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校园 > 青春校园 > 正文
大学宿舍为何上演“产房”悲剧

http://y.sina.com.cn 2005年12月22日 10:42 新京报

  某所重庆高校的大一女生,在宿舍产下婴儿,校方表示:“学校不会处罚学生,更不会开除学生,而是要让学生早日走出阴影。”(《重庆晨报》12月21日)我个人完全同意校方的措施,那名已经遭受生育悲剧的女大学生终于没有按照惯例遭遇第二重悲剧,诸如开除学籍之类。

  报道中的个别细节显得有些突兀,但我不想越俎代庖,纠缠于新闻细节;而是想从一些具有普遍性的细节出发,讨论大学宿舍为何上演“产房悲剧”?尽管宿舍成为产房的案例并不多见,大学生成为孕妇的消息却时有耳闻。

  大学宿舍的“产房悲剧”固然要归咎于当事人,但也说明备受重视的

青春期性教育和青少年
艾滋病
教育依然停留在“既不动口、又不动手”的阶段。避孕知识作为最基础的常识,却很少被公开言说,通常只能以“秘笈”的形式在学生之中流传。学生也无法便捷地得到安全套、
避孕药
等物品,即使他们对避孕知识了如指掌也只是纸上谈兵。

  现在各个部门对青春期性教育和青少年艾滋病教育基本都不再持异议,但是对在校园发放避孕物品还有不少非议,认为这是变相鼓励学生性行为。青少年早熟的现实之下,要避免大学宿舍的“产房悲剧”,需要既动口(比如进行性教育),又动手(比如发放避孕用品)。此外,健全个人隐私得到充分保护的流产程序也必不可少。

  在这次事件中值得肯定的校方,除了具有观念多元化、管理人性化的理念更新,还展现出难得的“慈母形象”,学校老师轮流陪伴,一位主任还拿出了自己的献血卡帮助那名女大学生输血。遗憾的是,当事人似乎事先没有预计到主管部门的这一转变,采取了躲避战术,以至于在宿舍产下婴儿。

  更为痛惜的是,未能得到医疗保障的婴儿很快便失去了生命。此前大多数教育管理部门都是以“严父形象”而著称,有的甚至堪称“粗暴的父亲”,习惯于使用威慑性手段,比如对学生行为进行录像监控等等。

  从理想状态来说,主管部门和学生之间最好是平等的朋友关系。从“严父形象”到“慈母形象”的转变,有望更新青少年性教育的话语方式,因为一个板着面孔的“严父”更喜欢以恐吓的方式告诉青少年性有多么可怕,他们进行的不是性教育,而是“性恐怖教育”。

  □王晓渔(上海学者)

发表评论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Y-zone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