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校园 > 北京四中校庆专题 > 正文
“四中精神”的实质是“求实,求是”

http://y.sina.com.cn 2005年12月01日 15:42 北京四中校友网

  作者:张季略(63届)

  “北京四中”清末伊始将近百年,至今郁郁长青。学子数万,无不对母校感怀莫及。80周年校庆,白屋同窗会提出“尚我四中精神”的口号,为广大校友所认同,成为精神纽带。然而,何为“四中精神”却始终隐而未发。而今,将届百年校庆,大家都有同感:应该将“四中精神”说说清楚,求得共识。

  我和许多校友一样,对于“四中精神”虽心有所感,却从未具体思考过。3月9号,刘校长让大家讨论“四中精神”,参加的有50年代到70年代的10余位校友。在座谈会上,我听了大家的发言也有所感悟,概述于此。

  座谈中,大家根据自己的经历和感受论述了对“四中精神”的认识。大概提出以下一些看法:

  四中精神是:“老实做人、认真做事”;“勤奋、严谨、民主、开拓”;“朴实、正直”;“最优、最苦、最严”;“坚忍平实、志存高远、尊师敬业、勇担大任”……(词句或有出入,意思基本不错。)大家在发言中还说到许多具体事例,都非常生动,对我很有启发。从而我也努力思考,长久以来心中对“四中精神”的感悟究竟是什么?

  我感觉:四中最突出的特点就是“风气正”,歪风邪气无立足之地。这在我心里是非常突出、非常清晰,毫不模糊的一个印象。尤其后来在有对比的环境里,这种感觉日久弥深。

  四中从校长到工友,从先生到学生,都是朴实、正直、严谨、勤奋,一身正气。整个学校都充满这种空气,从而形成了一个优良的“生态环境”。在这样的大环境里,即使偶有不正之风,也必然没有生存的土壤,很快就会无疾而终。座谈时许多人都说到方面的事例。

  然而,良好的校风从何而来呢?我感觉这些都是来自于四中的“求实”精神。我认为“求实”就是“四中精神”的根本。

  世界上怕就怕“求实”二字,四中人就最讲“求实”。“求实”说来不难,做起来就不容易了。一人一事一时求实不难,而人人、事事、时时求实就不容易了。求实就是不虚妄,不苟且,不懈怠。前述诸多优良的校风无不来自于“求实”精神。

  很明显:

  求实者,必然认真,不苟且。

  求实者,必然朴实,不虚荣。

  求实者,必然正直,不狡诈。

  求实者,必然严谨,不虚妄。

  求实者,必然勤奋,不懈怠。

  求实者,必然刻苦,而且乐在其中。

  …………

  四中有如一株百年常青的大树,求实精神是根,优良的校风是茁壮的枝干。根深叶茂,本固枝荣,才得以果实累累,培养出数以万计优秀学生。

  我们讨论“四中精神”,往往首先想到是诸多的优良校风——如前所述。而认真分析,“风气”和“精神”还是有所区别的。《辞海》中有一条解释说“精神”就是“内容实质”。我理解:“精神”是内在的实质,而行为、风气等等都是外在的表现,都是由精神所引导规范的。

  四中的求实之风,是历代四中人的努力的结果。更不能不提到建校之初的诸多大师的功绩,是他们奠定了四中的良性基础,后来人才得以生生不息,发展至今……

  刘校长召集大家专门研究探讨“四中精神”,也是为了“求实”,为了求“四中精神”之实。讨论中,燕校长和刘校长提到有一份刊物名字叫“求是”。“求实”与“求是”似乎差不多。可是认真一想,感觉是有所不同,有必要讨论一下。比如说“不实之词”,“不实”者当然“不是”。而“不是”者是否也就是“不实”呢?……说不好听的,比如有些污吏,贪污受贿时也很求实,这能说他是“求是”么?

  反过来,若仅从字面上看,好象又差不多,似乎也可以说:“实不实时实不是,是不是时是不实。”或者:“实即是,是即实。”

  这不是玩文字游戏,既然是求实,就必需认真求是。最终为的是提炼升华我们的“四中精神”,求的过程也就是提高认识的的过程。如果“求实而不实”,或“求是而不是”还有什么意义!因此,“求实”与“求是”二者的区别望有识者指教。

  最后,总结我的意见如下:

  1、讨论“四中精神”是为了方向更明确地“尚我四中精神”。

  2、“精神”与“校风”既相关,又有所区别。“精神”是实质,“校风”是行为表现。

  3、“四中精神”的实质就是“求实”,或者是“求是”。说完整可以说:“四中精神”就是“不断求实,永远求是”。或“时时求实,事事求是。”

  久不作文,有话说不清。而百年校庆指年将至,四中人谁无所感。情系母校,自愿奋蹄。参加讨论,抛砖者也。

发表评论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Y-zone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