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江瑶 一个18岁IT少年的别样人生(2) |
---|
http://y.sina.com.cn 2005年04月29日 15:37 重庆晚报 |
两次辍学,一次“被逐” 江瑶出生在湖南一个小镇上。如果没有意外,他也许就和这个小镇上的大多数孩子一样,像路边随处可见的树一样生长。但是,他有一个爱他近乎于偏执的爸爸,他的看来偏激的行动让江瑶的人生一波三折。 初三的时候,江瑶的成绩不太好。当高中老师的父亲希望他考上县里惟一的重点高中,但江瑶让他失望了。他不想让江瑶在他任职的普通高中就读。在江瑶的一再哀求下,他让江瑶立下军令状:一学期后,江瑶的成绩如果能提到班上前十名,他就让他继续。江瑶没有办到,父亲让江瑶回了家。亲戚朋友们都说他疯了,“自己是老师,怎么会不让自己的儿子上学”。 父亲把他关在家里,用一年的时间教完他所有的高中课程,然后参加高考。整整一年,江瑶只在除夕和年初一去了趟奶奶家。这一年给江瑶最大的感受,是没有什么是不可以自学的,也让他在以后不再习惯于学校的教育。 参加高考的时候,江瑶还没有身份证。父亲只好让他参加成人高考。他以520分的成绩考进大连外国语学院学习日语。父亲的希望是:学好日语,课外再学习英语,日后进一家外企工作。但是,江瑶再次与他的希望背道而驰。他在这段时间里,已经和电脑不分昼夜地搅在一起。 在和父亲的一次交谈中,江瑶说如果再像这样读下去,他可能连毕业证都拿不到。2003年“非典”里的一天,江瑶翻出学校的院墙,回了家。两天后,同学告诉他,他被学校开除了。讲到这里,一直看来成熟的江瑶孩子气出来了,他说,如果十年后我成功了,说不定他们校庆还会请我呢,不过我如果还是很垃圾,可能就不会有人记得我了。 在家里呆了一两个月,恨铁不成钢的父亲偶然发现江瑶在网上打麻将,于是认为他“彻底没救了”。给了他300元钱,让他自己出去“混”。江瑶拿着钱,来到广东惠州。16岁的江瑶,开始正式踏入成人世界。 第一桶金来自网络 2000年9月,江瑶就有了自己的电脑。但那时,电脑是用来学习高中课程的,他还没有体会到电脑世界的奇妙与浩瀚。真正开始迷恋,是在大连外国语学院的时候。 在大学的那个班上,除了15岁的江瑶,年龄最小的是22岁。在他人眼里,江瑶不过是孩子,而江瑶,也苦于找不到自己的同伴。于是,网络成了最好的慰藉。 在校门外的那间网吧,江瑶的一天从下午两点开始,直到第二天早上。从启蒙到慢慢成熟,江瑶在一个又一个通宵里慢慢熬。最先是做了一个个人主页,就叫江瑶的个人网站。里面放一些音乐、黑客网站之类的东西。为了增多点击,他把网吧的浏览器默认主页全部改成了他的网页。他又喜欢上黑客网站,老板害怕他弄坏网吧,一段时间后,就不让他在那里上网了。江瑶只好转移阵地。 江瑶关于电脑的所有知识,都是一个人在网上琢磨出来的。他花费工夫最大的,是浏览做得好的网站,向对方要他们的QQ,到各大网站论坛上贴广告。一是交流学习,二是要和它做链结。“那时人小,脸皮厚,人家不愿意就磨。链接上了人家看到那样好的网站都有我的网址,以为我的也有多好呢,点击率猛增,并认识了很多站长。”江瑶说起来,对自己的小聪明还十分得意。而这时,他已经开始赚些小钱。 江瑶很早就开始学会宣传。他跑到新浪、搜狐等人气旺的网站聊天室发布自己的网址,他估计他是最先发那种广告的,后来很多人都跟着发。他通过这个赚的人气大概一天在5000人次以上。而资金也随着人气的上涨而水涨船高。刚开始每天几十块钱,后来就上百元。2003年5月,江瑶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在15天内赚了3000多块钱。他很兴奋的告诉了父亲。 江瑶也走过弯路。有的时候本来只要十几秒的事情,他可能需要一个通宵。幸好他有很好的耐性,一步一步的做,等待质的飞跃。江瑶说:“如果我接受过系统的学习,然后再结合自己去实践,效果是最好的,可以少走很多弯路,也可以自己去问同学、问老师。我就是自己乱搞。所以遇到问题只有靠以后的积累,知道得多了,才会改变。现在好多了,因为我现在认识很多同行。” 前段时间的一件事情让他有些感慨。一个叫快狗的网站,以前世界排名很高,曾是他的偶像。但一个多月前,有人联系他说请他给一个网站改版,然后发现那个网站居然就是快狗。而他做的网站,一年以前就已经超过了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