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校园 > 北京四中校庆专题 > 正文
初中轶事

http://y.sina.com.cn 2005年12月01日 15:22 北京四中校友网

  作者:杜玉宽

  我是1959年考入四中,1962年初中毕业的。到今年,已经离开母校整整40年了。虽然在校就读只有三年的时间,却给我留下了终身难忘的印象,并使我终生收益。四中高超的教学质量和良好的校风确实是首屈一指,而它的丰富的课余活动、严格的管理及思想教育、意志磨炼,对学生世界观的形成和全面素质的提高,在今天看来,更显必要,需要进一步继承发扬。

  参观密云水库

  1960年4月20日,学校组织全体学生参观密云、怀柔两座水库。

  一大早,我们就乘公交公司的大客车来到北京站,从这里换乘学校包的火车。火车一开动,从喇叭里传出了熟悉的旋律——这不是四中广播台的开始曲吗?不错,紧接着,那几乎每天都能听到的广播员吴捷的声音响彻每个车厢。当然,广播的内容已经难以回忆了。

  密云水库的大坝正在建设中,我们看到的是一片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大坝上人来车往,运土、填埋、喊着号子打夯,紧张而有序。那几个人拉着个石磙子跑来跑去是在干什么y知情人告诉我们,那是羊角碾,类似农村磨面的碾子,但在圆柱体的石磙外“长”了许多“犄角”,用它把土填平轧实。

  在大坝的另一边,我们看到一大片静静的水面,比我以前见过的北海太液池和颐和园的昆明湖大多了!原来我们北京市民就是饮用这里的水。

  在密云水库逗留了一段时间后,我们又来到怀柔水库。这里的大坝已经筑好,坝身上“怀柔水库”四个巨大的白色字体异常醒目。周围不见人迹,只有群山和被它们围在其中的湖水静静的迎接我们,功夫不大就踏上归程。

  我生在北京,长在北京,从没出过远门,也没坐过火车。这次参观真使我长了见识,开阔了眼界,也头一次尝到了坐火车的滋味,所以至今不忘。

  在校办工厂劳动

  为了贯彻当时的“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北京变压器厂在四中开设了一个小型生产线,供学生参加生产劳动之用。这个生产线在校园的南角,从叠片、绕线、浸漆到装配俱全,我们叫它“校办工厂”。

  那时每周有半天的劳动课列入课程表。初一主要是公益劳动,初二以后才到工厂来。但我在初一放暑假时就到工厂干活了,那是学校照顾一些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安排在假期做些有报酬的劳动。工作十分轻松,也无需技术,主要是配合绕线工人做一些辅助工作,比如折叠牛皮纸(用于绕线)、摆放产品等。高中同学就可以干绕线工序,有一个同学绕线速度特快,比正式工人还快得多,让我惊叹不已,也受到工人的称赞。

  我们干一天的报酬是八角,高中生是一元。干了一个星期,发给五元钱,正好是一个学期的学费。虽然钱不多,可那是我第一次自己挣回来的,心里美滋滋的。

  上初二以后的劳动就有一些技术含量了。我们在叠片组干的最多,学会了把变压器芯的硅钢片交叉错落叠在一起的手工操作。 现在学校大概很少组织劳动,这其实不好。适当的体力劳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而且可以增强动手动脑的能力,启发智力尤其是创造力。此外,也调剂了学习生活品味,丰富了学习内容,真是百利而无一弊的好事啊!

  困难时期的学生食堂

  因为四中的学生都是各地学子慕名投考的,不少人住家离校很远,有的甚至要住在学校里,不得不在学校的食堂入伙。而学校的食堂确实很好,饭热菜香,价廉物美。我后来不论学习还是工作,走过多个单位,没有一家的食堂可以赶上四中的。

  初中三年正好赶上国家暂时困难时期,粮食定量,副食供应贫乏,油水极少,给办好食堂带来了很大困难。在这种形势下,食堂在周春芳老师的带领下,想尽办法,变换花样,干稀搭配,让学生吃饱吃好。还坚持每星期一公布本周食谱,保证不重样.这在困难时期是很难做到的。记得那时食堂曾把白薯切成小块当馅儿做成包子。在菠菜大量上市时,食堂在正常饭菜之外,做了二分钱一大碗的“无油菜”,用以填饱肚子,每天都是一抢而空。

  许多校友回忆食堂时,总忘不了那“上面没尖儿,下面没眼儿,金黄色的,截锥体的,四中特产的——窝头”(当时一段自创

相声用语),那确实是空前绝后的四中特色。但困难时期食堂为学生付出的努力更值得留恋。

  体育活动及运动会

  据说,学校每年都要开一次运动会,但我在校三年只开过一次,原因是遇到三年经济困难的特殊时期。

  那次运动会十分隆重。学校请来了清华大学著名的马约翰教授,还有国家著名运动员,如打破女子百米世界纪录的姜玉民、篮球运动员杨伯镛、钱澄海、足球运动员段其炎等等。马老还讲了话,姜玉民为我校运动员做了示范和指导。

