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校园青春校园第21个教师节正文
生于80年代--走近独生子女教师群体(附图)

http://y.sina.com.cn 2005年09月09日 09:57 北京晨报


“80后”的教师与“90后”学生亲密无间。(李木易/摄)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精彩图片

  “独生子女”——这个带有浓厚的时代气息并被赋予特殊涵义的群体,在即将到来的第21个教师节被涂抹了一层特别的色彩。今年,1980年出生的研究生正式走上教师岗位。近年来,20世纪80年代出生的独生子女正逐渐在中小学教师行业扮演“接班人”的角色。当独生子女教师遇到独生子女学生,将会发生怎样的故事?记者在采访中直接感触到这些年轻人在教育学生和自我成长中遭遇的兴奋、困惑的复杂心情。

  人物

  教师徐淳的幸福生活

  和一帮不穿校服的高三学生呆在一起,你很难一眼认出徐淳来。这个稍显瘦小、身穿T恤衫和牛仔裤的年轻人是北京五中高三(4)班的语文老师兼班主任。

  1980年出生的徐淳来自于北京的一个独生子女家庭。自2002年从首师大毕业,他已经在五中工作了3个年头。论及选择教师这个职业的理由,他说得很干脆——“兴趣使然”。

  徐淳是这样解释的,干别的工作是和物打交道,但教师是与孩子这样一个鲜活的群体打交道。“当老师永远不会落伍,心态比较纯净。”

  另一个促使徐淳来当“孩子王”的理由是,他的曾祖父和祖父都做过戏校的教师,其曾祖父徐兰沅先生还曾培养出

京剧界多位知名的琴师。“在祖辈的身上,我感觉教师的成就难以衡量。”

  在教育行业摸爬滚打3年多后,徐淳逐渐描绘出20世纪80年代出生的独生子女教师的肖像画:个性鲜明,与学生更容易沟通,接受和使用新知识、新技术比较快,创新的意识特别强;但传统的东西太少,功底不够扎实,显得比较浮躁。

  徐淳给记者举了个例子:小时候他很淘气,经常在同学的文具盒搁“谁喜欢谁”的小纸条。但思想过于保守的班主任一旦发现,就会立刻调查,并在班会上狠批这种“问题”做法。“其实这是孩子好奇的行为,做老师的应该好好引导。”

  “老师的思想意识落后,将直接束缚孩子的想法。”徐淳深有感触。

  徐淳的“师傅”是北京五中语文特级教师梁捷。在过去一年中,他一课不落地跑到梁老师的课堂上“取经”,“在‘师傅’那里,我学到许多。”徐淳显得很自豪。

  “当老师,我感到高兴;如果心情不愉快,即使挣得太多,也不会干。”看得出来,年轻的徐淳越来越依恋和孩子相处的幸福生活。

  对话

  手机号与隐私

  20世纪80年代出生的教师VS20世纪90年代出生的学生

  某重点中学初一年级课间。

  生:“老师,留个联系方式吧!”

  师:“老师平时在办公室,有事去办公室找我吧。”

  生:“别的老师都留手机号的!”

  师:“我跟别的老师不一样,手机号是我的隐私。”

  生:“老师您弄俩手机号吧,一个留给我们,一个留着当隐私。”

  优势

  师生亲密 老师的外号叫“爸爸”

  师生年龄差距小“我和学生无话不说”

  同为独生子女的北京西四中学的年轻教师吕雪梅告诉记者,她经常和学生在QQ上聊天,“很多面对面不好说的话,我们就通过网络交流,往往可以得到孩子最真实的表达。”与其他老教师相比,吕雪梅只比她的学生大十几岁,“我真的可以做他们的朋友!我和我们班的女生就无话不说!”

  北京实验二小的五(八)班的班主任、24岁的张桐老师对此感触很深:“面对新一代的

小皇帝”、“小公主”,身为独生子女的我们能以大朋友的身份和他们接近,能更好地帮助他们。”

  在实验二小采访的时候记者遇到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一位10岁左右的小女孩遇到张桐便叫“爸爸”。张老师解释到,孩子们和他忒熟了,在他们的嘴里,张桐的绰号是“爸爸”。

 [1] [2] [3] [下一页]

发表评论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Y-zone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