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校园东西南北大学生正文
民谣十一年

http://y.sina.com.cn 2005年09月20日 18:15 东西南北·大学生

  民谣十一年

  从黄小茂第一次在他的企划文案里写下“校园民谣”四个字,至今已经过去十一年。

  经典专辑

  《校园民谣1》

  酝酿了多年的校园学生自发创作力量,在1994年借《校园民谣1》的热卖而得以总体爆发。《同桌的你》、《青春》成为经典之作,老狼、高晓松、郁冬等人也从此广为人知。

  《露天电影院》

  1995年,一个敏感和忧伤的歌手,一副质感平实的嗓子,在漫不经心的声息吐纳间却总有种让人冷到骨髓的冰冷。郁冬就像是一个耄耋之人在讲他童话般的过去和未来,看似希望中满含绝望,看似老迈中却又透着童趣。

  《青春无悔》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当之无愧的经典唱片。高晓松作品的唯美风格,小柯的精彩编曲诠释,老狼、叶蓓、刘欢等知名歌手倾情演绎。高晓松和他的《青春无悔》的名字在校园民谣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位置,对那些刚离开校园或在校的学生有着强烈的吸引力。

  《恋恋风尘》

  专辑里,老狼的声音娓娓道来,像是身边的朋友,可亲、可爱。

  《纯真年代》

  在1996年麦田推出的首张专辑《青春无悔》——高晓松个人作品集中,叶蓓包揽了专辑中所有的女声。叶蓓承继校园民谣时代的简单清纯,吸纳时尚女性崭新的处世态度,将纯真心灵精彩律动的光晕再次折射在她的首张专辑中。

  难忘五人

  沈庆——他弹民谣

  1994年,在《校园民谣》风靡大小城镇,大家的目光被老狼磁性的嗓音和高晓松故事里点滴的校园记忆所吸引的时候,却忽略了《青春》这首歌的词曲作者和演唱者——沈庆。沈庆创作上高人一筹的功力表现于他的词作上,如《青春》和《岁月》,如为那英写的《最爱这一天》,如他十九岁读中学时写下的《寂寞是因为思念谁》。

  高晓松——他写民谣

  当年的一曲《同桌的你》,不知打动了多少多愁善感的学子,一首《睡在我上铺的兄弟》又在多少毕业前的散伙儿饭上引得大家痛哭流涕。高晓松用自己浅显的笔触,描绘着基本人性。

  老狼——他唱民谣

  在《恋恋风尘》忧伤的山冈上看着红色的朝霞,在《美人》里痛彻心骨地感受这世界变化快,在《蓝色理想》中幽幽叹息生活不是简简单单平平淡淡从从容容的东西……老狼自言自语般,旁若无人又深情地演唱,使你不由自主地跌进他忘情的世界。

  黄小茂——他缔造民谣

  上世纪90年代初,黄小茂连续推出了3张名为《校园民谣》的合辑,捧红了《同桌的你》、《睡在我上铺的兄弟》,并和老狼、高晓松一起在内地掀起了“民谣风”。1995年,他成立了风行音乐工作室,推出了老狼的首张个人专辑《恋恋风尘》。

  叶蓓——她追随民谣

  在歌坛有一种歌手,非大众,非潮流,非商业,也并非不商业,自然并自信于自己对于音乐的理解,执着地保持着一份难得的恬静,叶蓓即是如此。叶蓓的声音,明晰而清澈,用心演绎自己的音乐,在音乐中表达朴实纯真的心灵。

  那时候盛况空前,那时候白衣飘飘,那时候草坪就是舞台,那时候一把吉他就是天下……

  1983年,随着木吉他作为主要伴奏乐器在校园里的普及,北京高校里出现了一大批吉他弹唱歌手,自编、自弹、自唱,经常出现在各大专院校的舞台上,而大学生们在周末或者晚自习的时候,围坐在校园的青草地上弹唱校园歌曲,也成为当时的校园一景。

  近几年里,最大规模的校园民谣活动,是北京音乐台《校园民谣》节目为庆祝该节目开播100期所举办的音乐会,算是为“校园民谣运动”作了一次总结与回顾。2001年,出身清华大学的“水木年华”组合,推出了专辑《一生有你》被认为是校园民谣的一张延续之作。

  今天,那淡淡的气质、淡淡的旋律依然在大学校园里萦绕,唱得亲切、惆怅、质朴,唱得心动。

  {校园DV}

  一种出现在大学校园里的新兴时尚文化,被誉为“当今大学校园生活的最佳影像读本”。过去为了记录校园生活,大学生选择相机合影。现今很多大学生将自己的故事以DV的形式更加形象生动地描述出来,希望自己能通过DV,留住大学校园曾经的美好与苦涩。

  DV作为一种群体艺术,有“DV教父”之称的贾樟柯曾说过:“DV有其独特的影像语言。”一个好作品是编、导、演及其它技术处理综合应用的结果。校园创作群依靠单纯的相互信任、相互理解,完成着他们声色的演练。

  较早风靡中国高校的DV作品是清华大学的《清华夜话》,该剧通过对男女两个学生宿舍的原生态记录,刻画了中国大学生的真实生存状态。一时,通过互联网《清华夜话》传播到了全国各高校,引起强烈共鸣。

  2004年7月,西安交通大学首映了号称西部高校第一部反映大学生的DV作品《那年夏天》后,各种自编自导自演的DV作品不断涌现,如《我的黄金时代》等作品上传到网络,又掀起了DV作品的新高潮。从此,校园DV剧一发不可收拾。一系列优秀校园DV的出现,比如吉大的《在一起》,山西农业大学的《咖啡情缘》等等,极大地冲击和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不失机敏的嘻笑怒骂、

幽默滑稽,成功地展示了青春的激情、自由的人格、无拘的想象和开放的心灵。不仅如此,大学生中间出现了DV俱乐部,创办DV网站,一些地方还举办大学生DV大赛。

  如今,创作DV剧与其说这是一种时尚,不如说更是大学生们实现梦想的一种方式,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走近DV,用DV记录自己的成长,用DV拍自己、拍身边的人和事,拍对社会的看法和理解。  

  声色青年有一个流行词叫实验电影,有一种新玩具叫DV,有一群新青年被叫做“声色青年”。他们漂流在街头、空教室、嘈杂的大厅、清幽的小道,旁若无人地、肆无忌惮地用他们手里的DV机记录下那些尘世的鸡毛蒜皮、庄重尊严。那些信誓旦旦、矫揉造作的言语,那些嬉笑怒骂、慷慨悲歌的神情,还有那些愤青怨女、劳工贫民无一不是他们搜索的对象。这群人在享受一种娱乐,一种全身心的,触动你所有感官的娱乐。

  电影原是大投资的集体行为,诞生了DV,于是电影走下神坛,走向民间,走向年轻而繁荣的校园。于是更多人有了表达的权力和能力,电影也走向多元化和泛社会化。大学生是这一群的生力军,敢想敢创新,用最先进的装备舞动着最原始的纯真。“DV新世代”构筑了一道传承和断裂并存、叛逆与复归同在的新一代影像风景。“声色青年”行走在这一风景线上。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发表评论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Y-zone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