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校园复旦大学百年校庆正文
颜福庆:创办上海医学院

http://y.sina.com.cn 2005年09月20日 21:49 复旦大学百年校庆网站

  半个多世纪来,有一个人的名字与“上医大”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他就是我国著名的医学教育家、公共卫生学家、“上医”的创始人颜福庆教授。

  颜福庆(1882-1970年),字克卿,上海市人。生前是上海第一医学院副院长、一级教授、知名爱国人士。学生时代他以勤奋和刻苦荣获美国耶鲁大学医学院医学博士学位,成为该校历史上第一个得到博士衔的亚洲人。回国后他先后创办了国立上海医学院(上海医学院前身)、附属中山医院、澄衷肺病疗养院(上海第一结核病防治院前身),并与中国红十字会协议接办了上海中国红十字会总医院(附属华山医院前身)。他也为引进国外先进医学科学技术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在我国现代医学史上享有盛誉。1997年,在上海医科大学建校七十周年之际,为表彰他的功绩,纪念这位现代医学界的先驱,特为他在校园内建立了塑像。

  幼年丧父寄居伯父家

  埋头苦读立志学医学

  颜福庆于1882年诞生于上海郊区江湾一个贫寒的基督教牧师家庭,家有兄弟姐妹五人,他排行第二。因幼年丧父,母亲患病,少年时就立志学医:1889年后,他寄居在伯父颜永京(原圣约翰大学校长)家读书,伯父是位博学多才的心理学家,以严谨治学著称,教育子女要勤奋读书,后来其子颜惠庆成了出色的外交家。伯父独具慧眼,看到侄子(颜福庆)天资聪颖又肯钻研,便给予鼓励和资助。他在这样的家庭熏陶下,埋头苦读,果然不负众望,1904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圣约翰大学医学院。

  颜福庆毕业后不久,邀集同学刁信德、龚美恩等应召赴南非约翰内斯堡多本金矿当华工医师,深受矿工的爱戴和尊敬。一年后返回祖国,临行前矿工集体赠予他金质奖章一枚,以示感激。

  1906年颜福庆被选送到美国耶鲁大学医学院进修,他以中国人特有的勤劳素质,成绩始终名列前茅,1909年他获得耶鲁大学医学院医学博土学位。在美国

留学期间,他生活清苦,坚持勤工俭学,利用课余时间受雇当茶叶和杂货的推销员,挣钱贴补生活费用。同时他没有忘记缺医少药、苦难深重的骨肉同胞,他盼望祖国早日富强起来,决心将自己的一生献给祖国的医学事业。为了使自己的医学知识更全面、更能适应国情需要,他又赴英国
利物浦
热带病学院继续深造,并在短期内获该校热带病学学位。

  回国后,颜福庆受聘为湖南长沙雅礼医院外科医师,他同情穷苦百姓,时常为他们免费治病,这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一次偶然的机会,他还为当时毛泽东主席的夫人杨开慧女士治过病。解放后,毛主席在北京接见他时还饶有兴味地提及此事,称赞他不辞劳苦为劳动人民行医的精神。

  从临床医学转向公共卫生

  着眼大社会提倡公医制

  颜福庆热爱医学, 关心人民健康, 重视群体的传染病防治。早年他远涉重洋到过拉丁美洲的许多地方,参加钩虫病的防治工作。1911年东北三省鼠疫流行,他即赴京汉铁路沿线开展防治工作。1916年又到江西萍乡煤矿,深入矿区现场从事流行病学调查,采取积极措施,为防治危害较大的钩虫病等作出了积极贡献,地方当局授予他奖章一枚。他先后于 1918年和1920年在英文版《中华医学杂志》上,发表有关钩虫病流行及其防治工作的论文, 引起国内外医学界的重视。

  在旧中国,颜福庆通过社会医疗服务、地方病和烈性传染病的防治以及流行病学调查等实践,目睹个体医疗方式对贫病交迫的广大劳苦大众无济于事的事实,深感必须着眼于整个社会,采取相应措施,方能有效地进行疾病的预防。他深思熟虑后痛下决心,从临床医学转向公共卫生,至此,他思想上已初步形成了“预防为主”和提倡“公医制”的雏形。1914年,他再次赴美国专攻预防医学,并获得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公共卫生学证书。