  四中重视体育已成优良传统,连我这个从小不爱活动,身体瘦弱的学生都通过了“劳卫制”,并养成锻炼身体的好习惯。每天下午,运动场上打球的、跑步的,都是学生自愿参加的课外活动。

  一次石油学校的大学生来校和我校进行对抗赛,比我高一届,刚上初二的一个姓刘的校友居然在800米还是400米跑时,把大学生落下二、三十米远!还有一次,可能是韩茂富老师,把国家女篮请到学校,和校队进行友谊赛。虽然我校连年获得北京市中学生篮球赛的冠军,但与国家队比赛,尽管是女队,还是差得太远,结果当然是输了。而当时国家队的上/J杨洁还一直坐在场外没有上场。

  精采的文艺演出

  除了体育活动,课后的文艺生活也很丰富。我在四中学习期间,就曾观看过战友文工团为我校师生演出的纪念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20周年的歌舞节目,地点在学校大门对面的一个单位的礼堂。那次演出十分精彩,记得有著名的歌唱演员徐有光、寇家伦等,还请来获得世界青年联欢节大奖的朝鲜族演员方初善,演唱《闺女之歌》。大家对一位手风琴伴奏者颇感兴趣,特写条子请她独奏《马刀舞曲》。师生们的掌声不断,演员们演得投入,气氛非常热烈。

  学校还请来北京曲艺团在大食堂举行曲艺晚会。相声演员高德明加演的相声小段,问牛尾巴的朝向,至今想起来还要笑上一—阵。西域区业余相声演出队也来校演出过,好象笑星李国盛就是其中的一位。我校的吴捷和另一位同学也表演了一段自创相声,就是前面提到四中窝头的那—段。还请过一位著名的美声歌唱家来演唱过,记不清是杨宏基还是刘秉义厂。我还听过电影导演谢添在阶梯教室做讲演,他连说带比划,语言

幽默风趣,还为大家表演了曾在电视台春节晚会上表演过的“变脸”。此外,还有话剧著名演员李翔等人到校做报告,都十分受同学们的欢迎。

  和外国中学生通信

  听说有不少班级的少先队中队或小队,在与国外的中学生,主要是前苏联的学生通信联系,觉得很有趣。原来那时我国和前苏联的关系尚好,少先队队部收到许多来自前苏联各学校的来信,要和四中的学生交朋友。

  我当时任小队长,也向辅导员要来一封信,是前苏联的哪个城市、哪所学校已记不得了。只记得信里寄来几张以城市雕塑为主题的明信片。我写了一封回信,也买了几张北京名胜古迹的明信片放进信封寄了回去。但一直没再来信。

  初二时,突然接到一封来自越南河内的信件,是当地一所叫中华中学的四个学生,要和初二(2)班的四个指定学号的人联系,我是其中之一。于是我们四人分别回信并建立了联系。和我联系的叫黄永康,他居然写一手很漂亮的中文,而看照片,他似乎是黄头发,蓝眼睛。他写信用的信纸上,竟印有“中华民国”的字样。到底是何许人也,至今仍是谜。我们联系时间延续了一年多,交换过照片,还寄来过贺年片。信里都谈些什么也记不得了。也不知何时,联系中断了。

  “文革”中我还想:要是现在还联系,我也成了“里通外国”了!

  一封珍藏的信

  现在,我还珍藏着一封信,那是我初三时的班主任刘承秀老师写给我的,时间是1964年初。

  在我毕业升学期间,因身体原因费了一番周折,刘老师对我的关心关照使我终生难忘。毕业后到“文革”前,每年辞旧迎新之际,我都要给刘老师寄去一张贺年片表示祝福。1964年新年还写了一封信。刘老师给我回了信,依然表现了老师对我的关心和谆谆教诲。 现全文抄录:

玉宽:

  信接到很久了,请原谅这时才回。

  你现在身体好了没有?希望能告诉我。你能在航校学习,很不错。

  从你的信里看出你现在很有进步,入团了吗?希望你争取。

  自你们毕业后,学校老师有些变动,有的退休了,有的调校了。孙宗林老师调到110去了。

  你们班的同学都很不错,成克强他们也有时到学校来玩,希望你也能来玩。

  现在全国形势好转,正在积极准备迎接另一个建设高潮,你们的任务很重,希望好好学习,注意锻炼身体,积极提高觉悟,成为最优秀的接班人。

  祝你进步

  刘承秀

  1.22

  听说刘老师已经过世,我会永远怀念她!

发表评论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Y-zone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