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校园青春校园正文
近六成大学生参与各类经济活动 兼职热引发忧思

http://y.sina.com.cn 2005年07月16日 16:46 中国青年报

  一份在大学生中进行的调查表明,33.9%的人从事过校内勤工助学工作。从事多种校外经济活动的人则达到59.2%,其中以从事家教(37.2%)和打工(29.7%)所占的比例最高,还有3.9%的人充当经济中介,3.4%的人业余编写书籍,2.2%的人充当考试枪手,1.5%的大学生从事股票和证券业务。

  一个“近六成大学生参与各类经济活动”的调查结果勾起了北大社会学系教授夏学銮的回忆。他对上世纪80年代开始的校园经商热印象深刻。现在的学生参加各种兼职活动,“和那时候学生们贩卖一下小商品的情况有些类似。”

  暑假开始前,各学生论坛上的兼职工作信息版总是异常热闹。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认为,大学生从事各种经济活动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只要是18岁以上的成人,不完全依靠父母,而选择独立生活是合理的,这也是他们接触社会的一种比较好的方式,可以教会他们如何与这个社会进行接触。

  “客观来讲,现在的教育成本这么高,对很多人来说,要上完大学,做一些必要的兼职是必要的。这也是市场意识的一种表现。”夏学銮说。

  夏学銮把参加课余经济活动的大学生分为4种:一是家庭困难,需要赚钱求学的;二是为了锻炼才能和专业知识的;三是为了体验社会的;四是为了满足自己较高消费需求的。

  天津某高校的媛媛就是最后一类。马上升大三的媛媛暑假一开始就从天津飞到上海,参加了一个兼职的广告的拍摄。然后又匆忙地赶回来。放假10天,她有8天扑在工作上。“工作累,但是很有意思。”媛媛去工作不是因为家庭困难,她是那种自己挣钱自己花的人:“我花得是不少,但80%的钱是我自己挣的。”

  不过,并不是每个校园打工族都像媛媛这么轻松。清华大学某系的小谭为了能够自立,一口气做了3个兼职。他编写过计算机方面的书籍,做过网站的网页设计,还在一家影视公司做市场调研。“我们课程非常紧张,经常要熬夜到一两点。”

  不过,在大学生兼职热的背后,很多问题开始暴露出来。

  某大型国有企业的做法让首都经贸大学财政金融学院焦建国博士感到惊讶:该公司频繁地来这里招聘兼职“实习”的学生,每3个月换一批人,而且干的都是很低端的工作。

  调查表明,多数学生从事家教、促销、发传单等对学业并无太大促进的兼职工作。对此,夏学銮认为,这是市场选择的结果,但同时也是一种人才浪费,是一种对大学生的不信任。

  “大学生能派上更大的用场。”夏学銮表示,让他们在更适合自己的岗位上实习和兼职,对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对帮助他们完成从学校到社会的过渡是很有必要的。他建议,从政府机关开始,到各个企事业单位,都对大学生实习敞开大门。

  焦建国认为,“大学的收费过高,也造成一部分人迫于经济压力而走上错误的道路。”他说,国内大学不妨借鉴发达国家某些大学的经验,允许学生录取后保留1-2年的学籍,并利用这段时间先去筹集上学需要的费用。

  “另一方面,目前我国的大学采取严进宽出的政策,进大学很难,毕业则很容易,这客观上容易造成大学生对学业的不重视,而转向重视兼职等社会活动。”焦认为。

  焦建国认为,大学生应该珍惜在大学的时间,多积累一些知识,以后施展本领、赚钱的机会都很多。“而学习机会一旦失去,毕业后很难寻找了。”(记者 张伟 实习生 杨芳)

  (本文数据由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提供)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国家:
省区:
城市:
类别:
学校:



Y-zone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