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校园青春校园正文
专家:应该关注那些被爱情遗忘的角落

http://y.sina.com.cn 2005年09月06日 15:07 《成长》

  第三部分——

  专家观点:

  应该关注那些“被爱情遗忘的角落”

  潘绥铭教授因为在中国人民大学里讲授性社会学而被誉为“麻辣教授”。同时,身为中国人民大学性社会研究所所长的他,对全国大学生性行为和性观念的研究也颇有研究。他曾于1991、1995、1997、2001自费对北京地区和全国的逾万名本科生做过调查,于2000年2月出版了《中国当代大学生的性观念与性行为》一书。最近又出版了名为《性爱十年:全国大学生性行为的追踪调查》的著作,该书被誉为是“首次严格运用社会学的规范的实证方法,对中国整体情况的全面反映与分析。”

  在潘教授的著作中,详实地显示着这样的调查结果——

  1991年对

北京大学生有关性的调查表明,有10.7%的大学生(其中男12.5%,女6.7%)有过性交,30.6%的大学生(其中男31.0%,女29.7%)有过性爱抚;1995年对潘教授又对北京市的大学生抽样调查,发现9.4%的大学生(其中男10.1%,女7.5%)有过性交经历,26.0%的大学生(其中男26.7%女24.3%)有过性爱抚;1997年潘教授对全国150个高校446个系的2936名本科生进行抽样调查,结果表明10.1%的大学生(其中10.9%的男生,8.4%的女生)有过性交经历,26.7%的大学生(其中男25.6%,女28.9%)有过性爱抚,2001年,潘绥铭教授又对全国2006名本科生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有过性交经历的大学生占16.9(其中男20%,女12.8%),有过性爱抚的大学生占29.7%(其中男31.7%,女27%)。3次调查表明,大学生的性行为在1991—2001年没有发生大的变化。在我们采访时,聊起了这些数据,潘老师的反应是眉毛一横:“这值得大惊小怪吗?这是一个身心都已发育成熟、绝大多数人年龄在18—23岁之间的群体,一个大约半数的人已经达到法定结婚年龄的群体。他们中间只有大约1/6的人有过性行为,值得大惊小怪吗?”

  这组数据给我们澄清了有关大学生“性解放”的误解——在学校方面对性行为的严厉禁令下,“越轨”者只是少数。其实也可以想见,从上中学到上大学再到大学毕业,从异性之间的一般来往直到真的发生婚前性交,这是一个随着年龄增长和择偶需求增加而循序渐进发展的过程,因此无论学校方面如何加强道德管束也好、如何进行性教育也好,对这个自然而然的过程都没有发挥显著的影响。

  在潘教授的调查中,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数字是,没有性行为,没有恋人,甚至连异性朋友都没有的大学生,直到2001年,这样的本科生竟然也占到了23%左右!(见下表)这些数字的背后,代表的是一个个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一个个被视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一个个时刻生活在异性交往最容易、最频繁、最合情合理的大学里的青年。他们是很显眼的“被爱情遗忘的角落”,但却很少有人会被关注。潘教授说到这里,神情很激动——“如果连非恋爱的异性好朋友都没有,到底是‘道德典范’还是缺乏人际交往能力?这难道就是他们个人的悲剧了?”

  为此,潘教授表示,比起过分去关注大学生里有过性行为或同居的人有多少多少,进而认为大学生“乱套”了,不如过多去关注这些“被爱情遗忘的角落”,让他们也大踏步跟上,思想、生活都更健康起来。

  关注大学生性行为性观念的相关书目(按出版日期排列):

  1、李平:《大学生的恋爱观》,广东省人民出版社,1985年

  通俗读物类。这本书是4位在大学工作或学习的青年写作的。本书通过许多大学生恋爱的事例,探讨当代大学生应该具有的正确爱情观。大学与社会,虽然有很大的不同,但是同样有很多相通的地方。大学生在谈恋爱的同时,更应集中精力学习。而且在恋爱中应该遵守爱情的道德规则,有始有终,承担起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

