学在校学生总数的5%。 《东西南北大学生》杂志独家授权新浪转载此文,未经允许,其他媒体请勿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