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校园 > 正文
从考古到中文 我找到人生的方向

http://y.sina.com.cn 2005年12月01日 14:23 红袖添香

“亚洲第一长楼”上的决定

即使不太喜欢考古,我依然学得很用功。我想:兴趣是逐渐培养起来的,如果没有深入了解这门学科,就没有资格谈自己有没有兴趣;况且,多学点知识,总是有用的。在珠海的两年,我阅读了大量关于人类学的书籍,以期待培养对考古的兴趣;也爱好在夜深人静的时候“爬格子”,投给校内有影响的刊物。这为后来转专业打下了基础。

大二下学期,当我面对那些陶罐和城址的剖面图,开始感觉到是一种折磨时,机会来了:学校规定学分和绩点达到一定标准的同学,可以转专业。

这真是一个良好的契机,我的绩点肯定够了,按照每年拿一等、二等奖学金的资历,转专业应该不成问题。但是,说转就转吗?

首先是名额有限,考古只给2.3个名额,还要和其他院系的“高手”竞争;何况,就算转成了,马上就要读大三,把前两年的基础全部丢掉,转学新的东西,还要补回中文专业的课程,应付得了吗?离开熟悉的老师、同学,进入一个全新的环境,适应得了吗?……

面临一大串问题,我的脑子都快要爆炸了。学长的建议只供参考,决定权还在自己;征询家长的意见,电话那头父母只说了一句:“你觉得哪个好就读哪个……”

最后,我一口气爬上“亚洲第一长楼”楼顶,睁大眼睛眺望四方,忽然觉得一切都变得宽广起来了。一时灵感突至,赶紧掏出纸笔,从中间划出一条线,左边写上“转”,右边写上“不转”,底下分别把各自的利弊都一一开列出来,尽可能做到思虑周详。

结果分析,最后的决定是:转!

通过审核、考试,我终于顺利转入了中文系。当同学得知消息时,有的向我祝贺,有的说我“傻”,我都付之一笑。我清楚自己的内心,如果我再不博一次的话,一定会后悔的。

疲于奔命的“双城记”

大三时回迁广州校区,我的大学也结束了在珠海校区“神仙”般的日子。转专业后我才理解了什么叫“疲于奔命”,为了补回中文系前两年的课程,我不得不在一周之内奔波于两个意趣逈异的城市。上午还呆在广州,下午又急急赶往车站奔赴珠海,恍惚间,好像是穿越了时空隧道,我就坐在“亚洲第一长楼”的“车厢”里听课了。

两个校区,两座城市,强烈的时空对比常常让我不知所措。

珠海校区外表“摩登”,但远离尘嚣,与自然最贴近;广州校区身居闹市,那么多中国古典与欧式风格结合的老房子,还是摆脱不了喧哗与躁动:校道上风风火火的身影四处奔走,仿佛一不小心就要跌一交,还有那挂在面容上掩藏不住焦虑和疲惫的眼神,大概昨晚又为论文或制作简历熬夜了。

广州校区喧嚣而高节奏的生活让人感到焦虑。然而,更惶恐的还在后头。

中文系有个坚持了十六年的老规矩:凡是中文系大一的学生,都要写一百篇作文,给系里安排的导师批阅;第二学年,要跟着书目读一些书,然后写八篇书评,交给新的导师批阅,;第三年,由新的导师指导学年论文;第四年,又有导师指导

毕业论文……这么做是为了保证中文系毕业的学生有扎实的阅读和写作功底,学生们又从不同的导师那里获取不同的治学和人生经验,这就是令中大中文系颇引以为豪的“全程导师制”。

读考古时,我对中文系同学为了“百篇”和“八篇”呕心沥血,挑灯夜战,心力交瘁……甚至有一夜之内赶出十几篇作文的“悲壮”之事早有耳闻,羡慕他们天天读小说之余,也不禁深表同情,为自己免受这种“折磨”而暗自庆幸。转系之后,满以为可以逃过这一劫,偏偏系主任不答应,一定得补回来,在我的泪眼婆娑下,终于体谅肯将“百篇”“打折”为五十篇。

大学里的最后两年,我在拼命补课、写作、家教中度过,来去匆匆,几乎来不及停留欣赏校园里的美景。这样的日子,直到我正式通知被保研,最后完成毕业论文答辩,才松了一口气。

中大北门广场,孙中山手书的校训“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笔迹历历。回想四年的大学生活,我很庆幸当初没有选择“复读”。现在想来,人生真的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高考只是为了获得一张远航的船票而已,而大学才是梦想启航的地方。通过努力我终于找准了自己要奋斗的方向,想到我还要在康乐园里再读研两年,一种鲜活的感觉涌上心头:在毕业的同时,我的大学才刚刚开始。

[上一页] [1] [2]

发表评论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Y-zone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