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校园北京理工大学校庆正文
北京理工大学热烈庆祝建校65周年

http://y.sina.com.cn 2005年09月25日 10:59 北京理工大学网站

  9月25日,创建于抗战烽火中的北京理工大学迎来了65周年华诞。

  65年前,为培养抗战建国的技术干部和专门技术人才,中共中央决定在延安在自然科学研究院的基础上,创建延安自然科学院,并于1940年9月正式开学。延安自然科学院1943年并入延安大学。 1946年1月,延安自然科学院改名为晋察冀边区工业专门学校,辗转华北办学。1946年4月,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北方大学工学院在晋冀鲁边区成立。1948年10月,晋察冀边区工业专门学校与北方大学工学院合并,成立华北大学工学院,培养具备新的技能和本领、善于管理的工业干部和技术人才。1949年8月,华北大学工学院迁入北京,划归中央人民政府重工业部领导,为重工业建设和发展服务,培养具有理论联系实际、掌握现代科学技术成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级工程干部。1950年9月,华北人民政府教育部决定将中法大学校本部及数理化三个系合并到华北大学工学院。中法大学建于1920年,是我国建立较早的著名大学,它的加入大大加强了学校的力量。1951年11月18日,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将华北大学工学院改名为北京工业学院,自1952年1月1日启用新校名。1988年4月2日,为适应学校由单一工科院校向以工为主,理、工、管、文相结合的综合性大学转变的需要,北京工业学院更名为北京理工大学。

  作为中国共产党亲手创办的第一所理工科大学,北京理工大学是我国首批颁布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全国首批建立研究生院的高校,是国家首批进入“211工程”建设的高校。2000年9月23日,国防科工委、教育部、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签署共建北京理工大学协议,学校第十个进入“985工程”建设行列。

  目前,学校本部占地1200余亩,建筑面积82万平方米,教职工3500余人,在校各类学生34000余人,另有网络教育学生6200余人,藏书129万册,固定资产总额16.3亿元(截止04年底)。学校另辟有占地3000亩的北京良乡校区、占地5000亩的广东珠海学院,以及北京房山分校、秦皇岛分校、西山实验区等。

  学校设有12个学院、42个研究所(中心),并建有研究生院、继续教育学院、现代远程教育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拥有11个国家级重点学科,25个部级重点学科(其中国防科工委重点学科20个、北京市重点学科5个),10个博士、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14个博士后流动站,49个博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81个硕士学位学科专业及3个专业学位授权点,55个本科专业;拥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防科工委重点实验室,4个国家重点专业实验室,1个教育部部门开放实验室,4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学校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延安精神和国防特色是学校的传统和优势,李富春、徐特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先后担任过学校的主要领导。建校65年来,共计培养毕业生11万余名,其中博士1900余人、硕士10000余人。校友中,有前国务院总理、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李鹏、前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倪志福、前全国政协副主席叶选平、现国家副主席曾庆红等国家领导人;有我国第一艘核潜艇总设计师彭士禄院士、“长征三号”运载

火箭总设计师谢光选院士、著名电子专家王小谟院士、第一艘宇宙飞船新型运载火箭的总指挥黄春平等数百名科学家、大型企事业单位的负责人和重大工程项目的总设计师、总工程师,从学校毕业或在学校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的院士共有20多位。

  学校始终坚持国防特色和产学研相结合,曾研制和创造了多个新中国第一:1956年,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电视发射接收装置,并拥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电视第一频道使用权;1958年,研制出我国第一台大型天象仪;同年还研制出我国第一枚二级固体高空探测火箭并发射成功。近年来,学校确立了“立足国防、面向全国、服务地方”的办学思想,重视交流与合作,与云南、新疆、吉林、辽宁等省区签订了省校合作协议;与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中国兵器集团准备集团公司、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武汉钢铁集团公、IBM公司、EDS公司、西门子公司、爱立信公司等40多家中外大型企业建立了产学研联合体,与德国柏林工业大学、日本东京工业大学、英国利兹大学、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西班牙马德里理工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等22个国家和地区的70余所著名高校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

  经过65年的改革发展建设,学校在办学规模、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队伍建设、基本条件建设,以及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学生德育、校园文化建设等诸多方面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尤其是“十五”建设以来,学校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创新与发展,呈现出人气两旺的发展态势,成为学校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

  ——加强战略思维和谋划未来工作。学校根据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教育科技和国防科技工业改革发展的战略与要求,围绕“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建设这样的大学”进行了认真的战略性思考,确定了“立足国防、面向全国、服务地方;理工为主、工理文多学科协调发展;研究型、开放式”的基本定位和“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即:第一步,到2010年,进入我国研究型大学的行列;第二步,到2020年,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第三步,到2040年即建校100周年时,把学校建设成为一所具有延安精神文化和国防科技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几年来,学校紧紧抓住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快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建设高水平大学和国防科技工业战略重组、结构调整的历史机遇,经过“985工程”一期、“十五”“211工程”建设,学校的发展建设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教育教学改革稳步推进。学校牢固树立“学校以育人为本、育人以教学为先、教学以质量为重”的思想,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初步形成了门类比较齐全、学科特色鲜明的专业培养体系,基本实现了“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协调发展。截止目前,学生总数达到了34000多名(不包括网络教育学生6200多名),其中博士生2000名,硕士生6500名,专业学位研究生1600名,本科生14500名,外国