  颜福庆的预防医学思想,始终贯彻在他以后办学的实践中。在国立上海医学院建立之初,就组建公共卫生科,亲自主持业务,先后聘请专家胡宣明、梅贻琳任专职教授,创办“吴淞卫生公所”作为教学实践区,以加强公共卫生教学,大力推行卫生宣教。结合门诊治疗,逐渐开展疾病预防、环境卫生、妇幼保健、口腔卫生等工作。他将从美国学到的公共卫生专业知识,结合中国国情作出相应措施,旨在以预防为主,爱国之心溢于言表。这以后也为高桥、新闸、嵩山、嘉定等卫生教学区和内地的曲靖、壁山、沙磁等卫生教学实习基地提供了样板, 增补了医学教育内容,这些国内首创的医教设施在国外也受到了重视和高度评价。颜福庆还规定医学专业学生都要轮转实习公共卫生一个月,他并鼓励学生献身从事公共卫生的工作, 一级教授苏德隆就是在颜福庆的亲自动员和指导下,献身于公共卫生事业。其他一些品学兼优的医学本科毕业生如戴天右、张炳瑞、乔树民、顾学箕等很早就选定公共卫生作为自己的终生职业,并在学术上各有建树。

  创立中华医学会任会长

  以身作则反对私人开业

  颜福庆是一位爱国、正直的知识分子,怀着强烈的爱国心团结了一批志同道合的医务工作者, 创立了“中华医学会”,担任首任会长,宗旨在振兴中国医学事业。随后,他又和“中华医学会”的同道设法将教会医院外籍医师所组织及操纵的“博医会”合并过来,使“中华医学会”成为中国人为主的全国性医学学术团体,对我国医学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在建校初期,规模甚小,经费拮据,颜福庆等四处奔走,争取到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及中国红十字会拨款资助,学校遂能勉强维持。他竭力聘请有专长的开业医师来校任教,充实扩大师资队伍。他历来提倡“公医制”,一贯反对私人开业,自己以身作则,一生从来未开业行医。在他影响下,乐文照、高镜朗等从中央大学医学院开办起,就主动放弃私人开业,专心从事教学。他率先倡导和规定专任教师一般不得在外兼职或开业的传统一直在学校引以为荣。

  颜福庆十分重视提高在职教师的素质和创造知识更新条件。在医学院明文规定:专职教师服务满四年后,可得到一年休假期,由学院资助推荐带薪到国内外学术机构进修或进行科学研究,从而形成教师的休假进修制度。整个医学院在他的带领下,养成认真钻研业务,不追名逐利的良好学风。学生入学起就生活在学术气氛浓厚的环境中,并立下为民服务的誓言,在校训和校歌中也体现了学校谨严、求实和服务民众的精神。

  抓住机遇创办医学院

  国立上海医学院初具规模

  1927年颜福庆奉调赴北京,任协和医学院副院长。到任后他看到外国人把持医学院大权,普遍歧视和薄待中国教师,心情郁闷,非常不满。当年时局混乱,民不聊生,一些医学院纷纷停办。他受“教育救国”思想的影响,决心独立自主创办一所中国人自己的医学院,便与乐文照、高镜朗、赵运文等医学界有识之士着手筹划。当时适逢南京改组成立的“第四中山大学”决定设立一个医学院,颜福庆以自己的地位和影响与校方商妥,将拟设立的医学院院址定在上海,本人则受命为院长,选定吴淞的前“政治大学”旧址为未来的校舍。

  1927年9月,第四中山大学医学院筹备就绪,正式开学,成为国人自办的第一所西医学院。当时仅有教师8人,一、二年级学生29人,其中除改组并入的“江苏医科大学”预科二年级9人外,余为上海圣约翰大学医学院、湖南湘雅医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等校的转学生。学制定为七年,前两年为预科,由大学部理学院代办,以后也招收其他大学理科二年级以上学生入学,本科五年。在初创过程中,院名随大学校名一再更改,后定名为“中央大学医学院”,专任教师乐文照、高镜朗、蔡翘、谷镜汧、朱恒壁、张鋆、应元岳及兼任教师牛惠生、倪葆春等各有所长,热心医学教育事业,成为医学院早期的元老和骨干。一时医学院名医云集,在国内外影响很大,颜福庆在我国现代医学教育事业中取得了可喜成就。(顾宝羽)

  (转载自2003年11月25日《校史通讯》第23期)

发表评论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Y-zone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