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体育娱乐视频财经科技汽车房产游戏女性读书校园天气短信邮箱搜索导航
通行证登录
新浪首页新浪校园青春校园正文
中国青年报:校园话题 中学语文课本该放些啥

http://y.sina.com.cn 2005年03月16日 10:44 中国青年报

  近来有两则与中小学语文课本有关的新闻热闹非凡——金庸小说《天龙八部》入选人民教育出版社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读本体育明星刘翔“跨”进上海市小学语文课本,打破了“活人不进教材”的惯例,成了新时代的“榜样”。

  一时间,叫好的叫骂的赞成的反对的各执一词。金庸作品见仁见智,刘翔夺金牌举国振奋,原本无可争议,但事关课本、教材,涉及教育,“意义”就显得重大起来。

  一位自称做过多年语文教师的网友满心忧虑:“想想那些可能迷失在‘江湖’中的孩子,要知道,那些武侠小说中的江湖义气和因果报应,只会使学生陷入武侠充满暴力意识的空幻世界中……”

  有人则立刻反唇相讥:“那《水浒传》里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算什么?!”

  而今年16岁正在读高一的中学生小窦,对这些争论有些嗤之以鼻:“选不选根本无所谓。”他说,初中时他就读完了金庸全集,《读本》里的东西他很少看,里面的东西不是考试内容,老师也不一定教。

  小窦还不明白,大人们的争论,很多时候不在这件事本身,而在于透过这件事反映了什么,显示了什么,体现了什么,说明了什么,就像他写作文的时候,一定要有“意义”一样。

  深圳市育才中学语文老师严凌君感慨:“为什么学了十几年语文,学生还是不喜欢读书?我们教材的教化色彩太浓了!一开始就是端着一副架子来教育学生,没有打动、感染学生,没有触动心灵。”语文课被上成了政治课、道德课。

  清华大学附中特级教师韩军有同感:“我们的语文教育太庄重,太沉重,太严峻。”领袖报告、涉及复杂时代背景的政论充斥教材,相反,谐趣的、幽默的、亲和的文章,从小学到高中24册语文教材中能找出几篇?

  实际上,对于刘翔的争议,也主要是集中在他还如此年轻,谁能保证他以后的生活经历和比赛成绩能否担当作为“榜样”的重任?没有人提出,那篇900字的新闻特写,是不是写得足够精彩?

  距今不太远的20世纪90年代末,一场关于语文教育的大讨论还让人记忆犹新。语文教育的目的究竟是什么?除了识文断字之外,还应该给一个人的精神世界留下什么?

  在严凌君看来,语文教育应该有三个层次:学生能读通篇文章,文通字顺地写文章,是最基本的功能,但现在却被当成最主要的、甚至是惟一的功能;次之要能引导学生尽可能多读好书,到这一步就是功德无量了;而语文的最高境界,应该是文化的传递———用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钱理群的话来说:中小学语文教育要为人打下“精神的底子”。

  所以,一两篇文章入选教材,才能引起那么多的关注和争论。所以,当有评论欣喜地认为,金庸小说入选《读本》表明了“在教材编选上的一种趣味和价值取向”的变化时,也有人对此不以为然:“读本而已,值得那么大惊小怪吗?所以中国教育尤其是语文教学难以改革,别说跨出一大步了,动动脚趾头都要出汗。”

  的确,互联网时代,不被选入课本的东西对于学生就不存在了吗?网友“村里来的人”说得明白:“孩子终将会有自己的一双眼睛看世界,它的样子不只是课本告诉他们的。你们不能捂上孩子的眼睛。你们也捂不上。”

  美国著名语言学家克拉申,谈到如何提高母语识字读写能力时,特别推荐一种阅读方法———随意自愿阅读。读自己喜爱的书,不用写读书报告,不要求在每章阅读后做思考题,也不要求查阅生词,碰到不爱读的书就放下,再去找另一本。

  在《读书的艺术》一书中,林语堂也有过类似的妙论:“什么才叫做真正读书呢?这个问题很简单,一句话说,兴味到时,拿起书本来读,这叫真正的读书,这才不失读书之本意。”“所谓学习,就是喜爱。学生应该对读书发生狂喜。”

  也许,只有当我们的学生首先能体会、享受到这种阅读的自由与快乐时,才能再谈及其他。

  (编辑:桔子)

  
评论】|【推荐】|【 】|【打印】|【新浪点点通】|【关闭
幸福水蓝 更多>>
[李海鹰] 七子之歌
[丁文琪] 影迷(抒情)
[林志颖] 角度(舞曲)
[张栋梁] 当你孤单你..
[翻唱原音] 一路上有你
铃声搜索:
 更多>>
祝你开心 老鼠爱大米 值得
猪之歌 两只蝴蝶 生如夏花
缘份的天空 我们的爱 你是爱的源泉
购物快乐 河东公狮吼 一句深情的话
送老婆五千万 我愿意 真正的三八节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国家:
省区:
城市:
类别:
学校:
 
热 点 专 题
百事音乐风云榜投票
SKII化妆品遭投诉
3.15 消费者权益日
花样滑冰世锦赛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嫁入皇室的女人们
深圳提高购房贷款首付
购房还贷计算器汇总
《新浪之道》连载




Y-zone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