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校园中国教育电视台正文
第一观察:英雄该不该沉默

http://y.sina.com.cn 2005年08月26日 17:43 中国教育电视台

  嘉宾:老梁:《中国之声》主持人 特邀嘉宾

  李吨:中国社科院教授

  中国人有句老话,叫“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尤其是对那些舍己救人、仗义执言的见义勇为的先进典型,无论是我们个人,还是相关的政府部门,就更应该如此。因为他们在国家、集体和老百姓生命安全受到威胁的时候,大义凛然,挺身而出,用自己的汗水和鲜血,乃至于生命,捍卫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但是这些和平年代的英雄们,在现实的生活当中,有时却得不到很好的承认,有时候甚至还要面对许多流言蜚语。

  这是一个发生在27年前的故事。吉林省吉林市乌拉街镇公拉玛村的木匠宋凤河,从一辆即将爆炸的客车当中救出了85条生命。然而在此之后,他本人却始终得不到周围人的承认。为了能够得到一封感谢信,来证明自己曾经救过85个人,这位木匠已经等了整整27年。但是直到现在,他依然还是没有等来这封感谢信。

  宋凤河救了85条人命以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公交公司的领导把他接到单位,向他表示了感谢,请他吃了饭,并送给他一件只有这家公交公司员工才有的羊皮袄。当公交公司的领导问他需要什么的时候,作为当时家庭经济还十分困难的宋凤河,没有提出其他的要求,唯一的要求是希望公交公司能给他家乡写一封感谢信。而之所以提出这个要求,只是因为宋凤河想加入共青团组织。当时齐齐哈尔市公交公司的领导十分高兴,对他说,放心吧,三天后就把信直接邮到你家乡的政府,一星期后,我们还要到你家乡去,给你送奖状。宋凤河很高兴地回家了,并把自己救人的事情告诉了家里人和乡亲们。

  然而,几天过去了,几个月过去了,一年过去了,十年过去了,宋凤河盼望的那封感谢信却迟迟没有来,他加入共青团组织的愿望也没有能够实现。而就在这时,村里的流言蜚语也开始逐渐多了起来,家里人也对他所讲的救了85条人命的事越来越怀疑。有人甚至说他是为了入团而自己编造了一个救人的故事,并因此说他是“骗子”。他的情绪一天一天地低落了下来。而直到今天,二十五年过去了,齐齐哈尔市公交公司的那封迟到的感谢信依然有如石沉大海,没有寄来。宋凤河彻底失望了。

  2001年,宋凤河病了,得的是股骨头病。宋凤河说,这是当年救那位小姑娘的时候摔在地上落下的后遗症。由于没钱治疗,宋凤河瘫痪了。为了要回属于自己的荣誉,宋凤河又开始了讨要那封早该收到的感谢信的旅程。

  由于宋凤河迟迟得不到那封能够证明自己当年确实曾经救过人的感谢信,2005年,宋凤河开始向各媒体反映自己所遭遇的不公平待遇。截止到目前,当年曾经被宋凤河救助过的人陆续出来为他作证,并寄钱来表示对宋凤河的感激之情。

  主持人:宋凤河自己说的很简单,就是有难不帮,吃饭不香。从旁观者和被救者的角度来讲,肯定是希望好人一生平安。但为什么还会有许多人对于见义勇为的人持漠然和怀疑的态度呢?对于这个事实,二位嘉宾有什么想法?

  李吨:冒着生命的危险去救他人,这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从这个事实上来看,社会上的一些人对他何止是冷漠,更主要的问题是缺少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爱与理解,缺少了最基本的一种诚信。这件事引起如此大的反响,恰恰反映出当前社会上在一些基本的问题上出了大问题,这是一个道德问题,说明我们相当多的人做不到一些道德的基本要求。

  老梁:避免了这样一次大的灾难,作为公司领导,千恩万谢也是不为过的。而宋凤河仅仅是提出了送一封感谢信这样一个小小的要求,最后他们却没有送出去,不知这些领导在良心上会做何感想。

  主持人:采访当中,我也曾反复问老宋,为什么不在早些时候就来找,而是直到前两年才出来找。他说一直不好意思。请问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理呢?

  老梁:家乡有那么多的人怀疑自己,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自己为这件事再用力去寻找证明的话,他担心更大的希望最终会换来一种更大的失望。因为他在心理上有一个底线,实际他早就清楚,20多年了感谢信都没等来,实际上已经说明等不来了,所以他索性在心里采取逃避、回避的态度,就是干脆不去找了。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最终他还是在报纸上登了那条启事,这可以视为受了冤屈的人的一次爆发。如果这种爆发没有结果,可能他这一生就会在心灵的灰暗当中渡过。我觉得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就是我们社会的一个更大的悲剧。

  主持人:虽然他现在出来了,大家知道真相了,很多人也很同情他、敬佩他,但我担心这会产生一个负面的效果,就是大家看到这样的英雄27年来所经受的委屈,可能今后会产生不敢见义勇为的念头。

  李吨:我觉得这个问题是不存在的。社会上有各种各样的人,有人会这样做,有人会那样做,是不需要过多的思考的。凡是遇到这样的事情能够舍己救人的人,当看到对面有一个和自己一样活生生的人需要帮助的时候,就会自觉地采取这样的行为。关键是一个社会这种人是多一些还是少一些,是不是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而自己又要付出很大的代价,甚至是生命的代价的时候,还能如此去做的人的多少,显现了社会普遍道德水准的高低。

  老梁:见义勇为从来都不是权衡利弊后的结果。

  主持人:我们知道,各地都有见义勇为基金会,在奖励上也有各自一定的标准。现在基金会是一种民间募资的形式,那么是否可以由

财政部门给见义勇为基金会拨一些钱呢?

  老梁:这样做是不妥的。因为这样的事情在西方一些发达国家中,从来都是政府提倡,由民间来办的。慈善事业的概念是什么,往往就是由政府来提倡,由民间力量来具体解决和实施。如果变成一种政府的行为了,比如说由政府来拨款的话,就与自发的慈善的概念不一样了。我个人觉得这样做就会变味了。

  主持人:民间集资的做法我本人也非常同意,但问题是,如果民间的理想达不到,或者说在仅仅依靠民间的财力无法做到的时候,该怎么办呢?

  李吨:法律可以做出相应的规定,对这样的行为进行嘉奖,但却不可能制造出这样的行为。也就是说,不可能利用一个法律规定,一个好的行为就出现了。而只能是在这个好的行为出现后,给予某种奖励。这不仅仅是名誉上的,还应该包括物质上的。

  老梁:对这个事件本身,我还有一点特别的感受。宋凤河事件引起许多媒体的关注后,7月18日,中华见义勇为基金会给他送去了3万元钱。可以说,宋凤河事件解决的每一步,都是通过媒体的推动。如果今后一旦再出现类似宋凤河这样的事件,它的解决不再需要媒体的推动了,而是由社会上的相关部门完全自主地把问题解决了,这才是英雄应该有的回报,也才是社会的道德建设相对走向完善,向更高境界发展的必由之路。我觉得这个事件本身还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宋凤河本人并不相信有关部门能解决好这些问题,因此他才直接找了媒体。这本身就说明国家在法制建设中,或者说是相关部门在人性化管理的完善上还存在很大漏洞。党中央目前提出要构建

和谐社会,我觉得也主要是针对解决当前社会中存在的这些矛盾而言的。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Y-zone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