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校园 > 北京四中校庆专题 > 正文
四中教师的精神特质--忆我在四中的教学生活

http://y.sina.com.cn 2005年12月01日 15:45 北京四中校友网

  作者:李颐扬(原四中语文教师)

  “四中精神”是四中“人”的精神。“四中人”是由三个群体构成的:领导、教师和学生。领导的精神影响着教师,教师的精神影响着学生,学生的精神影响着社会。所以,研究“四中精神”,不妨对这三类人的精神特质分别做一分析概括,探究其形成原因,这对四中三个群体“弘扬优秀传统,尚我四中精神”大有裨益。

  1963年一1968年我在四中任语文教师,短短几年的教学工作使我对四中教师的精神特质有了一些肤浅的认识。

  刚到校,学校听我们试讲。主管语文教学、辅仁大学毕业的俞汝霖副校长听完我的课说,你的字写得不好,得好好练练。而后指定了程铮老师教我们,每天他在小黑板上写四个字,譬如“愚公移山”,我就在下面仿写一遍,这样坚持了一段时间。期间,我看到陈毅元帅在四中的讲话,他告诫学生一定要写好字,不能把字写得像柴禾棍儿,像鸡脚爪。我想,这就首先要求四中的教师把字写好。我找来了黄若舟的钢笔字帖,临帖,不敢稍有懈怠。也许真的是“字无百日功”吧,我的字也终于有了一点进步。

  其实,我还有一项语文基本功也很差呢——字的音读不准,字义理解得不确切。“一艘”念成yìsǒu,“比较”念成bǐjiǎo,这怎么行呢?课本上的字词的讲法、用法也知之不确。怎么办?只有下笨功夫——查字典,查《辞海》。我每备一课书光是查字就得用两个小时左右,直到每个字词的读音、意义都搞清楚了我才罢休,因为我生怕把错误教给学生,误人子弟!现在想来,或许是到四中第一课——请张子锷老师讲“三热爱”(热爱学生、热爱科学、热爱教学)——打下了思想基础了吧?或许是高水平的四中学生对教师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吧?反正我是扎扎实实补了一通基本功——这严谨治学的精神让我终生受益。

  我和顾德希、王寿沂刚来四中都教的是初中语文、俞副校长要求我们“必须通读初中语文教材”。我住在学校,把业余时间都用来通读教材,作了读书笔记。教材通读完了,我的课文分析能力大大提高了,对各年级的教学重点明了,对重点课文在教材中的作用有了一定的理解。

  一次俞副校长把我们叫到他的宿舍里,他从小书箱里拿出一本老书:《文章点繁》,指着竖排的繁体字逐句讲解文章点繁之妙。深深地印在我脑子里的只有两个字:精粹。这就是老校长对我们修改文章的基本要求。

  慢慢地,我了解的四中语文教师各个“学有专长,教有特色”,组长焦小石老师古文好,我们古文有疑问愿意请教他;张铁铮老师熟知鲁迅,倒背如流,精通野史,讲解生动;黄庆发老师古文、书法、作文教学都不错,是个很有才华的老师;程铮老师是旧社会的新诗人,在刊物上发表过不少白话诗呢……青年教师孟吉平教授得法、表达生动,听他的诗歌教学,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齐大群老师教材谙熟,说明文教学很有造诣;后来成为特级教师的顾德希,阅读教学很有功力,见解独特,在用多媒体进行语文教学方面做出了贡献;王寿沂老师以其专著《读诗津梁》、《打磨语言》等奠定了他特级教师的地位。他们以自己的专长提升了四中语文教学的整体水平,培养了具有较高语文素养的四中学生。

  我们备课,从来不是先看教参,胡乱一抄了事。我们备课要求自己是至少读三遍课文:一读课文,感受课文,获得总体印象,弄清字词句;二读课文,捋清结构,写出段意,进而归纳中心意思;三读课文,看文章中心意思是如何表现的——写作方法,语言修辞。在独立思考之后,才去看教参,进一步丰富自己;才去研究学生,确定授课重点、难点、确定教学方案。我们十分讲究教学方法:教师动情地范读,学生自主地阅读,精讲多练,设计有启发性的问题,力求生动活泼……一个好的备课过程是一个“少一多一少”的丰富过程、提炼过程,如蜜蜂酿蜜,如春蚕吐丝。记得我教高一3班,有个叫王东辉的同学,就是“考不倒”,不管出什么题他都名列前茅。我问他是怎样复习的?他的回答是“每篇课文读三遍……”竟和我的备课前三步暗合,真是“心有灵犀一点通”啊!这样独立备课,常常会有自己的心得体会。一次我备《松树的风格》,有一段文字吸引了我:“杨柳婀娜多姿,可谓妩媚极了;桃李绚烂多彩,可谓鲜艳极了,但它们只是给人一种外表好看的印象,不能给人以力量。松树却不同,它可能不如杨柳与桃李那么好看,但却给人以启发,以深思和勇气,尤其是想到它那种崇高的风格的时候,不由人不油然而生敬意!”

  读了这段文字,我觉得它不但用词很美,而且表意迂迥曲折,先扬后抑,对比鲜明,层层递进。这一段表达得非常出色,可是教参一点儿没提,我觉得应该让学生好好学习、体会这一段。讲这一段时恰好俞副校长在听课,听后他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这以后,我更注意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用自己的心去思考,力争讲出一点新鲜的东西来。即便是看教参,我也要问自己:它讲的是否符合实际,是否真有道理……

  总之,在四中四年多的教师生活所学到的一切,不仅影响到以后20年的语文教学,也影响到我15年的校长工作。譬如在西城师范,我提出教师应有“严、实、活、新”的教风,具体阐述是这样的:

  严:严谨治学、严肃执教、严格训练;

  实:联系实际、讲求落实、加强实例;

  活:教法灵活、语言活泼、气氛活跃;

  新:观念更新、模式更新、手段更新。

  它的确有四中教师精神特质的影子。什么是四中教师的精神特质呢?在教学方面,他们基础扎实,严谨执教;教有特色,富于创见;讲求教法,生动活泼;热爱学生,甘于奉献。这是我管窥蠡测之见,姑妄言之;“嘤其鸣矣,求其友声”,如此而已。

  补记

  王寿沂老师看了我的文稿之后,来电话告诉我——要写一写四中浓厚的学术氛围,正是这种学术氛围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年教师,激励他们发愤图强,严谨治学,博学多识。

  程铮老师教青年教师写字时,兴之所至竞赋诗一首,你还记得吧:“宝墨轻磨满几香,砚池新浴灿生光。窗外时有凉风至,闲写黄庭两三张。”

  毛宪文老师曾在一次教师会上朗诵了自己的诗作《我给红军打草鞋》,为了合辙押韵,将草鞋念成“cǎohái”。

  刘承秀老师编写《字辨》,将小册子印送给师生。

  张铁铮老师的纪念鲁迅讲座,我去听了,那真是不带一书一纸,侃侃而谈,滔滔不绝……

  你写的四中老师备课,确实有它的特点:少看教参,甚至不看教参,多看课文,看原著,讲自己的体会,有点新意。

  我请寿沂把他说的都写出来,他说:“给你点材料,融入你的文章里吧。”我没有“融入”,而是抄录于此,以此再“求其友声”。有唱有和,不亦快哉!

发表评论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Y-zone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