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校园 > 中国大学生最喜爱的十大公益品牌 > 正文
参选企业公益事迹:平安保险

http://y.sina.com.cn 2005年12月08日 17:00 新浪校园

  平安保险公司公益活动

  社区公益:

  2003年至2005年,中国平安已连续三年公益协办“中国少年儿童平安行动”。该活动以少儿安全、自护教育为主题,由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公安部、全国少工委主办。活动在全国35个省市的近万所中、小学同时展开,近500万少儿参加了系列竞赛。平安还培训了2万多名经过专门训练的“平安使者”进入学校,与老师、同学们一起开展多种丰富多彩的系列活动,强化孩子们的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整个活动引起央视《新闻联播》栏目、《生活》频道和新闻频道及各地近300家主流媒体的极大关注,受到学校师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作为2005年少儿平安行动的重头戏,“‘知心姐姐’巡回演讲暨‘倾听孩子,倾听父母,中国平安知心家庭高峰论坛’”活动于6月至8月在上海、北京、深圳、杭州、重庆、大连、南京、沈阳、青岛、济南、成都、天津、昆明、福州、厦门等城市隆重开展。

  2004年3月,中国

平安保险集团向中国红十字会2003至2006年的所有造血
干细胞
捐献者赠送一年期重大疾病和意外伤害保险,捐赠的总保额将逾亿元。截至2005年5月,中国平安已向220余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赠送了保险。

  自2003年开始,中国平安每年在全国开展社区公益活动,通过举办健康知识讲座,提供义务咨询,彰显亲情和友爱,平安还在在全国约5000个社区开展了“平安中秋团圆夜”灯谜会,全国约有100余万居民参加了这项活动,让广大居民在欢乐、祥和的活动中认识、了解平安,使平安的产品与服务走进普通百姓的生活。每当新春到来之际,中国平安还在全国开展大规模的“新春赠礼包”社区文化活动,近20万的平安营销员将设计精美、体现传统节日喜庆祥和及美好祝愿的新春大礼包,送进了千家万户。

  2002年8月,平安向中国红十字会捐赠价值1000万元的38辆捐血车。从当年开始每年8月,平安举办全国范围内的“爱心捐血月”活动,从集团董事长马明哲到普通员工及业务员,近万人参与了此项义务献血活动,是中国红十字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企业捐赠;平安还为此在内部专门成立了员工“捐血银行”,统计历年来每位平安员工的捐血量,鼓励和支持员工积极参与这一社会公益善举。

  捐资助学:

  从1994年9月至2005年6月,中国平安共援建了36所希望小学,分布在全国22个省市的老少边穷地区。

  2003年8月,中国平安举资120万,正式启动“精英大学生励志计划”。该计划每年耗资百余万元,旨在鼓励全国在校保险院系学生开展对保险领域的学术研究,探索有利于中国保险业健康发展的新观念、新理论,从而促进保险业的健康发展。平安发起设立了“中国平安青年保险学术论文奖”和“平安精英大学生励志助学计划”,引起了在校师生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据统计,平安的2003-2004年度“励志计划”直接参与者有3万人,在高校的传播覆盖达10万人。

  急难救助:

  1998年,长江流域大范围发生洪涝灾害,公司全系统员工自发为洪区捐款捐物,共募集善款245万元,衣物近两万件。

  2003年2月,新疆伽师地区发生大

地震,深圳平安总部员工向伽师灾区自发捐款10万余元用于维护当地的平安希望小学。

  2003年5月,中国平安宣布拨备1000万元为战斗在抗非典第一线而殉职的医护人员的未成年子女提供人均约3万元的保险教育金救助。

  2003年7月,中国平安宣布向受灾最严重的江苏、安徽、河南三省灾区捐赠230万元人民币,这是淮河洪涝灾害发生后的最大金额的企业捐赠。

  2003年7月,在“7·21”大姚地震灾区抗震救灾的紧张时期,中国平安宣布向云南大姚地震灾区人民捐助20万元物品,该笔捐赠是国内金融企业中向大姚捐赠最早、金额最多的企业。

  2005年1月,中国平安员工向印度洋海啸受灾地区捐款100万元,公司同时为中国向灾区派出的所有救援队队员捐赠每人保额50万元的意外伤害保险,是国内首家对救灾行动进行捐助的金融机构。

  环境保护:

  平安热切关注环境保护,各分支机构每年都会发起诸如回收废旧电池、植树等活动。2000年10月,平安出资124万元支持“三北”防护林建设;平安杭州分公司、兰州分公司还发起了保护漳河、黄河等母亲河的签名活动,力求为环保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

发表评论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Y-zone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