留学生250名,成人教育学生5300名,研究生与本科生之比为1:1.44。学生总数比2000年增长52%,其中博士生总数增长了147%,硕士生总数增长了227%。

  学校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全面素质教育为目标,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施了名牌专业建设工程、优质课程与课群建设工程、现代化教育技术应用工程等三大教学工程和课程结构调整;加强实践环节,建立健全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强化教学管理,努力提高教育教学水平。通过建设“跨世纪德育工程”,开展国防素质教育,弘扬学校的传统和特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以“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为依托,加强学生人素质培养。在2003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学校4个队获全国一等奖。学校牵头的“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与学生动手能力培养”课题获得了第五届国家级教学成果特等奖。在2003年第22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上,学生男子足球队进军八强,在第三届“菲利普”杯大学生足球联赛中蝉联冠军。

  学校重视研究生教育,注重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与学位授予质量,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工程,积极进行研究生教育教学和培养模式的改革探索,推行研究生培养导师负责的指导小组制,建立“导师指导小组+研究生研究团队”等多种形式的管理模式;借鉴国际一流大学研究生培养经验,全面修订研究生培养方案,注重研究生教育的现代化和个性化,建立了激励、检查评估、淘汰和督导等机制;重视学科建设和研究生教育的互动关系,加强了研究生教学基础和基地建设,启动了我校申请到的教育部“研究生创新中心”建设项目,正在积极筹备北京理工大学国防科技工业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建设;重视研究生参与科学研究,学校被三大检索收录的论文45%左右都是由研究生参与完成的。今年有一篇博士学位论文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有一篇博士学位论文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经过“九五”、“十五”的建设,学校研究生教育进入到了一个高速稳定发展的新的历史时期。

  学校十分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十五”期间,学校各类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就业率居北京高校和全国高校前列。

  ——学科建设不断加强,结构不断优化。学科间的交融和多学科综合优势的发挥,推进了新兴、交叉学科的发展建设。通过积极实施“211工程”和“985工程”,学科建设快速发展,水平大幅度提高,涉及的学科门类达到8个,学科点所涉及的一级学科已达32个。在2002年和2003年全国一级学科评估中,有7个学科名列全国高校相同学科前10名,其中1个学科名列第1名。2003年度,学校学科精品度名列全国高校第10名。

  在加强建设工学门类学科的同时,注重基础学科与新兴、交叉、边缘学科的建设,目前学校博士点和硕士点中,理科、人文等学科已分别占38%和14%,比2000年分别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在本科专业建设方面,初步形成了门类比较齐全、学科特色鲜明的专业培养体系。学校被教育部批准设立的本科专业已达55个,分布在工、理、管、文、经、法、教等七大学科门类,其中约40%的专业为非工科类专业。

  ——科学研究迅速发展,科研水平不断提高,科技创新体系构架基本形成。加强科技体系、创新平台和能力建设,形成了以国防建设为主、参与国家经济建设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合理科技服务面向格局,建设了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装备研制、生产和服务的科研体系,学校综合科技能力得到大幅度的扩充。科研经费持续增长,每年承担的科研项目超过1000项,03年、04年科技投入经费连续突破6亿元;三大检索收录论文数持续增长,04年达到677篇;条件保障经费、基础条件经费大幅度增加;科研结构正在产生深刻的变革,基础研究和工程项目的份额正在逐年增多。

  学校还以“首都经济建设”、“北京科技奥运”、“西部开发”、“振兴东北工业区”和东南沿海省市为重点,广泛开展产学研合作,先后与云南省、吉林省、山东省、乌鲁木齐、辽宁等地建立了良好的经济和科技合作关系。在国家“863”、“973”计划的支持下,学校的仿人机器人、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等项目取得重大进展,纯电动汽车已在北京市121路汽车线路上运行了三年多。学校已在密云建立了电动汽车生产基地,保证2008年奥运会的旅游、公交车的生产任务。

  ——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学校制定了一系列加强队伍建设特别是师资队伍建设的政策措施,大力加强人才引进、教师培训和基地建设。学校现有教职工3508人,其中专任教师1921人(生师比13.4:1),有院士12人(双聘2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6人,教授(含研究员)397人(其中博士生导师220人),副教授(含副研究员、高级工程师)972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人员比例占教师总数的43.5%,教师队伍的职称、学历、年龄、学缘结构更加合理,教师队伍的结构和整体水平有了明显改善和提高。为贯彻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实施人才强校战略,2004年12月召开了学校人才工作会议,制订了我校人才强校规划,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调整和优化队伍结构,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出台了高端人才“百人引进计划”和“百人引智计划”,重点引进院士、长江学者等高层次领军人才。结合“985”工程二期建设,重点建设十个创新团队,为研究型大学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

  ——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发展,条件保障能力不断增强。为解决制约学校发展的用房问题,“十五”以来,加快了基建速度,已经完成的项目有信息教学楼、

图书馆扩建工程、学生宿舍等8个,新增学生上课座位和住宿床位分别近10000个,教学实验基地、电化教学、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条件建设等均取得了较大进展。在建的项目有体育文化综合馆等4个;即将建设的项目有国防科技创新大厦、良乡校区一期工程等。完成以上建设项目,将从根本上缓解学校教学、科研、办公和学生住宿方面的用房困难,解决制约学校发展的瓶颈问题。

  在新的历史发展期,学校党委、行政和广大师生员工决心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建设,推动发展,以高昂的主人翁精神和积极进取创新的斗志,为把学校建设成为具有国防优势与特色的、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发表评论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Y-zone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