  2、洪嘉禾:《性的教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10月

  教育普及类。本书分为6篇,其中性心理篇介绍了包括性心理与性角色、婴幼儿和童年期性心理、青春期性心理、性的吸引与感觉通道、爱情心理、结婚心理等内容;性教育篇则分为家庭的性教育、学校的性教育、循序渐进的性教育、大学生行为特征和性教育等。

  3、瘦马、毕四海、朱幼棣;《人工大流产》,中国青年出版社,1988年6月

  文艺作品类。本书收有三部中篇报告文学:《人工大流产》、《理性与情感》和《鸳鸯大逃亡》。其中《理性与情感》一篇主要揭示了当代大学生的形形色色的恋爱和婚姻问题。

  4、天狼:《当代中国大学生的性意识》,文化艺术出版社,1989年3月

  文艺作品类。本书以详实的纪实,记录了“性意识”于20世纪70年代末在大学校园内引起的骚动,乃至于80年代形形色色“性观念”变革的过程,熔理性和现实为一炉。大学生们的爱恋的方式丰富而复杂,有柏拉图式的精神恋爱者、性欲狂烈的手淫者、信奉“天父”的集体杂交者、蔑视传统道德的“性自由”者、因性知识缺乏而导致阳痿者、痴情者、失恋自杀者、独身主义者、裸泳者、不为财利的肉体奉献者、为争取纯洁之爱恋而不顾一切者等。

  5、刘达临:《中国当代性文化(精华本),中国2万例“性文明”调查报告》,三联书店出版,1995年5月

  研究论述类。本书记载了由1989年2月至1990年4月进行的中国“性文明”调查的基本情况和基本分析,被誉为“中国的金西报告”。它围绕着中国人的性观念和性行为两个基本内容,通过抽样分别对全国25个省市的28个地区2万余名中学生、大学生做了问卷调查。第一次从总体上勾勒出中学生、大学生的性观念和性行为的现状,较为客观地揭示了存在于我国各层民众中的性观念和性行为的内在矛盾。

  6、雷渡桥:《混沌初开——来自当代大学生心灵的报告》,中山大学出版社,1995年9月

  7、潘小平:《季风来临——女大学生性心理实录》,花城出版社,1997年12月

  8、郑日昌主编《大学生心理诊断》,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年2月

  研究论述类。本书详细论述了大学生心理诊断工作,就心理医生及心理咨询工作者如何运用心理学的理论、技术和方法,对大学生心理状况进行评价、描述、分类及确定其心理困扰与障碍的性质和程度做了细致的分析和探讨。是大学生心理学工作者及广大教育工作者研究、学习心理诊断技术的有益参考读物。

  9、卫慧和《上海宝贝》,春风文艺出版社,1999年9月

  文艺作品类,曾引起中国文坛极大争论的一本女性小说。女大学生倪可走上社会之后,青春的躁动和活跃的心性,使她在做女侍、写小说的同时,总以寻情觅爱为快。该书堪称都市新人类的文学纪传。

  10、潘绥铭、曾静:《中国当代大学生的性观念与性行为》,商务印书馆,2000年2月

  本书是在1991年、1995年对北京地区全体大学生的性观念与性行为的随机抽样调查,以及1997年的《全国大学生的性行为和性观念调查》三次调查的基础上完成的。在描述现状的同时,也对三次调查进行了历史比较(7年里发生的变化)。该书的核心部分是对性行为进行了双因素分析,共包括以下9个方面:个人情况与目前的性行为的等级、家庭与成长环境的影响,自我评价对性行为的作用,异性交往与恋爱经历的作用,看“黄”问题,性爱观、贞操观、性压抑,性爱方面的从众心理,各种制约因素的作用,没有采取进一步行动还有其他原因等。(部分资料引自《性爱十年:全国大学生性行为的追踪调查》) (作者:王莉 孟静 苏曼 陈进 杨辛茹 田锋 戴平光 编辑:稻草)

[上一页] [1] [2] [3] [4] [5] [6]

发表评论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Y-zone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